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怎么做笔记才能让读书变得有用?

 智慧旅游519 2018-01-05

2018.01.03 16:37*

在这个高科技时代,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成了人们工作、学习的好帮手。

以前看到喜欢的文章会花上半小时摘抄在笔记本上,现在只要拍张照片就能存在手机里。

以前查阅资料需要到书店购买相关书籍或去图书馆借阅,现在只要一连网,就可以搜索到很多文章、电子书,只要轻轻一点就能保存到手机和电脑里。

那么是不是使用智能手机,读书效率就提高了呢?是不是在电脑里存了很多电子书,阅读数量就增加了呢?

我觉得不是,比如说我自己在过去的2017年里用手机拍了很多资料,但是保存完就没有再翻阅过;电脑里也下载了很多电子书,但是从来没有阅读完。有时候甚至忘记自己为什么保存这些资料或电子书。

就如《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的作者奥野宣之所说:“无论手机里存了多少本书,书里的内容不会保存到你的大脑里。

怎么样才能让书里的内容保存到你的大脑里,融入到你的心里,变成你无形的智慧财富呢?

作者认为用手抄笔记的方式来记录读书笔记会比使用电子产品更加有效。因为在抄写的过程中,某段文章、某个词以及作者的语气和思想等等,都会随着抄写时的身体感觉而深深刻印在头脑和身体里。

尽管速读、慢读方式不同,但是读书的基本目标是一样的:读完每一本书,都能有扎实的收获,这个收获不是单纯地记忆书中的内容,而是把书中的知识转化为可以随心所欲运用的“智慧”。

而要达到这样的目标我们首先要改变读书的态度,读书不是“随随便便”地读,也不是一味地“读完”,而是带着目的,充满主动性地阅读,因此在选书的时候就要有目的性,要根据自己当下的需求选择书籍,列出书单,然后再选择合适的途径购买。在阅读的过程中要深入理解书中的要点和观点,要以能够与别人分享,整理成书评为目的去阅读。

作者所介绍的读书方法并不特别,也没有什么高难度,人人都可以简单上手,并且很快有效果。因为这种方法只需要你准备一本笔记本和一支书写流畅的笔。作者说:“笔记本是读书的助手,只要好好利用笔记本,就能把读到的信息转变成你的思想的一部分。”

作者认为读书是一项对重要内容进行提炼的工序。我也很赞同作者的这个观点。

当你带着目的阅读时,就没有必要从头到尾一字不落地读下去,而是迅速找到你想要了解的部分进行精读。笔记读书法需要我们进行速读、找重点、思考、写感想四个步骤。而这四个步骤并不是读一遍书就能完成的,而是需要多次阅读反复筛选,最后把最有价值的内容记录在笔记本上。

作者所用的“筛选程序”如下:

1.通读:第一遍通读时,一边阅读,一边把觉得有价值的那一页折角。

2.重读:重读折角的那几页,如果仍然觉得很好,就把这一页的另一个角也折起来。

3.标记:再次重读折起上下角的那几页,如果第三次阅读仍然觉得好,就用笔在上面做标记。然后反复筛选出最有价值的内容抄在笔记本上就可以了。

做标记的方法有很多种,比如可以用不同的画线方式对标记的对象进行区分:用直线划出“重要的事实”;波浪线划出“重要的观点”;圆圈圈出“关键词”。我个人喜欢用彩色荧光笔来画重点:绿色笔画出“事实”,橙色笔画出“观点”,红色笔画出“关键字”。

以上三个步骤可以总结为:读书三遍,其义自现。

读书的时候专心读书,要画线的时候再拿起笔来,就不会出现在读书的时候找不到笔就读不下去的状况,而且阅读时在文章中画线或者使用多色笔做记号时,会打断阅读的注意力,影响阅读速度。经过慎重思考再在书上画线,重点一目了然,可以避免书本遍布无意义的线条,影响再次阅读的兴致。

确定好想要摘抄的精华内容后,就可以用作者建议的“ 葱鲔火锅式 ”笔记法记录读书笔记。记录的内容如下:

1.写读书笔记的日期

2.书名

3.作者

4.摘抄对自己来说很重要、很心动的内容

5.对这部分内容的感想、评论。

如果只是摘抄了原文,在重新翻阅笔记的时候,也许会忘记当初为什么摘抄的理由,也无法记忆深刻。但是在摘抄原文的同时,加上自己的感想,诸如:“书上写的这些,我是这么理解的……”“以此为契机,我想到了这样一件事……”等,你就会在重读时浮现当时阅读时的感觉。读书笔记就是留下与书交流过的痕迹以及阅读时书中的文字给你带来的体验。

就如作者所说,读书体验比书本更重要。只有在读完书并对书中的内容作出反应,作出主动思考,才能真正掌握这本书的内容。

阅读了很多书后,最重要的是要内化和输出,只有输出才能检验自己输入是不是已经转化为自己的知识。而在写“ 葱鲔火锅式 ”笔记时会遇到两个问题“应该摘抄哪段文章”“应该如何评论这点”,实际上就是思想输出的第一步了。

读完这本《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后,我的体验就是:

1.需要准备一本专门记录阅读笔记的笔记本。

2.选择自己需要的书籍。

3.阅读后筛选精华,并记录在笔记本上,成为自己的素材库。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