分享

做好事究竟要不要张扬,《论语》里孔子讲了这样的故事说明了一切

 数数数据库 2018-01-04

一个人做点好事并不难,但做了好事之后,或者说有了贡献之后,不声张,不炫耀就比较难了。然而,也有这样一种人立了功劳,做了贡献,却不居功,不炫耀,依然低调,那确实是很可贵的。

《论语雍也第六》中说:

子曰:“孟之反不伐,奔而殿,将入门,策其马,曰:非敢后也,马不进也。”

孔子说:“孟之反不夸耀自己,打败仗时,大家在奔跑,他独自殿后。将进城门时才用鞭子赶着马说:不是我敢殿后,而是马走得不快啊!”

单单从这句话的理解上,可能很多人看不懂,其实这是一个故事。据《左传》记载,鲁哀公十一年,鲁国与齐国作战,结果鲁军大败。这次作战中,鲁国的大夫孟之反,是鲁国军队中的一位重要指挥员。他在鲁军大败开始溃逃之时,却非常镇定。他为了不使军队遭受更大的损失,就主动殿后,抵挡追兵,掩护部队回城。并且在鲁军退回都城快要进入城门时,孟之反却用鞭子赶着马说:“不是我敢殿后,是我的马跑不快,落在了后边啦!”

孔子在对学生讲这事时,是赞扬孟之反的。虽然孟之反他们是打了败仗,但孔子并没有以成败论英雄。而是教育学生要像孟之反那样,不居功,要谦虚做人。

一般来说,有功劳总怕埋没,有贡献总担心别人不知道。有了功劳而不居功自傲的人是很少的。

现实生活中有这种智慧的人是不多的。我们不是常见到那些争功的人吗?每逢评选先进,或者提职加薪之时,有的人就说自己有如何地称职,怎样做出了贡献,唯恐没评上自己。一旦没有评选上,则牢骚满腹,甚至诋毁他人。这实在是不明智之举。因为有无贡献,不是自称的,领导和同事都会看到,何况作为一个团队的成员做出贡献也是应该的。争功的结果只能使自己在团队中更加孤立,表现出的只能是自己那狭隘的心胸。

要做到不居功自傲,那就要多从大局考虑,不能中从自己考虑。要把自己放在一个集体、一个团队之中。要考虑功劳是大家的,一个人的力量毕竟有限。只有这样看问题,才会比较客观,也才有可能谦虚地对待他人。

勇敢、谦逊都是美好的道德,而我们想拥有这样的美德,就要不断地加强修养。

今天看到某东想给员工涨工资,只是想而已还没真正落实到位,就已经到网络上公布,生怕全国人民不知道他是个好老板。其实过年加工资都是再正常不过的了,员工都有工龄奖可以加。加多加少也很多公司都有做到。为什么某东的一个想给员工加工资的想法都值得炫耀?而另外一个人却喜欢孔子的论语,他的蚂蚁森林确从不自己提起,也少有人知道。人品一对比就显而易见。不居功才是真智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