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学拳为什么应当收费?

 游神2005 2018-01-05


孔子时代,就有“束脩”之说。《论语·述而》:“子曰:‘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尝无诲焉。”“束脩”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徒弟尊师重道的一种表现。在孔子看来,学费只是薄礼,象征意义更大。


现在,在我国,跆拳道、柔道、泰拳、瑜伽等外来拳术在我国传播甚广,而且收费标准也较高(当然,别人要收多少,无可非议,愿者心平),但从学者仍然趋之若鹜。而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之一的武术,非常具有养生、保健、格斗功能,却成了廉价的健身运动。


甚至有的拳师免费教授,(个别人为了聚点人气,....),使武术只重视普及,而忽略了质量与深度,导致许多优秀的武术技艺逐渐消失和失传,同时也给人们一种“武术不掏钱也能学”的心理。这种只重普及,不重质量和深度,使武术的许多精髓都在传承的过程中被遗失了,也让国民失去了对武术本质的认识,的确令人惋惜和悲哀!

当代的武术大师们,为了学习武术的精髓,不仅付出了许多时间和精力,也付出了许多经济上的代价,尤其是很多武术家在历代的经济大潮之中,放弃很多生财机遇,一心勤学苦练,还要供养师父,付出了很高的代价才学得一身好武艺,实属不易。

所以,爱好者学习武术,交点学费也是情理之中的事,学费也是一种双方的约束力,一方面,确立了师生关系,第二个方面,让学生知道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所付出的辛劳代价,促使教者认真,学者有学习的动力并珍惜学之不易。认清师傅教授徒弟的技艺和付出的心血是用金钱买不到的,许多技艺是师父一生心血的沉淀,也有的技艺是师傅通过各种曲折的途径学来的,师父在学艺的过程中甚至一掷千金,这不是普通人能够做到的。


那些有“武术不掏钱也能学”的心理的人,想一想;难道老师辛勤教学就不值钱甚至没有它的价值吗?....为此,我们的老师们也应该自尊、自爱、看重自己,真正体现自己武术的价值.......。


拜师的“压帖金”或“礼金”一般是徒弟自愿表白心意的一种方式,也是对师父为自己辛勤付出的回报,根据自己的经济状况而定,是内心诚意的一种表现。(你身价都几百过千上亿的,随便一个“拜师礼金”就把师父给打发了!请记住;别把师父当“叫化子”!!!。......)。一般情况下,徒弟之间的“压贴金”或“礼金”都不允许互相打听,以免引起徒弟之间心理不平衡,或因此产生不必要的猜忌和矛盾。经济条件较好的,多一点是自己的一番心意;经济条件差的,量力而行即可,不必攀比。大多数师父都会以珍惜人才为第一选择,绝不会在钱财上与弟子斤斤计较,当然,也会拒绝装穷之人.......。


为此;学者一定要深刻地知道“尊师重道”不是一句空话。我们的老师、师父们也要自尊、自爱、自重,不自吹自炫,更不要玄天雾地!误导学者!!要知道一声“师父”而任重道远,以“为人师表”而自律,深入浅出,做一个实实在在的武术人和传播者。使中国武术及内涵更加真实地展现在人们面前。以之弘扬光大!后继有人!!!


具备的条件(仅供参考)


1、有一定的武术天赋,并能勤学苦练的人。

2、对武术有极其浓厚的兴趣,并有一定最基本的模仿能力,愿意为武术的传承与发展奉献与担当的人。

3、对本门武术有高度的认同感,并对所拜师傅有高度的信任感的人。

4、思想进步,作风正派,道德品质优良的人。

5、老师的固有学员或学生,学习较好的,并愿意拜师入门继续深造的。

忌收:

欺师灭祖者、不忠不孝者、道德败坏者、违法乱纪者。

慎教:

轻浮虚夸者、凶狠好斗者、反复无常者、好高鹜远者、目无尊长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