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漫谈名作《亚尔斯兰战记》并与《凡尔赛玫瑰》比较

 李善渊的花园 2018-01-04

漫谈名作《亚尔斯兰战记》并与《凡尔赛玫瑰》比较

 

《亚尔斯兰战记》这部书,我在大学的时候找来看过,但是没有看完。读大学的时候我身体不好,荒废了学业。这段时间,我在家里全脱产复习准备考中文系的研究生。我想考武汉大学的比较文学和世界文学专业,所以现在我忙得焦头烂额,因为考这个专业意味着不管是古代的书还是现代的书,不管是国内的书还是国外的书,我统统都要看,而且不能只看文学,还要看历史和哲学,而且还要学英语。但是我还是克制不住心里发痒,把《亚尔斯兰战记》找来看了一遍。这部书有三个版本,一个是田中芳树的文字版原著,一个是漫画版,一个是动画版。我把动画版看完了,才知道这部作品大陆看不到结局。文字版,全书一共15卷,大陆可以找到前13卷,动画版共34集,漫画版由荒川弘女士创作,网上有前50回。这给我写评论造成了极大的困难。很多作品,你要看到结局才知道作者抖的什么包袱的。为了找这篇作品的结局,我在网上到处翻,甚至翻到了中村地里女士在2001年的时候创作的《亚尔斯兰战记》的漫画(这部书的水平显然不如荒川弘)。结果这部书也没有完结。所以没有办法,我只好在不知道这部作品的结局的前提下写这篇评论了。对不起各位读者了。

 

《亚尔斯兰战记》的各个版本间情节没有太明显的区别。漫画基本忠于原著,动画基本忠于漫画。所以原著和动画版就有一些区别。但是虽然有一些改动,都无关文章主旨,只是情节上略有调整,便于观赏而已。几个版本中,情节脉络最清楚的当属动画,每一集讲一个故事,逻辑整整齐齐。而且这部动画是2015年开始推出的,2016年推出的第二季。画面质量那叫一个精美!无论是宏大的战争场面,还是细腻的人物表情,都精细入微,光艳动人。推荐大家欣赏一下!

 

在开始评论之前,先介绍一下作品的作者。《亚尔斯兰战记》的作者田中芳树,是日本学习院大学研究院的日本语文博士。他的作品对于中国成人读者还是略显低幼,不似我之前评论过的《凡尔赛玫瑰》那般有深度。虽然我小他几十岁,但我还是可以用居高临下的眼光来写这篇评论(当然,不是所有的方面我都可以居高临下)。但是他毕竟是可以原创的博士,而中国大学里的博士们有几个又拥有原创能力呢?这样比较起来,中国的教育和日本的教育到底哪个强呢?

 

再谈谈创作漫画版的荒川弘大人,我过去一直觉得写战争是男人的事。《亚尔斯兰战记》,这部宏大的战争历史作品,漫画版是由女性漫画家来创作的。我刚开始的时候一直以为荒川大人是男的,因为漫画版无论画风还是气魄都非常刚劲。后来查了她的资料才知道是位女性。之前的漫画版作者中村地里也是一位女性。日本是一个女性地位很低的国家,可日本女人里的巾帼英雄其实真不少!

 

好吧,再来谈谈作品。我是学中文的,所以我不喜欢一些全观赏性的作品,总希望自己看过的作品能多少让自己有所思考。过去看池田理代子的作品能很好地满足我的口味。我过去写过池田理代子的代表作《凡尔赛玫瑰》和《奥尔菲斯之窗》的专论,大家有兴趣可以看一看。《亚尔斯兰战记》恰恰是一部观赏性非常强的作品。我这样说是因为我最近在看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托翁写战争和历史那才叫一个深刻。不过,好吧,这不要紧。如果要求所有人写书都和托尔斯泰写成一个样子,这文学就没法作了。我们需要深刻的作品来满足我们的思考,我们也需要通俗的作品来让我们感到轻松和娱悦。而且这部作品有很多地方也是很有价值值得思考的,我将一一点评说明。

 

我们还是把《亚尔斯兰战记》和通俗作品放在一起比吧。如果要说对人生的思索,田中芳树不及池田理代子。但是田中芳树也有他的优点,他比池田理代子多一份历史大局观。池田理代子笔下的历史是挂小说的钉子,她通过对历史事实的改编来表达她自己想表达的思索。但是田中芳树写历史却是在书写历史本身。整部作品,上涉及到国王,下涉及到奴隶,都有所刻画(虽然刻画得并不都那么深刻)。场面非常宏大,线索复杂,出场人物众多,其气派总让我想起大仲马的《基督山伯爵》。而且全书颇具英雄主义气质和温情,看起来浩浩荡荡又感人。虽然《凡尔赛玫瑰》气魄也很宏大,但是“此宏大非彼宏大”。《凡》的宏大主要来自于它思考的深度,而《亚》的宏大主要来自于它思考的广度。我不知道我这样说是否准确。所以我将详细地点评这部作品,让大家来判断我的结论是否准确。我过去写评论,总会花些篇幅重复原著情节,以方便那些并未看过原著的读者。但是《亚尔斯兰战记》实在是太复杂了。我试试看能不能尽量简便地说清楚。

 

这故事分为第一部和第二部,第一部的第一条主线,是亚尔斯兰的复国。亚尔斯兰是帕尔斯国的王子。他的爸爸是国王安德拉寇拉斯三世。安德拉寇拉斯是一位骁勇善战的君王,常年对外发动征战,基本没输过。但是他却在亚尔斯兰14岁那一年,在和鲁西达尼亚国的亚特罗帕提尼平原会战中因叛徒卡兰出卖而惨遭滑铁卢,指使卡兰的是自己的侄子席尔梅斯王子。安德拉寇拉斯在十六年前杀害了自己的王兄登上了王位,并企图烧死王兄的儿子席尔梅斯未遂。席尔梅斯是来复仇的,并和敌国鲁西达尼亚的国王伊诺肯迪斯七世,以及在鲁西达尼亚掌握实权的王弟吉斯卡尔合作进攻帕尔斯,以自己的皇家血统为凭,收复了卡兰并指使他叛变。战败的结果是安德拉寇拉斯自己被俘,王妃秦巴美奈被囚,亚尔斯兰流离失所,王都叶克巴达那被鲁西达尼亚国国王及其王弟占领。然后,亚尔斯兰走上了艰辛的复国之路。

 

顺着这条主线按时间排列,我们来介绍一下亚尔斯兰前期的几位忠臣,或者说,几位恩人(恩人这个词是亚尔斯兰自己说的)。先是亚尔斯兰和一心一意效忠他的猛虎将军达龙,找到了达龙的昔日好友,顶级的智慧隐士那尓撒斯。亚尔斯兰说服了一心想隐居当画家的那尓撒斯做自己的军师,并且带上了那尓撒斯的侍童耶拉姆。之后的战争里,那尔撒斯一直是帮亚尔斯兰制定战略决策的人,他非常擅长“表演”以少胜多的战争。而达龙是首屈一指的武艺高强的骑士,冲锋总是打头阵。然后他们遇到了来帮忙的美女神官法兰吉丝,这是一位美女神箭手。追求法兰吉丝的武艺高强的流浪乐师奇夫也加入了他们的队伍。之后他们去了边塞培沙华尔。在路上,爱着那尓撒斯的游牧民族轴德族的族长之女亚尔佛莉德加入了他们。之后和辛德拉作战,收复了辛德拉战士加斯旺德。亚尔斯兰王子前期的主要助手就是这么几位。

 

再顺着时间顺序列一下亚尔斯兰王子在第一部经历过的大事。得到那尔撒斯后,大家按照亚尔斯兰王子的意思,一行人往边塞培沙华尔进发,因为那里还有帕尔斯的几万人的军队没有损失。路过卡歇城的时候,城主荷迪尔企图巴结和利用亚尔斯兰王子,要把女儿嫁给亚尔斯兰。他诋毁亚尔斯兰的各位朋友,结果遭到了亚尔斯兰的严辞拒绝。亚尔斯兰的部下杀死了荷迪尔,一行人连夜离开卡歇城。到达培沙华尔之后,驻守培沙华尔的帕尔斯大将奇斯瓦特宣布效忠王子。但知道席尔梅斯和亚尔斯兰两位王子身世真相的老将巴夫曼,一不小心在席尔梅斯和亚尔斯兰面前说出:“如果杀死席尔梅斯,帕尔斯的正统血脉就会断绝”。这句话引起了亚尔斯兰的思考:原来自己不是父亲的亲儿子,席尔梅斯才是真正的王子。之后辛德拉入侵,亚尔斯兰靠那尔撒斯的帮助,赶走了辛德拉军,把辛德拉的二王子拉杰特拉扶上了王位,打败了拉杰特拉的哥哥卡迪威。然后一心想解放王都的亚尔斯兰举军向叶克巴达那进发。这个时候安德拉寇拉斯王逃出牢房,带着王妃找到在培沙华尔的亚尔斯兰。国王找到王子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让王子去南方的基兰港,不招募五万士兵就不准回来。还不准那尔撒斯和达龙跟王子一起去,基本上等于变相流放了王子。结果是亚尔斯兰的七位手下连夜摆脱了卫兵的看守,追上了亚尔斯兰,发誓继续为王子效忠,把王子感动得流了泪。在基兰,亚尔斯兰实行仁政,让基兰摆脱了海盗的干扰,并按照那尔撒斯的安排,成功地解放了基兰的奴隶,给这些奴隶们工作的机会,让他们学会自力更生,此举为亚尔斯兰赢得了人心。之后,亚尔斯兰得知,自己也不是自己母后的亲儿子,所以其实他完全没有皇家血统。但是,那尔撒斯告诉王子,血统不重要,为君者最重要的是实施善政。这期间安德拉寇拉斯举军围攻已经被席尔梅斯占领的王都叶克巴达那。而知道了自己的身世的亚尔斯兰于是去了安放帕尔斯的圣剑鲁克奈巴特的山脉迪马邦特山,这个圣剑是对帕尔斯之王地位的肯定,传说谁有这把圣剑谁就是帕尔斯的正统的王。这把席尔梅斯不曾拿到的剑自己跳到了亚尔斯兰的手里。然后,亚尔斯兰拿着圣剑回到混战中的叶克巴达那,安德拉寇拉斯让王子把圣剑给他。一向善良优柔的王子坚定地拒绝了他,王子决心自己承担起国家兴盛,人民幸福的责任。然后亚尔斯兰的军队赶走了倒行逆施的席尔梅斯。安德那寇拉斯与鲁西达尼亚国王伊诺肯迪斯七世同归于尽。亚尔斯兰统治了帕尔斯。

 

这部书并不是到亚尔斯兰当上国王就结束了,亚尔斯兰当上国王是第一部前七卷的内容,后面第二部还有八卷。其中的内容我容后再讲。

 

这个前半部的情节就已经够复杂的。在虚构设计情节这方面,不得不佩服田中芳树,他可以驾驭这样复杂的情节。光是把这些情节拼凑成一体就需要极大的工作量,而且还要拼得天衣无缝。这极大地提升了本书的观赏性,可以肯定此书一定构思了很久,并且在写作的过程中田中芳树一定查阅了大量的历史资料。他自己在书的后记中写到,他创作《亚尔斯兰战记》的时候一天工作12个小时,而这部书的创作时间前后超过两年。给这位勤奋的才子点个赞吧!

 

然后故事还有很多横向的主线,首先是奴隶制度的废除。亚尔斯兰在复国的路上,和那尓撒斯学了很多打仗和治国的道理。这位那尔萨斯对亚尔斯兰的意义不亚于诸葛亮对刘备的意义。那尓撒斯告诉亚尔斯兰,奴隶制度是不合理的,也是导致帕尔斯亡国的主要原因之一。善良的亚尔斯兰采纳了那尓撒斯的意见,废除了奴隶制度,这期间遇到了强大的困难。首先是奴隶们的愚昧无知,盲目地对主忠心。王子在杀死荷迪尔,离开卡歇城之前,试图释放荷迪尔的所有奴隶,结果是愚昧的奴隶们毫不领情,反而想杀死亚尔斯兰为主人报仇。这些奴隶也没有办法适应被解放后的生活,身上的钱一下子就用完了,最后的结果是还是回去做奴隶。除了这些之外,此政策还被失去既得利益的贵族奴隶主们抵制。但是,这件事终于还是随着亚尔斯兰的成功复国而办成了。

 

故事的第三条主线,是亚尔斯兰的心路历程。亚尔斯兰并非父母的亲生,他性格温柔敏感,细腻善良而充满感情,刚开始的时候大家只是觉得他不像父王安德拉寇拉斯三世,后来才知道秦巴美奈王妃也并非他生母。当年秦巴美奈生下了女儿之后失去了生育能力,所以宫里把女儿遗弃,把亚尔斯兰换进了宫。他是被当做平民养大的,毫无王太子应有的霸气。这种角色很容易会被写成日本版的唐僧。但是亚尔斯兰比唐僧可强多了,他是一个聪明的孩子,也有国王一般的担当。当他遇到那尓撒斯的时候,发现那尓撒斯在军事,政治上都很有见解和主意,可那尓撒斯偏偏想当个画家,而他那个绘画的本事实在让人不敢恭维。亚尔斯兰想说服那尓撒斯做他的军师,达龙也在旁边帮忙,但是那尓撒斯坚持说他决心不问世事隐居,并说了一句箴言:“艺术恒久远,兴亡一瞬间”。把了解那尔撒斯绘画的真实水平的达龙搞得哭笑不得。最后是亚尔斯兰表现出帝王的胸襟,答应那尓撒斯,等他当上了帕尔斯的国王,他要任命那尓撒斯为宫廷画家。这个诱人的条件终于打动了固执想要隐居的那尓撒斯,让那尓撒斯开始钦佩面前的十四岁少年。这个少年虽然不强势,但他头脑清醒,他的温情又对周围的人有一种吸引力,而且总在思考如何让帕尔斯更美好强大。他的人格魅力让部下们彻底服气并喜爱,最后成功复国,成为一位成功的国王。

 

然后故事还有第四条主线,就是席尔梅斯王子和亚尔斯兰王子的对决。席尔梅斯一直觉得自己才是正统的王,就因为如此他说服了卡兰叛变,后来也有很多原先效忠安德拉寇拉斯的将士为此投入他的麾下。而亚尔斯兰后来被证实并无皇家血统。安德拉寇拉斯曾告诉席尔梅斯他的身世:他是他的爷爷哥达尔塞斯陛下和名义上的父王欧斯洛耶斯五世的王妃的儿子,也就是说,他是安德拉寇拉斯的弟弟。杀死他是欧斯洛耶斯五世的遗言,因为他觉得席尔梅斯并不是自己的儿子。宫廷恩怨套路深啊……但是到故事的最后,象征帕尔斯王权的有灵气的圣剑选择了亚尔斯兰,并没有选择席尔梅斯。这当然是寄托了田中芳树的理想:无关血统,施行善政的人才能为王。这些观点虽然表现得比较浅显,但内容都是对的。

 

故事的第五条线索,是安德拉寇拉斯和亚尔斯兰的矛盾。虽然亚尔斯兰的王子地位是安德拉寇拉斯自己定的,但安德拉寇拉斯丝毫也不喜欢亚尔斯兰,王妃秦巴美奈也不关心亚尔斯兰。但是亚尔斯兰始终尊敬他们两位。在这个问题上,王子始终表现出他的有气量的胸怀。

 

除了我现在写的几条线,本书还有很多其他的线索,无法一一详明。这本书有一个极大的优点,就是每个角色,无论大小,都有自己的故事和心路历程。从席尔梅斯对马尔亚姆公主的硬汉柔情,到亚尔佛莉德对那尓撒斯的一片痴心。这种写法使得每个角色都可以写出专门的点评。这就是我说田中芳树思考有广度的原因。这种写法类似托尔斯泰,《战争与和平》就是如此,每个角色都可以称得上是主角。当然托尔斯泰的水平高出很多,但是仍然无法忽视田中芳树在安排角色上的才华。一般的作品,除了主角有故事,配角通常都写得很潦草,包括《凡尔赛玫瑰》也是如此。但是田中芳树笔下,所有的人都对人生有自己的思索。用书中的原文就是:“在帕尔斯国内,编织成人类世界的无数条线张开了大网,而陷身在这些线里头的人们就追寻着属于自己的线,纠缠在线堆里。而要解开所有的线,每个人都在属于自己的宝位上坐下来,完成一个理想的编织品还需要花上一大段的时间。”(这段话翻译得有点怪怪的)。这种蜘蛛网似的写法值得我们学习。好吧,再给他点个赞!

 

好话说了不少,再说两句坏话。当时我写《奥尔菲斯之窗》的评论的时候,我在文中奚落田中芳树,说:池田理代子写历史的水平,“比那个在大学里读博士,没经历过战争,偏要不停写战争的田中芳树强多了”。我现在看完了这部书还是这样想的,不过,要修正一下,仅限于部分细节。田中芳树写战争的细节有些地方很可笑。我举个例子吧,比如安德拉寇拉斯的失国。安德拉寇拉斯三世,在原著中,是个身经百战的君王,而且在失国之前,他基本上是有战必胜。但是在失国一战中,他的表现莫明其妙。当时他的部下达龙已经跟他说得很清楚:现在有大雾,怕敌军有诈。这个问题连亚尔斯兰王子都看出来了。其实大雾是席尔梅斯请妖人做的妖术。可安德拉寇拉斯却认为达龙变成了懦夫。这不是典型的有勇无谋是什么?好吧,就算这个只能算安德拉寇拉斯的一时得意忘形,达龙担心敌军中有自己这边的反判者帮忙,国王却自信地觉得这是不可能的!最后的结果是发现卡兰叛变。这种观点实在不像是一个君王能有的。君王是什么样的人?古往今来的君王最会做的一件事就是谁也不相信!我想我们经常可以看到一些君王,天天疑神疑鬼担心有人背叛他。这位惯于打仗的君王却无知到这种地步,真是太不合情合理了。所以安德拉寇拉斯的失国完全是因为他犯了低级错误。而这种低级的细节描写只能说明田中芳树对战争毫无实际经验,完全是在闭门造车。

 

不过话又说回来,这种情节让我来写也好不到哪里去……因为这里需要为安德拉寇拉斯的错误准备一个听起来很像样的理由,让大家起初觉得安德拉寇拉斯是对的,但是最后再找一个更像样的理由让大家知道安德拉寇拉斯错了。这种细节本来就很不好写。好在,田中芳树并不是每个细节都写成这个样子,不然我就要罢看了。

 

那尔撒斯这个天才的塑造也不是特别好,太过于料事如神了。当亚尔斯兰王子躲在他家里的时候,他料到卡兰会烧村子逼亚尔斯兰现身,意思是王子不出来自首就不停地烧村庄,烧到王子看不下去了自己跑出来。结果是卡兰真的烧了不少村子。我很奇怪,这种事也可以料到吗?要逼王子现身,毒计多着呢。用泰巴美奈王妃做人质逼他不是也可以吗?当然泰巴美奈这时已经被鲁西达尼亚的国王占有了。但是安德拉寇拉斯三世也可以成为逼王子的道具,或者是帕拉斯被捕的任何一位高级将领。各种方法我都可以想出一大堆,为什么卡兰的选择一定是烧村子呢?鲁西达尼亚的军队刚刚占领帕拉斯,如果想长期统治帕拉斯,此时做的应该是收买人心,烧村子对自己有什么好处呢?我以为这些细节都欠推敲。

 

但是,在有些地方,甚至可以说是大部分地方,那尓撒斯的判断和他出的鬼点子还是确实很智慧的。我举一个例子吧。在原著里,亚尔斯兰帮助辛德拉王子拉杰特拉和哥哥卡迪威竞争王位的时候,拉杰特拉也是一只狡猾的狐狸,他向亚尔斯兰提出他的军队和亚尔斯兰的军队分兵出发。亚尔斯兰知道拉杰特拉没安好心,但确实不知道怎么回答拉杰特拉,就赶紧跑去问那尓撒斯。那尓撒斯对亚尔斯兰解说了很长时间关于分兵出发的好坏,分析了拉杰特拉内心打的什么算盘,以及他自己准备怎么应对拉杰特拉的诡计,还有亚尔斯兰应该怎么回答拉杰特拉。这一长段对话非常富有才智。虽然我们拿着书看到的都是作者安排好的,但是不得不说那尓撒斯的这些分析都是实事求是,可圈可点的。

 

但是之后的剧情又让我想挑刺了。亚尔斯兰带着帕尔斯军和拉杰特拉的军队分开,独自向辛德拉进军。路上路过战略要地,辛德拉的古加拉特城的时候,触发了战争。那尓撒斯又献一计。他先让奇夫带着加斯旺德去招降,劝守城的将领戈宾和塔拉归顺拉杰特拉。戈宾和塔拉设宴招待奇夫。美男子奇夫立刻和宴会上的美女们喝成一团,不理同行的加斯旺德了。加斯旺德,这个时候他还没有归顺亚尔斯兰,还是卡迪威的眼线。他之前先是被安排在拉杰特拉身边的,拉杰特拉觉得他是个危险人物,就把他丢给亚尔斯军当向导。这时加斯旺德私下单独和戈宾和塔拉见面,表明身份,然后告诉戈宾和塔拉密情,就是帕尔斯招降是假,其实是准备全军所有人在当天晚上秘密从古加拉特城旁边通过,进军辛德拉国都。且会军队先行,粮草紧跟其后。加斯旺德提议戈宾和塔拉放过军队,然后等他的信号偷袭粮草队,使帕尔斯军断粮。戈宾和塔拉答应了。

 

结果是,帕尔斯的军队走后,辛德拉军队偷袭粮草队,却发现粮草车上装的全是士兵,用布盖着,辛德拉的军队一进攻,粮草车上的士兵全冲了出来。这一下辛德拉军马上处于劣势,先前走过的帕尔斯军队也杀了回来,戈宾和塔拉相继被杀。辛德拉军队想逃回城里,结果那尓撒斯指挥的队伍已经趁城里无人,进入了城里。结果帕尔斯军没费什么力气就占领了古加拉特城塞。

 

这个情节也是欠推敲的。首先,怎么能让加斯旺德把那尔撒斯的假情报当成真的?加斯旺德是个拉杰特拉派来的向导,那尓撒斯制定战术的时候是轮不到他在场旁听的,如果那尓撒斯有意留他在场,加斯旺德自己也会怀疑的。那么有一种可能性就是让加斯旺德偷听。但是,怎么能保证那尓撒斯对亚尔斯兰作出假部署的时候正好让加斯旺德听到?而当他跟亚尔斯兰王子解说他的真正用意的时候,又不让加斯旺德听到?这些事如果做得太刻意是会引起加斯旺德的怀疑的。还有,怎么确定加斯旺德一定会献计进攻帕尔斯的粮草队?如果加斯旺德的计策是别的方法呢?这些,田中芳树都没有考虑进去,只是一味地表现那尓撒斯的料事如神,让人难以信服。

 

这里再提供一个编得不怎么样的情节。失国后,亚尔斯兰一行人去往边塞培尔华沙城。路上路过卡歇城,得到城主荷迪尔的热情款待。荷迪尔满嘴涂蜜,要把女儿嫁给亚尔斯兰。那尓撒斯等人觉得他很不靠谱,要亚尔斯兰晚上不要休息,做好出发准备。结果荷迪尔晚上私下找到亚尔斯兰,诋毁亚尔斯兰王子的一群朋友,说那尓撒斯等人居心叵测,废除奴隶制度是动摇国本。要求亚尔斯兰抛弃那尓撒斯等人,和他联手。亚尔斯兰断然拒绝,带着朋友们连夜离开卡歇城。这个情节的设置没怎么动脑子。亚尔斯兰失国后一直和那尓撒斯他们在一起,到卡歇城的时候已经和那尓撒斯等人一起渡过了很多危险,结下了深厚的友谊(我避免说君臣友谊,因为亚尔斯兰这人没什么君王架子),这一点是很容易想到的。你荷迪尔要使离间计,总也要绕绕弯子,想想主意,先让那尓撒斯他们多少失去亚尔斯兰的信任才好,这样直接地诋毁那尓撒斯等人,真是毫无任何根据,不可能说到亚尔斯兰心里去,也不可能被亚尔斯兰接受。这个情节我很不认可。这也还是侧面体现出田中芳树的闭门造车。

 

所以我们可以看到,这部书很多情节都有欠推敲的地方,我不再举例说明。

 

然后整部作品可以看出很明显的学院派痕迹。这部书里的很多细节都是照搬历史。失国一战中,帕拉斯军冲峰掉下亚特罗帕提尼平原断层的情节,雨果在《悲惨世界》里写过,拿破仑的军队就遭遇过这种失败。那尔撒斯用计让三个国家的联合进攻瓦解的过程,有点类似于秦始皇时期的合纵连横,加了一些离间计的成分。卡兰的军队在那尓撒斯家掉进水坑的情节,大仲马在《玛戈皇后》中写过类似的。鲁西达尼亚王不称王改称皇帝是学的秦始皇。大主教波坦烧书就太熟了,就是秦始皇的焚书坑儒。果然日本人学历史都是学的中国历史啊。和辛德拉的那一战,历史上也到处找得到影子,那尔撒斯说的在“绢之国”学到的“天时地利人和”的理论,不就是我们中国的战争理论吗(这些情节就不展开说明了,以免增加不必要的篇幅并造成读者阅读疲劳)。当然我不是想说故事取材于历史有什么错,写历史小说用历史上的故事做原型本来就是天经地义。不过都让我给看出来了,总觉得挺好笑的。如果我的阅读量再大一点,估计还能发现更多。

 

然后总结一下田中芳树塑造角色的偏好。此书中比较有特色的角色大概有下面几个:亚尔斯兰,那尔撒斯,奇夫。亚尔斯兰和那尔撒斯我已经介绍过了。奇夫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角色,在他身上兼有勇士的强势,乐师的风流,和韦小宝似的滑头。这个角色非常有趣,也给本书提供了不少笑料。除了这三个角色,其他的角色都平平淡淡。达龙,沙姆,卡兰,奇斯瓦特,查迪,以及后来的伊斯方等人,这些勇士们的性格并无明显不同之处。女性角色,法兰吉丝个人素质异常优秀,但比较毒舌,就她还有点特点。亚尔佛莉德和鲁西达尼亚的见习骑士艾丝特尔都是假小子,没有太大区别。王妃秦巴美奈完全是个花瓶。虽然我在之前夸奖过田中芳树笔下每个角色都有自己的故事和心路历程,但可惜大部分角色都没有自己的独特性格。

 

坏话说了不少,再说两句好话吧。我觉得此书刻画的亚尔斯兰王子非常成功。一般我们都觉得,君王都是有霸气的人。但是田中芳树却刻画了一位温柔敏感,性格女性化的成功的君王。亚尔斯兰刚出场的时候很没魄力,平时在王都剑都不喜欢练,都是老将巴夫利斯为了他好,天天逼着他练剑,他每次都输得很惨。但是失国之后,亚尔斯兰开始想得比较多。他开始主动要求达龙陪他练剑,也跟着那尓撒斯学了很多治国和领军的道理,那尓撒斯后来欣喜地发现,他平时对王子说的道理,王子全听进去了。刚开始知道席尔梅斯是有正统血脉的王子的时候,他还有把王位让给席尔梅斯的想法,让他的七位手下非常担心——他们可不想跟着席尔梅斯。后来他看到父王和席尔梅斯冲突,又本能地想为他们调和。但是最后他战胜了自己的柔弱的天性,决定自己当王,因为席尔梅斯是不可能真的成为一位为百姓着想的王的。安德拉寇拉斯虽然善战,做君王搞政治对待人民也就那么回事。从书的开始到最后,亚尔斯兰克服了自己的怯弱,成为了一位施行善政,对国家机构的日常运转基本无过错,对民众有担当的国王。给他也点个赞吧。

 

但是尽管亚尔斯兰王子的刻画很成功,这个角色远远比不上《凡尔赛玫瑰》里的奥斯卡。现在离我写完《凡》的评论已经3个月过去了,我的手机里放来放去的还是《凡》的主题曲。我没事的时候,还是喜欢把《凡》翻出来看,当看到奥斯卡牺牲的那一段的时候,听着马饲野康二的经典的配乐,依然难以接受这位美人的离去。真是余音绕梁,三月不绝。因为《凡尔赛玫瑰》,我总结了一下让主角深入人心的几种方法。第一种方法是把主角的心路历程写得特别深刻复杂,像这样成功的有《上海滩》里的许文强。第二种方法是把主角的情感写得异常强烈,比如《东京爱情故事》里的赤名莉香和《大话西游》里的紫霞。第三种方法是写突破传统石破天惊的角色,比如《亮剑》里的李云龙。《凡尔赛玫瑰》用的是哪种方法呢?严格地说起来三者都用了。在女性地位很低的日本,奥斯卡的出现可谓是石破天惊;奥斯卡虽然平时异常冷静,但是她心里有强烈的爱恨投射到周围人的身上,一天到晚为周围的人“瞎操心”(褒义)。(我们可以盘点一下被她操心过的那些人:玛丽公主嫁到法国以后,她先是为玛丽公主的安全操心;汉斯出现后又操心他和玛丽的关系;路易15死的时候操心国王一夜不睡;玛丽当上了王妃后又操心法国的前途和饥寒交迫的人民;一个公爵枪杀了无辜的小孩,她要和那个公爵决斗;收留了罗莎莉之后操心罗莎莉的丧母之仇;黑衣骑士出现之后操心法国的治安;之后又操心安德烈的眼睛;进了卫兵队之后操心自己的士兵;王子死的时候操心王子;革命爆发后操心贫民……这种人就算是不死在革命里迟早也是要累死的。这个角色在她自己不自知的情况下,给我们诠释了什么叫博爱)。而奥斯卡对自己人生和命运的思索也是独一无二的。所以这个角色异常鲜艳,用玫瑰来形容真是不够表达她的夺目。

 

还有一种方法也能让角色深入人心,那就是把角色写得异常智慧。但是这种方法极难驾驭,容易把角色写过头,写得像个妖精。比如《三国演义》里的诸葛亮。鲁迅先生就曾说《三国演义》“状诸葛之多智而近妖”。《亚尔斯兰战记》里那尔撒斯这个角色在这方面就有些失败。

 

当然,把主角写得很智慧也有写得很成功的,比如《射雕英雄传》里的黄蓉。确实没有办法和金大侠比水平。据说金大侠笔下的黄蓉的原型是金大侠的初恋,难怪写得这么好呢!

 

那么,《亚尔斯兰战记》用了哪些方法来刻画亚尔斯兰呢?我以为“复杂的心路历程”可以算上。亚尔斯兰从一位任何人都会觉得他本应是的一个不谙世事的少爷,变成一位可以与历史上任何一位君王媲美的伟大国君,他走过的心路还是蛮生动的。他细腻敏感,对周围人充满温情,心地柔软,谁也不忍心伤害。但是生活让他学会了思考大局,处理意外,权衡利弊,变得坚强。至于“强烈的感情”,也差不多可以算上。亚尔斯兰王子对他自己的部下,向达龙,那尔撒斯等人,他都像个女孩子一样的一往情深。但是他的情感偏于“仁”,而奥斯卡的情感偏于“爱”。

 

这里强调一下,“仁”和“爱”不是一回事的,很多人容易把这两个东西搞混。我举个例子大家就明白了:比如《红楼梦》里的薛宝钗和林黛玉。薛宝钗有“仁”没有“爱”,林黛玉有“爱”没有“仁”。林黛玉虽然刻薄,不讨人喜欢,但是她对宝哥哥的爱情可谓是沥血轮回,可鉴天地!薛宝钗呢?我们都知道她对人很好。但是,她并没有对人动过什么真感情。几时见过薛宝钗有这种表情:本来挺不高兴的,一见到某个朋友,脸上的阴云全散开了,亲切地看着这个人,握住她的手几乎想要抱住她,只把知心话对这一个人讲?也从来没听说过宝钗闲着没事的时候,陷入对某个人的回忆里,她没有对异性的回忆,也没有对同性的相知。史湘云那样喜欢她,她对待湘云,估计和对待袭人,也没多大区别。孔子提出“仁”的观点的时候,本来是希望大家对周围人多一点同情心,不要见有钱的就爱,见没钱的就瞧不起,这本来是个好事。但是这和心里生发出来的强烈感情并不是一回事。“爱”,只是对某个人或某一种美的强烈感情,“仁”却是对大众的——姑且说是一种善良吧。而且“仁”到最后难免变成一种虚伪——谁也做不到爱所有的人的。“爱”这个东西,我以为比“仁”境界更高,因为“仁”是有目的的,就是你希望通过你的仁慈,获得大家的认可,进而获得社会地位。但是“爱”完全是无私的情感。关于薛宝钗写过的诗,都是看不到“爱”的。她写得最经典的,就是那句:好风凭借力,助我上青云。此诗直指权势地位。从来没有见过薛宝钗写爱情诗。你这人就那么喜欢人情世故?爱情这东西,就钻不进你的大脑,也钻不进你的心么?如果确实没有心仪的恋人,你就不写诗憧憬一下吗?好歹有篇作品,让我们觉得你也有点女儿之心啊!

 

亚尔斯兰比薛宝钗还是热情很多。他的感情里“仁”“爱”各半。但是,他并不是一个“石破天惊的角色”。日本漫画中有很多温情的英雄,比如《浪客剑心》里的剑心,《幽游白书》里的藏马,还有那个有名的《新世纪福音战士》里的碇真嗣……日本人喜欢写这种角色。所以,这个角色在日本读者的心目中显然不如奥斯卡地位高。日本发行了《凡尔赛玫瑰》的邮票,但是并未发行《亚尔斯兰战记》的邮票。

 

讲到这里,这部书的前一部内容就点评完毕,我接下来该点评一下第二部的内容。

 

后半部主要讲两件事情,一是席尔梅斯王子的复仇。他到处联合周边一些蠢蠢欲动的国家,企图抢走亚尔斯兰的王位。一时间,帕尔斯,辛德拉,邱尔克,密斯鲁,特兰几个国家打成一团。这个时候,企图让地底下的蛇王撒哈克复活的魔教也正式登上舞台。这些魔教教民们在第一部就经常骚扰地上的几个国家,但在第一部里只是小打小闹而已。这里介绍一下,蛇王撒哈克是曾经危害帕尔斯的魔头,他肩膀上长着两条蛇。后来撒哈克被英雄王凯·霍斯洛打败,用圣剑鲁克奈巴特封在迪马邦特山脉底下。现在他又复活了,当然,最后被亚尔斯兰杀死。我之前说过这部书在国内看不到结局。我只看到了《蛇王再临》一章,后面的两章没有了。所以我也不知道亚尔斯兰是怎么杀死蛇王撒哈克的。

 

在小说的后半部,虽然有错综复杂的情节,但在内涵方面并没有超出作品的前半部。亚尔斯兰还是那个温柔敏感的亚尔斯兰,只是现在他成年了,有些事情可以不去问那尔撒斯,他可以自己拿主意了。那尔撒斯如愿当上了宫廷画师,但是其实他还是主管政治和军事。但是随着亚尔斯兰的成熟,他渐渐没有那么重的担子了。另外,亚尔斯兰应该是结婚了,新娘我不知道是谁。我本来指望他娶艾丝特尔,这个在前半部跑龙套的鲁西达尼亚女扮男装的见习骑士,是整部作品中和亚尔斯兰年龄最接近的女孩子,虽然有点假小子气,没有法兰吉丝的优雅,不过我觉得她那刚烈的性格和亚尔斯兰的温柔正好互补。但是,艾丝特尔死了。为了她,亚尔斯兰流露出不想结婚的想法。这是不是田中芳树的最后的安排呢?就是不要君主世袭制,让贤德的人为王,就像现代一样。

 

席尔梅斯大概是娶了孔雀姬。这位美女大概是秦巴美奈王妃的亲生女。她帮席尔梅斯得到了密斯鲁国的王位。这样的安排大概是为了解决亚尔斯兰和席尔梅斯之间的矛盾。因为席尔梅斯一直想杀死亚尔斯兰,虽然亚尔斯兰继位后已经对外宣布自己并无皇家血统,但是席尔梅斯一直称呼他为“安德拉寇拉斯的小兔崽子”。因为席尔梅斯一直觉得十六年前是安德拉寇拉斯杀死了自己的父亲并企图烧死自己,他一直想向他们父子两个复仇,如果亚尔斯兰并不是安德拉寇拉斯的儿子,他就没有理由去杀亚尔斯兰了。而亚尔斯兰也不能毫无理由地杀死席尔梅斯,因为席尔梅斯毕竟是有正统的皇家血统的,是货真价实的王子。如果杀了他,亚尔斯兰的人品就会打上污点,大家会觉得他虽然是行仁义的君王,但是当有人威胁到自己的地位的时候,他仍然是冷酷无情的,所以平时做的好事都是“假仁假义”的行为。但是有了孔雀姬的出现,一切都好办了,孔雀姬如果是秦巴美奈的女儿,席尔梅斯又和她相恋,那就等于说席尔梅斯与过去的敌人合好了。孔雀姬又帮席尔梅斯得到了密斯鲁的王位,所以席尔梅斯也不会去抢亚尔斯兰的王位了,这样一切都安排妥当。当然,这些都只是我自己的想象和推断。

 

奇夫和法兰吉丝这一对也不知道结局怎么样,奇夫从小说的开头,到最后追法兰吉丝差不多追了有五年,但是法兰吉丝看不上他。那尔撒斯和亚尔佛莉德这一对最后也不知道怎么样了,唉,可恨的看不到结局的小说……

 

不管怎么说,《亚尔斯兰战记》是一部成功的通俗小说。虽然水平肯定比不上像《基督山伯爵》这样的一些名著,但是可读性还是很强的,情节设计很精致,有很多地方也很搞笑,我能够想象它在日本获得的成功。

 

有的时候,我在想为什么大家都这么喜欢看日漫。的确,日漫的主人公都聪明,敏感,上进,仁慈,勇敢地面对自己不幸的命运,招人喜爱。在日漫里,正义总是可以战胜邪恶,弱小者总是可以得到庇护。真是一个美好的世界。而这个美好的世界还描写得很接近真实,闪耀着人性的光辉。在此向日本的动漫产业的繁荣表示我的敬意。

 

李善渊于2017-8-30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