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放飞想象力——我院殷企平教授代表高层次人才在学校2018年人才与科研工作会议上的发言

 玉峰牛 2018-01-06

编者按:近几年我院发展迅速,内涵不断提升,与人才发挥作用密不可分,特别是殷企平教授作为我院高端人才,为学院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以下是殷企平教授1月4日在学校人才与科研工作会议上作为高层次人才代表发言的讲话稿,供各位老师同学参考学习。


放 飞 想 象 力

         殷企平




首先感谢大会主办方给我这个发言的机会。

今天我只谈一个问题:作为普通科研工作者个体,我们应该怎样为提升学校的科研实力做出贡献?

关于如何改善人才环境,完善科研激励机制,学校已经出台了一系列新的政策,令人鼓舞,但是我觉得还有一个更重要的问题需要思考:怎样才能加强科研工作者的内心驱动力。在很多情况下,来自内心的驱动力比来自外部的激励更为重要,更为有效。

内心驱动力多种多样,我今天只强调一种,即想象力。

以往我们也常常谈内在驱动力,但是往往驻足于大道理,而没有把想象力作为关键词。无论是学文科的,还是学理工科的,可能都有这样一个体会:没有想象力,科研就无法推进,创新就无从谈起。自然科学家们常用的假说,就是一种想象,而人文学科其实也需要假说。例如,优秀的小说家们通常遵循这样一个假说公式:在如此这般的条件下,如此这般的情况就会发生。同样,优秀的文学批评家也深谙此道。

想象力能带领我们选择人生目标 带领我们锲而不舍地实现目标 。

想象力还能带给我们愉悦。这愉悦不可小觑——没有愉悦的科研,可能走不了多远。具有想象力的科研,必然会帮助我们打开一个崭新的世界,里面很可能荆棘丛生,每前行一步,都要付出艰辛的劳动,但是这艰辛又总是伴随着愉悦。想象的愉悦,还能引导我们推此即彼,领悟人生,把科研内化为一种生命的存在方式。

近几天读朱光潜《谈美》和《朱光潜讲美学》两本书,在人生艺术化方面有所感悟:对人生具有想象力,就会免俗,会追求艺术化的人生。

朱光潜说:“艺术人生能使人免俗。我坚信要洗刷人心,一定要从‘怡情养性’做起,一定要在饱食暖衣,高官厚禄等等之外,别有较高尚、纯洁的企求。要求人心净化,先要求人生美化。”我想,不管是学文的,还是学理工农医的,都应该有一个美的人生、艺术化的人生。不管在哪一个学科,真正的科研打开的应该是一个美感世界。 

美感世界纯粹是意象世界,超乎利害关系而独立。在最高境界的科研工作中,科学和艺术是相互融合的,都会带来创造性愉悦,而在从事创造性工作时,人都是从有利害关系的实用世界,搬家到绝无利害关系的理想世界里去。有人说,艺术活动是“无所为而为”的。我要说:科学活动似乎也应该如此。无论讲学问或是做事业,都要抱一副“无所为而为”的精神,把学问/事业当作艺术品看待,只求满足理想和情趣,不斤斤于利害得失,才可以有一番真正的成就。伟大事业都出于宏远眼界和豁达胸襟。

光潜说:“人心坏在不能免俗。俗者,有如蛆虫般求温饱,是缺乏美感的修养。从浓厚兴趣懂得美感,以美感态度推广到人生世相方面去,这是一条思路……”这里所说的美感,在我看来,就是一种想象力。

亲爱的同事们:让我们放飞想象力,点燃想象力,在想象的海洋中扬起科研的风帆。我们一定能到达彼岸。我们必须到达彼岸。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