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农村解忧诊所,行医30年,给4代人看病,记得清每一个病人的情况

 河南豫东中医馆 2018-01-06

张敬高大夫是山西省交城县东社村人,今年61岁。他从16岁跟着父亲学中医,到如今在当地行医30多年;医术精湛的他只收取很低的药费,不收取任何诊费,他记得住每一个病人的身体情况,甚至连病人家庭背景也很熟,豁达的他把“开导”病人当成治病的一个方法,他的小诊所不仅治身体上的毛病,还治心病;有村民一家四代人都在他这里看病,老人们也经常来他的药店单纯的坐一坐,经过岁月的沉淀,这个诊所成了小镇村民的安心之所。

张敬高从小就专研医术,是当地最早考取医师证的医生,他用心研究很多中医传统疗法,用他的话说:“能不输液就不输液,西医伤身体,也尽量不吃药”,他的诊所为了减少毒副作用,他尽可能用“针灸、按摩、热敷等辅助治疗”,而这些诊疗方法他居然不收费。图为他冒着寒风来到一位生病的老太太家里打针,顺便给免费针灸,他说:“(针灸费)这收啥钱啊,是咱想给病人辅助治疗,让好得快点。”

在乡村行医,很多老人孩子都不方便来诊所了,他不管风雨都会按时去患者家里去治疗。因为医术高明,他的诊所病人很多,夫妻俩连做饭的时间都没有,经常是叫一份炒山药丸子(当地特色小吃),吃饭、睡觉只要病人一个电话,他就马不停蹄去看病。白茫茫的一片,张大夫不顾疲倦和寒冷,去不能前来看病的患者家里打针。(来自:耕心公社)

他最早给一位老奶奶用中医的方法治好子宫肌瘤而一举闻名;当时1986年,老奶奶的子宫肌瘤大如临产的巨瘤,去大医院做手术需要900元,那时候的900元是巨款,老人就是死也不愿花那个钱,所以张大夫只好一试,开出6付草药,并熬制药膏外敷于老人病灶,最后果然大好,自此之后老人整个大家子包括儿子、孙子、重孙子,都来找他看病,最多同时四代人让他看。(来自:耕心公社)

图为一位老人感觉身体不舒服,找他看病,经检查老人身体并无大毛病,张大夫知道人老了总是担心身体,他给老人开了一点药之后,所以用了很久的时间热情的和老人聊天,开导道:“没甚大碍,少吃点药吧,你这身子骨够硬的呢,看你还天天骑自行车上班,你不是还思谋着(想着)给孙子闹世事(赚钱)呢!有盼头的人,精神头儿足,你这身子骨,再有十年,还这个样”。老人笑咪咪的,轻松了许多。(来自:耕心公社)

这位老太太便是张大夫的常客,还经常给张大夫带家里的特产。这种因病医患结缘的故事举不胜举;很多人都说,来了这儿看病可舒心了,张大夫和自己的家人一样,商商量量的和和气气的。(来自:耕心公社)

图中这个老大爷在反复问哪些药好?哪个药便宜?盯着看,数一数,再问怎样吃?张大夫不厌其烦解释着。他知道对于很多病人来说,贫困是避不开的问题。(来自:耕心公社)

吃饭期间只要有病人来,张大夫夫妻俩就放下碗筷,接待患者。一位长辈带着小孩来看病,孩子发烧到40度,张大夫和爱人赶紧给孩子扎针、推拿、现配一副膏药。直至退烧了,病情缓解了,才继续吃,而饭早已凉了。(来自:耕心公社)

有个来看病的小伙子,张大夫亲切的笑着说:“小时候,你妈妈常常抱着你来看病,你一看病,就哇哇哭,看现在还壮多了,但还是要多加强锻炼啊。”小伙子感激的点头。瞬间,这个小小的诊所里溢满温情。(来自:耕心公社)

行医多年,得到病人送的锦旗很多。图为一位老人来诊所窜门,他只是单纯的坐一坐,张大夫有点空闲就会和老人聊两句,陪他解闷,很多老人没事就来诊所坐坐,听他讲讲疾病预防知识。张大夫的诊所还担任国家的村民身体普查工作,他走遍每个村子、每户人家,给每个人做了病历资料。(来自:耕心公社)

后面的墙上贴着张大夫的治病理念,“减少输液和抗生素的使用率、运用中医提高儿童的免疫力,”这种疗法是中华中医药学提出的“春播计划”,张大夫是践行者,他觉得现代西医抗生素、输液副作用很大,很多传统医疗方法的智慧是非常有价值的。图中张大夫用根据病情刚刚配制的药膏给孩子贴敷,家长满心欢喜的配合。(来自:耕心公社)

张大夫说自己每天都是超负荷工作,只想让病人尽快恢复,他的诊所也实行药品零差价销售,不多收病人一分钱,减轻村民负担;他的药店成了当地人集体的温暖记忆。(我们专注传播乡土劳动人民的创业故事、特产、风俗,欢迎大家关注——“耕心公社”,提供更多新闻线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