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致癌毒素有哪些?

 wsyys 2015-11-10
         致癌毒素:诱发IV-型变态反应的物质
                                   作者:韩少坤
   

   致癌毒素特征:小分子有机物,没有抗原特性,不被生物分解,且与细胞具有亲和力,并能诱发Ⅳ型变态反应 。
  染料、油漆以及抗生素药物等与细胞内部分子结合,改变了细胞的面貌,即刻被免疫系统识别为异物,导致自身免疫疾病如白血病癌症等等。
   致癌物质是一类小分子有机物,没有抗原性,不能诱导抗体产生,只有通过钙化灶将其包裹隔离,才能避免毒害其他组织细胞。
  当组织细胞内积聚代谢毒素且无法排除时,细胞内便产生一些异常蛋白聚集体钙化灶,旨在隔离或包裹这些毒素,逐渐地岩化变成癌细胞。癌细胞的病变会导致IV-型变态反应发生,期冀通过IV-型变态炎症反应消灭致癌毒素,而病人的细胞免疫功能低下,无法将癌变靶细胞溶解,致使IV-型超敏反应交替发生,导致对自身组织细胞造成伤害和生理功能障碍,红肿痛热,燃烧机体组织细胞,这便是癌症。
 
1. 病原微生物或其代谢产物:

   某些细胞内寄生的微生物如病毒、真菌及某些原虫等等,都能诱发Ⅳ型变态反应。机体感染某种病原体后,由病原体刺激而使T细胞致敏。病原体在体内生长存留,继续与致敏T细胞接触,使其释放淋巴因子,启动生物反应放大作用,加强对病原体的摧毁,并常常由于反应性过强,而引起病灶部位组织损伤如坏死液化以致空洞的形成。

2. 某些小化学分子物质:

   包括药物、染料、油漆、升汞、青霉素、磺胺药、某些农药和塑料、有机溶剂等等,长期与皮肤或者肠道粘膜接触,即可诱发湿疹和皮炎。此类小分子化学物质与细胞有亲和力,与细胞角质蛋白或胶质结合,形成完全抗原,进入淋巴结,使T细胞致敏。致敏T细胞由淋巴循环转入血流,并分布于全身。人体如若再次遇见此类小分子物质,被致敏T细胞识别,即可出现Ⅳ型变态反应,一般会在24小时后发生皮炎,48--96小时达高峰,表现为局部红肿、硬结、水泡,严重时发生剥脱性皮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