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钧不过尺'是指钧窑瓷器的高度不超过一尺的意思。 但是'钧不过尺'的讲法是针对宋代钧窑瓷器而言的。 从现存的宋代钧窑就不难看出。 据中国陶瓷收藏品协会认定的《中国宋元瓷器图录》所载,宋代钧瓷最高是一件月白釉的鹅颈瓶,高27.5厘米, 其次是一件出戟尊,高22厘米。 从众多的资料证实,还没有见到过超过一尺的钧瓷,因此有'钧不过尺'之说。 钧窑月白釉出戟尊,北宋,上海博物馆藏 古代工艺的局限亦是导致钧窑瓷器不超过一尺的原因。 低于1280℃时钧瓷将不会发生窑变,高于1300℃钧瓷的窑变也将不成立。 湖南电视台《东方寻宝》:《一八六八四九二四二九九 》 由于当时窑炉的设计局限,燃料的局限,造成了钧瓷烧成的十分困难,常有'十窑九不成'之说。 这主要是因窑炉中上下的温差存在,限制了钧瓷的高度, 往往上边过火,下边缺火,所以成功的钧瓷就局限在一尺之内。 从社会伦理学亦能解释“钧不过尺”。 宋代钧瓷是作为贡品进奉朝庭,而古代皇帝常以九五之尊自比,钧瓷的实际高度,就限制在九五之内。 当然九尺五寸是不可能的,故缩至九寸五,约为31.7厘米,不超过一尺的范围。 宋天青釉双耳三足炉 随着生产技术的提高,这一高度很快被打破。 如99年邮票上出现的两种元钧均高于一尺,堆花三足炉高42.7厘米,双耳连座瓶高33.2厘米。 元天蓝弦纹三足炉 即使在今天,人们还旧话重提,认为钧瓷的精品大都在一尺之内。 是因为这样的尺寸工作难度不大,容易出完美之作;烧成温度气氛容易控制,可能会窑变出好的作品;藏家或欣赏者易于把玩保存。 故钧瓷收藏家大多仍遵循这一古老的话题。 元天蓝碗子斑盂 在今天,人们不但可以烧制超过一尺的器型,甚至可以烧制出2米以上的巨型花瓶,相信钧瓷的将来更美好。 天蓝釉贴花兽面纹双耳连座瓶 此瓶形制高大饱满,高63.8厘米,气势宏达华贵,展示了元代瓷器造型的力度之美。 总之,'钧不过尺'是一种'回忆',是对宋代钧瓷文化的'恋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