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骨科基础 | 踝关节撞击症如何读片?

 骆驼120 2018-01-06



踝关节撞击症是造成踝关节疼痛和活动受限的重要原因之一,根据发病的部位可以分为前方撞击和后方撞击。


分类

按照损伤部位的不同,踝关节撞击综合症可分为:

1.前外踝撞击综合症;
2.前踝撞击综合症;

3.前内踝撞击综合症;

4.内踝撞击综合症;

5.   后内踝撞击综合症;

6.   后踝撞击综合症。


▲ 踝关节周围韧带


一、前方踝关节撞击症(anterior ankle impingement syndrome)

前方踝关节撞击症是造成踝关节前方疼痛的重要原因之一,它是由于胫骨远端前方或距骨颈异常增生的骨赘突入至胫距关节内,在踝关节背屈过程中产生撞击,从而造成活动受限和疼痛。


前方踝关节撞击症产生的原因并不明确,但在运动员和舞蹈演员中比较多见,可能与反复的微创伤有关。也有人认为前方关节囊的反复牵扯是产生骨赘的主要原因。Morris最早在1 943年对这类损伤进行了描述,称为“运动员踝”(athlete's ankle),Stoller等的研究发现在舞蹈演员中有59%存在踝关节前方的骨赘,但大多数人没有症状。此后,有许多学者对这类损伤进行了研究,大多数人将这类损伤命名为前方踝关节撞击症。


最常应用的评估这类损伤的检查方法是侧位x线片,Scranton和McDermott根据侧位X线片对前方踝关节撞击症进行了分级。


(1)I级损伤为胫骨远端前方出现骨赘,但骨赘长度小于或等于3 mm。



(2)Ⅱ级损伤为胫骨远端前方骨赘长度大于3 mm。


(3)Ⅲ级损伤为胫骨远端前方骨赘同时合并距骨颈部位的骨赘。


(4)Ⅳ级损伤为胫骨远端前方与距骨颈部位骨赘相互接触。


踝关节背屈位应力X线片能够更清楚地显示胫骨远端骨赘与距骨颈骨赘之间撞击和接触的情况。

有些学者采用MRI对前方踝关节撞击症进行评估。MRI能够清楚地显示骨赘在关节囊内的位置、滑膜增厚的情况以及关节积液和骨髓水肿。



前方踝关节撞击MRI表现


三维CT是近年来逐渐被人们所采用的一种评估手段,它能够清楚地显示撞击的部位和程度,并能够对术后的效果进行直观地评估。



二、后方踝关节撞击症(posterior ankle impingerent syndrome)

当前,对于后方踝关节撞击症这类概念还缺乏统一的认识,Jaivin和Ferkel等将后踝的韧带损伤命名为“软组织撞击”(soft tissue impingement),Hamilton等将胫骨后方关节面与跟骨之间接触产生的症状称为“骨性撞击”(boriyimpingement)。曾经有多种不同的关于后方踝关节撞击症的命名方法,实际上,后方踝关节撞击症通常是指踝关节后方在被动跖屈的过程中出现疼痛的一类临床征象。


踝关节后方的解剖基础对于阐述后方踝关节撞击症的发病过程非常重要。距骨后突是距骨后方突入踝关节后方关节面的部分,距骨后突的体部由距骨向后方。

和内侧延伸,包含两个突起,被称为后内侧结节和后外侧结节。两者之间有一个沟容纳屈踇长肌腱。后外侧结节的损伤是造成后方踝关节撞击症的最常见病因,也被称为“三角骨突’’(trigonal process)。当后外侧结节与距骨分离时,也被称为三角骨(os trigonum)。



三角骨是距骨的二次骨化中心。它在7~13岁时开始骨化并在1年内融合。有7%~14%的病人三角骨在成年后并未融合而形成分离的小骨(通常表现为双侧。屈踇长肌腱位于三角骨内侧的沟内。


后方踝关节撞击症病因目前并不十分清楚。McBryde报道在跑步者中所有踝关节撞击性损伤中,后方踝关节撞击占18%。


造成踝关节后方被动跖屈时疼痛的原因有很多,急性疼痛可能是由于三角骨骨折所引起的。反复的应力可能造成三角骨骨折而导致慢性疼痛。有时,完整的三角骨在极度跖屈时也可能产生疼痛症状,区分是否骨折有时比较困难。


三角骨损伤可能会造成患者出现异常步态。在极度跖屈踝关节或进行向后蹬的动作时产生疼痛,如跳舞、踢腿、下坡跑步、穿高跟鞋行走等。在跟腱的附近出现疼痛和深压痛,被动跖屈时加剧。有些患者可能被误诊跟腱炎。常规侧位X线片能够发现三角骨的骨折,或存在分离的三角骨。极度跖屈盈利X线片能够更清楚的显示撞击的情况。



CT能够更清楚地显示三角骨的位置,但有时候很难区分骨折和分离的三角骨。


MRI可能会发现后方三角骨存在骨挫伤。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