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浅谈清朝的黄教政策

 leo_qiu的书馆 2018-01-05

内容摘要:清朝的黄教政策是其边疆民族政策的组成部分。虽然它给蒙古社会造成了一定的消极影响,但却带来了北疆的和平,维护了国家的统一与稳定,从而也有利于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的生活,因此可以说它是一项成功的民族政策。

关键词:清朝     黄教政策      北疆        民族政策

正文

   众所周知,蒙古族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民族,他们曾所向披靡,建立横跨欧亚的大帝国。元朝北归后,蒙古族继续活动在东起兴安岭,西至伏尔加河的辽阔地域。蒙古问题长期困扰着明王朝,它对北疆安全的冲击,几乎与明朝相始终。“九边郡”的设置、政治中心的北移均未能改此局面。蒙古族曾有的辉煌及明治边不利的教训,时刻警醒着清廷。为了实现全国的统一和稳定北疆的目的,清朝采取争取蒙古的政策。而鉴于当时黄教在蒙古族的精神统治地位,清决定投其所好,采取尊崇扶植黄教的政策,以收蒙古人心。

一.  黄教政策的内容

第一就是尊重蒙古族信仰黄教的习俗。清朝尊重蒙古族信仰黄教的习俗由来已久。在入关前为与明争夺蒙古,便确立了尊崇黄教的基调。入关后,清政府尊崇黄教日益明显。而清“兴黄教已安蒙古”的政策,应始于康熙朝。圣祖于17世纪末以册封哲布尊丹巴呼图克图、建汇宗寺等活动,明确表明了尊重蒙古族的黄教信仰。“兴黄教”为了安蒙古的政治目的,此后成为清朝的一项国策。

第二是维护黄教僧侣的宗教特权。等级制是保障社会秩序的重要内容。黄教在蒙古地区广泛传播,僧侣日众,因此确立宗教等级制度,对于维护上层僧侣的特权和宗教社会秩序具有重要作用。同时这也有利于宗教制度的建设。清廷既尊重蒙古黄教的旧俗,又有所损益,使之日臻完备。黄教职衔有:呼图克图、诺门汗、班第达、堪布,绰尔济。而在寺院内部,等级的划分更加细腻。众喇嘛依据等级地位,享受不同的特权和待遇。黄教各大首领特权尤其突出。政治上他们不仅可以享受清廷优渥的礼遇,而且还统辖一方,有其宗教辖区和属众,甚至还有一部分卫队;经济上,喇嘛一概不应差役,不纳赋税,教首领和一些大喇嘛甚至可以直接向属民征税、派役,有一定的经济特权。清政府还设立了7个喇嘛旗,赋予它们在一定区域内的政、教权利。

第三是在经济上支持黄教。清朝对黄教在经济上的支持主要表现在两方面。首先是广建寺庙。在京师和热河,均有大量黄教寺庙,其余如多伦的汇总司、漠北德庆宁寺、伊犁的普化寺、科布多的安远庙等均为规模较大的著名庙宇,一定区域的中心寺院。其次是不吝财物丰厚赏赐,笼络黄教上层。清朝在这方面的花费是非常惊人的。如乾隆元年(1736年)赏哲布尊丹巴灵童银4万两;四十五年(1780年)赏六世班禅价值数十万两白银的珍宝。更重要的是对各大寺院的经费补贴制度,是黄教寺院长期的比较稳定的经济来源。京师热河的寺庙还实行薪金制。此外黄教各寺院还有清政府各项优惠政策带来的收益,如地租、房租、商业贸易等,加之牧民的供奉,黄教的发展获得了经济的保障。

第四是加强对黄教的管理。清政府深知黄教的重大作用,因而加强对它的管理,“去其弊不易其宜”。清政府规定,黄教事物由理藩院统一管理,理藩院内设有喇嘛印务处专司其掌。凡喇嘛,须持有政府颁发的度牒,喀尔喀蒙古、西藏的喇嘛不发度牒,但要登记造册,报当地驻在大臣查核。凡大喇嘛,须经清政府册封,乾隆末年又创设了金瓶掣签制度,将黄教首领的转世大权操于中央之手。清政府制定《喇嘛禁例》,载入《理藩院则例》,其中不仅有对喇嘛品德行为的规范,而且规定:寺院私自增加喇嘛徒众、蒙古骁骑壮丁私为乌巴什者治罪。为防止黄教首领势力过于膨胀,清政府先后确立了达赖、班禅与哲布尊丹巴、章嘉呼图克图四大活佛系统的平等地位,以分其势。除此以外,又陆续分封了160余位大喇嘛,使黄教惟达赖之言是听的局面有所改观。

二.  黄教对蒙古社会的不利影响

首先是对蒙藏地区经济的影响。大量社会财富集中于喇嘛庙,被无畏的消耗掉。黄教僧侣尤其是上层僧侣的特权,使它们可以对人们大肆的盘剥,劳动人民的负担沉重。其次,大量男子入寺庙当喇嘛,造成了社会劳动力的锐减。而喇嘛本身基本不参加生产,大量喇嘛的消费便成为社会不小的负担。第三,黄教的普遍推行也造成了蒙藏地区人口增长的停滞。第四,消弭了骁勇善战的蒙古牧民的反抗斗志,削弱了蒙古人民的战斗精神。

三.   黄教政策的合理性.

黄教政策对蒙古社会的消极影响固然不可忽视,但它也有一定的合理性。黄教之所以被蒙古族所接受,是其教义适应了蒙古地区长期以来纷争不绝致使贵族和百姓有期望和平、憧憬未来的愿望。清朝统治者投其所好,提倡尊崇黄教,使蒙古人心归附,接受了清朝的统治,在一定意义上,对维系清代前期多民族国家的统一,起到了促进作用。同时密切了清朝与蒙藏上层僧侣人物的关系,坚定了他们在对外斗争中的内向之心,对于抵御外来侵略,安定边疆,都起到了积极作用。北疆的稳定也为经济发展创造了有利的社会环境。虽然黄教的推行对于蒙古经济的发展有一定的影响,但从整个蒙古地区来看,它的经济较明代还是有所发展。汉民的涌入促使蒙古地区农耕的发展,从而成为脆弱的畜牧业的补充。商业和手工业也有所发展。城镇兴起,归化城、多伦诺尔、乌里亚苏台等地,成为一方的政治和商贸中心。在文化教育方面,黄教是明清以来蒙古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沟通蒙藏两族的文化纽带。另外黄教在蒙古族社会中,还起到规范道德、规范行为的作用,相对减少了各种犯罪和不法行为,有利于社会稳定、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

四.  总结

   清朝的黄教政策是一项民族政策。不可否认它对蒙古社会的发展造成了一定的伤害,但是我们对它的评价也要考虑全国统一的趋势和边疆稳定方面。既要看到它的不是之处,也要看到它的合理性。综上可以说黄教政策是一项成功的民族政策。 

参考书目:

1.《蒙古族通史》第四册   泰亦赤兀惕·满昌主编    辽宁民族出版社    200412月第一版

2.《蒙古民族通史》第四卷     乌云毕力格、成崇德、张永江撰写       内大出版社    200211月第一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