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最冷的地方不在“北极村”漠河,而是在根河“冷极村”

 姑苏记忆 2018-01-06

大家都知道漠河是“中国北极”,或许在大多数中国人的眼中,漠河应该是中国最冷的地方。但事实是,中国气温最低的地方却不是在漠河,而是在漠河以南的中国冷极——呼伦贝尔根河市。

但为什么世人只知道漠河,而不知道根河呢?就连人教版的地理教材上都写着“我国冬季最冷的地方是黑龙江省的漠河县”。这很有可能与漠河名气更大有关,毕竟根河市1994年才设立,以前只是个小镇子,交通不便,人烟稀少,知道的人不多。而漠河作为中国版图的最北端,会有更多人知道。

图1:进入根河市境内,在根河源国家湿地公园旁,可以看到一座尖状的玻璃塔,上面写着“中国冷极”,还有“-58℃”的标志。

根河虽处于“中国北极”黑龙江省漠河县以南,但由于海拔相对较高而一举获得中国最冷小镇之称——它年平均气温-5.3℃,年封冻期达6个月以上。历史记载最低温度达零下58度,2009年12月31日凌晨,内蒙古根河市静岭检查站测出了-58度的极端最低气温,根河市正式成为“中国冷极”,至今记录未被打破。

根河市,是蒙古语“葛根高勒”的谐音,意为“清澈透明的河”,位于大兴安岭北段西坡,呼伦贝尔市北部,是内蒙古自治区最北的城市,也是中国纬度最高的城市之一。这里是旅行者的童话世界,也是摄影人的天堂。

图2:根河市主要景点指示牌。

中国冷极村

从“中国冷极”地标向北行驶约10公里,就到达了被称为“中国最冷村庄”的“冷极村”,这里的前身是金河林业局金林林场。由于当地居民曾自发测出零下58℃的低温,因此人们更喜欢称这里为“冷极村”。

图3:快到冷极村,有一座“中国冷极”地标。

冷极村,位于内蒙古根河金林林场,是距冷极点最近的一个村落,这里地处内蒙古大兴安岭腹地,前身是1958年成立的一个林业局。冷极村面积不大,目前只有十多户人家,每家每户张灯结彩,红彤彤的大灯笼随处可见。

图4:冷极村入口标志。

图5:家家户户张灯结彩。

图6:大红灯笼高高挂。

为抵御严寒,农户家有烧热的火墙、暖炕。在冷极村“冷极人家”的卧室中,我看到一面七、八平方米大的火墙,火墙的温度可达到75℃左右,旁边还有一个十平方米左右的大炕,室内温度也超过了20℃,这种立体取暖方式让整个屋内温暖如春。

图7:烧热的火墙。

图8:暖暖的大炕。

中午我们在冷极村的“冷极人家”中用餐,体验当地浓浓的生活习俗。上世纪的老家具摆放家中将“乡愁”留下,原汁原味的农家菜保留着往日熟悉的味道。

图9:大坑上放着一对极富特色的北方娃娃。

图10:热情的大姐为我们做一顿丰盛的农家菜。

图11:原汁原味的农家菜。

中国冷极村已经成为当地一张旅游的名片,日渐成为国内外游客热捧的“探险”之旅目的地,越来越多的人来到村里观赏林雪美景,挑战寒冷极限,感知淳朴的大兴安岭北部林区民俗文化。这里没有最冷,只有更冷,在每个冬季化身成银装素裹的冰雪世界。这样的冷极村,你想来嘛~

图12:淳朴的村民用一种特别的方式,迎接着来自五湖四海的宾朋。

图13:银装素裹的冰雪世界。

图14:冷极村森林火警吉祥物。


敖鲁古雅使鹿部落


坐落于大兴安岭深处的根河市有两张城市名片,其一,是因冷得名的“中国冷极”地位;其二,则是充满神秘色彩的敖鲁古雅鄂温克民族风情。

图15:“中国驯鹿之乡”雕塑。

敖鲁古雅鄂温克民族乡位于内蒙古呼伦贝尔根河市大兴安岭北部林区。这个人迹罕至的中国极冷之地一年当中有6个月的冰冻期,最低温度可达零下五十多度。在敖鲁古雅密林深处有一个以狩猎为生的鄂温克族使鹿部落。这个部落的鄂温克族同胞拥有独特的使鹿文化,至今仍然保持着传统的生活生产方式。

图16:鄂温克族使鹿部落。

300年前从列纳河流域迁至额尔古纳河右岸,居住在森林深处的敖鲁古雅使鹿部落同胞,以饲养驯鹿和狩猎为生,每年随着鹿群的觅食而不断迁徙。由于历史的发展和变迁,驯鹿在北方民族中已先后消失,唯独在敖鲁古雅使鹿部落中得以延续。

图17:给驯鹿喂食。

驯鹿是一种中型草食动物,以森林中的苔藓、蘑菇和灵芝为主要食物,喝的是山间流动的泉水。从地理分布上来看,它属于北极圈生物。在漫长的岁月里,鄂温克族与驯鹿为邻为伴,逐渐摸索出了一套适应大兴安岭生态气候的放养驯鹿的方法。驯鹿也是他们主要的交通工具和经济来源。夏天骑驯鹿出行,冬天则使用驯鹿拉雪橇。驯鹿的鹿茸和鹿皮可以使用,鹿肉可以食用。


图18:争强好斗的驯鹿。

鄂温克使鹿部落拥有自己的语言却没有文字,但他们创造的文化与习俗,靠着祖祖辈辈的口口相传,沿袭至今。他们的传统住宅“撮罗子”是亚洲北方狩猎民族别具一格的简易建筑,一种用小杆和桦树皮做成的房屋,呈圆锥形屋架,高3米左右,底部直径约4米,在外面围上桦树皮或兽皮即可居住,顶部留出通烟口。“撮罗子”易搭易拆易搬,冬天盖上防寒保温的狍、鹿皮,就可以过冬。

图19:鄂温克使鹿部落的“撮罗子”简易建筑。

图20:冬天“撮罗子”需要盖上防寒保温的狍、鹿皮。

图21:“撮罗子”上的驯鹿角装饰。

图22:鄂温克人出外狩猎的时候,会把孩子挂着树上,防止野兽攻击。

大兴安岭目前分散保留了使鹿部落的七个猎民部落,饲养着中国仅存的1200头驯鹿种群。一部分敖鲁古雅鄂温克族人至今仍在大山中与食野生菌类、饮林间甘泉的驯鹿为伴,过着半定居半游猎的生活。

图23:有一种精灵叫驯鹿。


图24:有一种精灵叫驯鹿。

图25:有一种精灵叫驯鹿。

据说在几年前,为了改善敖鲁古雅鄂温克族人的生活,当地政府在敖鲁古雅鄂温克民族乡为他们建立了定居点。鄂温克使鹿部落的人们带着自己的驯鹿离开大兴安岭林区,住进了具有北欧风格的二层楼房,准备开始自己新的生活。

图26:鄂温克族人信奉萨满,这是他们的祭祀台。

山下的生活温暖、舒适、稳定。但当鄂温克使鹿部落的人们传统的生活生产方式与现代社会发生碰撞时,问题就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一部分人无法适应山下的生活,又重新回到了森林;一部分人喜欢山下的生活留了下来,留下来的人当中年轻人居多。

图27:敖鲁古雅部落景区内的一些传统游乐设施。

图28:敖鲁古雅部落景区内的一些传统游乐设施。

2011年,当地政府将敖鲁古雅使鹿部落独特的生活生产方式和民族文化进行挖掘开发成旅游产品,把山下的定居点打造成了旅游景区,建立了博物馆。把敖鲁古雅鄂温克族人的民族文化、独特的生活方式和他们的驯鹿一起变成旅游资源后,全国各地的游客接踵而至。敖鲁古雅鄂温克族使鹿部落当中的大部分人也都有了新的生存方式——从事旅游接待。旅游让他们在保持古老的民族传统文化和适应现代社会发展之间找到了平衡。

图29:敖鲁古雅鄂温克族驯鹿文化博物馆,冬季游人少,没有开放。

在敖鲁古雅部落景区,除了驯鹿和极具民族特色的“撮罗子”,还有一群可爱的傻狍子。相信很多人第一次听说狍子是通过语文课本那句“棒打狍子瓢舀鱼,野鸡飞到饭锅里”,本以为这狍子只如野兔一般大小,后来才知道它的萌样。受到惊吓时,狍子臀部的毛会炸开,变成白色的桃心,它在思考要不要逃,如有必要,它会闪电般跑掉!

图30:可爱的傻狍子。

图31:可爱的傻狍子。

在被誉为“中国圣诞老人出发地”的内蒙古根河冷极村,触手可及的冰花,成片的雾凇,随手泼出去的热水瞬间结冰在空中划出美丽的弧线,你可以堆雪人、打雪仗、滑雪橇、乘着驯鹿在雪地里欣赏着“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北国风光,飞驰而过的雪爬犁搅起满天雪花,上一秒还在感叹寒冷的你下一秒仿佛置身童话世界。快来挑战冷极,体验一番别有趣味的冬日旅行吧!

图32:可爱的哈士奇不惧严寒,在雪地里给人们带来无限欢乐。

图33:冷极村雪雕。

图34:敖鲁古雅部落充满灵气的驯鹿。

这里的天气虽冷,但热情淳朴的内蒙古人民一定会让你爱上冷极村,爱上充满神秘色彩的使鹿部落,爱上这个冰雪城市,不虚此行。

图35:来冷极村,怎能不玩一把“泼水成冰”。


图文:@志远天下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