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珍珠就是癌

 生命科学新论 2018-06-12

 珍珠就是

                                                  作者:韩少坤   

     

一、珍珠就是免疫钙化形成的“岩” 

     蚌壳内有2片软体外套膜,受到刺激时,就会快速地分裂增殖,逐渐包围刺激源,形成完整的珍珠囊,并以刺激源为中心,一层复一层地分泌珍珠质,最后形成珍珠。

天然珍珠是由小砂粒、虫卵等异物偶然侵入壳内,外套膜的表皮细胞裂殖形成珍珠囊,包围异物,分泌珍珠质而形成有核珍珠。每一个珍珠就是一个钙化病灶, 珍珠就是贝类的癌症岩块。

贝类属于无脊椎动物,没有IV-型超敏反应,不会引发炎症性反应的发生,只能吞噬或钙化外来异物,所以珍珠可以陪伴蚌一起长大,对蚌的生命危害较少。

                  珍珠就是一种癌    珍珠就是一种癌

    

二、癌也是由免疫钙化而成的“岩”

钙化灶属于细胞生物的基本防御手段,例如病毒在增殖的过程中,常诱发寄主细胞产生包涵体一种蛋白质性质的病变结构即钙化灶)。

如果在一个特定的器官和系统中有足够多的细胞出现功能障碍,就会生病。当组织细胞内积聚代谢毒素且无法排除时,细胞内便产生一些异常蛋白聚集体钙化灶,旨在隔离或包裹这些毒素,逐渐地岩化变成癌细胞。

癌症“岩”块中含有许多钙质砂粒体,在原巢源性肿瘤、甲状腺癌、胰腺癌和恶性间皮瘤等涂片中可见钙化同心圆排列的圆形砂粒体(即异常蛋白聚集体钙化灶),直径为20-50μm,呈深蓝染色。

致癌毒素的特点:没有抗原特性不能诱发抗体,不能通过特异性免疫反应清除掉这类异物,不被生物分解,且与细胞具有亲和力,可引发Ⅳ型变态炎症性反应过度发生。

1. 因为精神紧张、工作压力、受微生物感染、电离辐射、烧伤等生物、理化因素影响,使结构或组成发生改变的自身组织抗原,以及因外伤或感染而释放的自身隐蔽抗原,引发Ⅳ型变态反应性疾病。

2. 由脏腑功能紊乱、阴阳气血失调,造成偏盛或郁结不解而生毒,即内生之毒,它们是一类在代谢过程中产生的对人体不需要乃至有害于健康的物质,也能引发Ⅳ型变态反应性疾病。 

    

三、癌症的医学术语——IV-型变态反应

致癌毒素诱发Ⅳ-型变态反应在病灶部位反复交替发作,引发炎症性反应的过度发生,旨在攻击摧毁致癌毒素,同时也会造成自身组织变形坏死即免疫损伤,红、肿、痛、热以及器官生理功能障碍,这便是癌症。

Ⅳ-型变态反应导致一些病理性应答,如肉芽肿炎症,钙化,干酪样坏死空洞等的形成,也能产生宿主对病原体的防御性应答。Ⅳ-型超敏反应发挥了清除病原体和导致组织损伤的双重作用,如青春痘就是IV-型变态反应,当炎症清除了病原体之后,会因组织损伤在病灶部位留下疤痕。正常情况下以细胞毒T淋巴细胞CTL引起靶细胞溶解为本次Ⅳ-型超敏反应的终结点。

癌症病人的细胞免疫功能一般低下,特别是癌症晚期或癌症恶性发展时,对结核菌素的反应性变得低下或无,但当病人因治疗而好转时,对结核菌素的反应性亦会显著提高。 

就像右脸的青春痘并不是左脸青春痘扩散而来一样,随着患者机体的衰败,在其他部位也会积聚致癌毒素,诱发IV-型变态反应恶性炎症,产生癌症病灶,但这不是扩散而来。

   癌症IV-型变态炎症反应导致一些病理性应答——免疫损伤如坏死、液化以致空洞等,释放出多种自身抗原,诱发人体产生一系列自身免疫变态反应,损伤自身机体,导致人体消瘦、无力、贫血、食欲不振、发热以及严重的脏器功能障碍等等,直至机体燃烧殆尽。

    

四、癌症——无法熟透的脓包
  因为IV-型变态炎性反应,就会以中毒病变细胞为中心形成一个脓包。一般情况下病变细胞即“脓根”通过IV-型变态炎性反应被清除后,病灶就会很快愈合。 

癌症却是一个无法熟透的脓包。癌症病人CTL细胞免疫功能低下,亦或致癌毒素源源不断,自身无法拔除脓根或者不断产生新的脓根,只能让脓包IV-型变态反应在病灶部位反复交替发作,引发炎症性反应的过度发生,造成自身组织变形坏死——免疫损伤如坏死、液化以致空洞等,直至衰败死亡。

炎症损伤因子是一把双刃剑,既消灭炎症诱发毒素,更伤害人体自身组织。而癌症硬结则是一道对致癌毒素的隔离带,当IV-型变态炎症反应清除致癌毒素后,由癌细胞构成的炎症硬结就会慢慢消散,即IV-型变态反应完成的过程就是癌细胞出现程序性凋亡的过程。所以治疗癌症的主攻方向应该是如何促进IV-型变态反应完成,促使脓包熟透,而不是如何杀伤癌细胞。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