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物是人非的诗句背后藏了个生死相许的爱情故事!

 欧阳常青 2018-01-06

崔护,字殷功,唐贞元十二年登第,终岭南节度使。诗风精练婉丽,语极清新。诗六首,皆是佳作,尤以《题都城南庄》流传最广,脍炙人口,有目共赏。

元好问在《摸鱼儿·雁邱词》中写到: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许。

汤显祖在《牡丹亭》中说: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者可以生。生而不可与死,死而不可复生者,皆非情之至也。

钟情一人,便可生死相托,这样炽烈的爱情,多半发生在传奇故事里,今天我们就讲述这样一个动人的爱情故事。

开局,寻春艳遇

故事的主人公叫崔护,唐代《本事诗》一书中这么形容他:“资质甚美,而孤洁寡合”,大意是崔护长得很是美貌,夸张点形容就是貌比潘安,颜如杨洋,且天资聪颖,资质很高,但性格很孤傲,不甚合群。

那一年,他参加科举考试落第了,自然心有不甘,不过崔护傲气,却不自负,自认还需刻苦读书,于是他选择在京城附近落脚,继续钻研学业。

这一日恰逢清明,整日读书烦闷,外面却是草长莺飞的季节,忍不住放下书本,出门踏青,他随意行走,选择了南郊。

正是蝶舞蜂飞的春日,一路上桃红柳绿,暖阳和风,一派生机勃勃,春意盎然之景,崔护被景色所迷,忘了时间,也忘了道路远近,等到觉得腿酸口渴之时,才发觉已步入景色深处,虽风景更加别致,但住户寥寥。他举目四眺,望见不远山坳处,一片桃花掩映中露出一角茅屋,于是加快脚步朝山坳走去。

等他走近山坳,抬头一看,只见那小屋隐入一片蔚然的桃林中,芳草鲜美,落英缤纷,仿若误入了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沿着桃林曲径往里走,只见有一竹篱围成的小院,院落简朴雅洁,院中茅屋三间,干净整齐。这等别致人家,让崔护大感好奇。

而更让人惊奇的是,小院里有一张墨迹未干的诗笺,上面有一首五言“咏梅”诗。

素艳明寒雪,

清香任晓风。

可怜浑似我,

零落此山中。

这首诗应该是这里的主人所书,借梅花来感叹自身际遇,诗中透出身世坎坷、心思萧索、满含无奈之意。崔护好奇之际,心下所动,脱口而问道:“不知是何方高人,隐居在此?”

话音落,屋门轻轻打开了,有一妙龄少女,朝他轻轻一拜,崔护赶忙还礼,“小生崔护,踏青春游路过此地,有些口渴,能否讨口水喝?”那少女只是愣了片刻,便请他进屋了。

不一会儿,少女从厨房端了茶盘出来,见崔护正盯着屋内的对联细细品味,婉转一笑,轻轻唤崔护:“相公,请用茶”。

崔护看向少女,只见她不施粉黛,粉白透红的脸庞笑意盈盈,静静站在那里如出水芙蓉般纯洁美好,而她轻轻拜礼时,又自有一种风流媚态,摇曳生姿,实在惹人喜爱。

崔护忍不住想要跟她说话,问及姓氏及家人,少女似乎并不愿意提及此事,一概不作答。唯有问道名字,少女才轻启朱唇,“小女绛娘,随父亲蛰居在此。”此后无论崔护再问什么,绛娘统统不再作答。

崔护只好转了话题,谈及此处风景,大大赞扬一番,绛娘只是默默听着,听他高谈阔论,偶尔眼神闪现一抹仰慕之色。又谈及门前桃花,崔护意味深长地望着绛娘道,“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

绛娘自然明白他的意思,只是受过传统礼教“男女授受不亲”的少女,面对着初次见面的陌生男子,不觉羞红了脸庞,却不敢表白自己的心意,她含羞带怯地偷看他,更是楚楚可人,崔护更加喜爱她,只是面对少女的无措,以及长久不语,不经情事的崔护,以为轻佻了绛娘,得罪了她,不自觉收敛了许多,反而显得生疏了些。

时间缓缓而过,一眨眼到了日落时分,崔护只得依依不舍的告别,绛娘送他到门口,倚着柴扉默默地一路目送他走远,崔护走了很远,回头仍能看见少女倚在桃林中,怔怔地望着他。

崔护长叹一口气,不再回头,走远了。

重寻,错失不遇


回到家后,崔护把这一段美好的邂逅压在了心底,不再回想,因他还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他要发奋读书,参加科考。

一年时间在朗朗读书声中匆匆而过,又到一年清明,崔护出屋透气时,看到春日暖阳下的桃花朵朵,仿若少女娇羞时的粉红脸庞,绛娘楚楚可人的面容蓦然映入心底。

崔护不及细想,已不自觉往南郊去了,他心急如焚,大步往山坳的桃林处行走,没有游山玩水的心思,只一味赶路,寻寻觅觅良久,终于在正午之前赶到,只见那小屋还一如从前般干净整洁,绿色竹篱,粉色桃林,雅致高洁。

“小生崔护,踏青春游路过此地,有些口渴,能否讨口水喝?”他站在竹篱外,重复去年的问话。

等了半响,屋内毫无动静,他又喊了一次,还是没有回响,他又连着喊了几句“绛娘”,仍是毫无回应。不得已,他自行推开竹篱,走了进去,走到竹屋前,定睛一看,上面挂着一把铜锁,却原来是人去楼空了。

崔护一颗热乎乎的寻人的心仿佛被人泼了一盆冷水,顿时凉了半截。他沮丧极了,一个人枯坐在柴门前,等待少女的归来,等到缤纷的桃花花瓣落了满身时,已然夕阳西下,崔护不得已起身归家。

在归家之前,他从窗棂处取出笔墨,在房门前留下一首七言绝句,也就是那首大名鼎鼎的《题都城南庄》。

《题都城南庄》

——崔护

去年今日此门中,

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

桃花依旧笑东风。

崔护站在门前思虑良久,想把“人面不知何处去”改成“人面只今何处去”,可又觉得一首诗中两个“今”字显重复,但是两个“桃花”反而突出主题,便作罢,不再更改,转身离去。

再寻,死而复生

到家后,崔护念念不忘绛娘,不知她是否生了什么变故,想起从前那首“咏梅”诗,以及茅屋内墙上的对联,风流美丽的绛娘,一切都显示着主人的来历不凡,这样神秘的出身背景让他更加不放心,于是过了几日,崔护又返回了茅屋处。

还没进屋,就听见屋内有阵阵苍老的呜咽声。崔护心里不祥,快步进屋询问,只见一位白发苍苍的老汉,颤颤巍巍地走了出来,老人泪眼模糊地上下打量崔护,问道:“你是崔护?”崔护诧异,赶忙点头,没料到老人见他点头,陡然激动了起来,大声训斥道,“你杀了我的女儿!”

崔护大惊,“敢请老丈说明原委”。

老人涕泪横流,哽咽着说道,“小女绛娘,年方十八,自去年清明见你一面,钟情于你,说若你有情,自会来寻她。她日日等你,茶饭不思,你杳无音讯,她怅然若失。等了一年本已绝望,待到清明,去亲戚家小住,归来时看到你的题词,痛恨错失良机,以为今生无缘得见,因此不食不语,愁肠百结,居然一病不起。我已年迈,只盼望小女寻个佳胥,日后有所依靠,如今她早我离去,可不是你杀了她?”

崔护听后,追悔莫及,他怎么也想不到萍水相逢,绛娘对他用情至深,竟到了生死相思的地步,他一时之间肝肠寸断,进屋内抱着绛娘大哭,“小生崔护,去年踏青春游路过宝地,幸得小姐赐茶,日前再来寻访不遇,怅然题诗而返,不料竟出了这样的变故,你若离去,小生愿随你一同而去”。

他的眼泪滴在了绛娘脸上,也许是上天垂怜多情的绛娘,她听见崔护这一番话,竟然悠悠转醒了。二人相顾,崔护抱紧绛娘,再不用多余言语,已然是非彼此不可了。

落幕,桃花缘定


崔护回家后,立刻向父母禀明此事,父母被这段“桃花缘”打动,体谅二人一片真情,于是按礼行聘,择了吉日,为二人办了婚礼,绛娘父亲也被崔家妥善安排,得以颐养天年。

但是父女二人对自家姓氏及身份,仍是闭口不提,有人猜想,老汉从前做官,因故获罪,因此隐姓埋名,蛰居在此,不过既然二人不愿提及,崔护一家也不再追问。

此后绛娘就伴在崔护身侧,娇妻贤惠深情,勤俭持家,并研磨添香,崔护一心求学上进,于唐德宗贞元十二年,获进士及第,后外放为官,仕途一帆风顺,官到岭南节度使。

在绛娘的佐助下,崔护为官清正,政绩卓著,一向有“清名”在民间流传。

这个故事被记载于唐代笔记小说集《本事诗》上,故事极具传奇色彩,开局的艳遇以及重返不遇有崔护的诗做证,应为真事,但是崔护与那位少女是否真的过上王子与公主的幸福生活,已经难以考证。

这首诗本是描写重寻不遇、物是人非后,美景犹在,美人不在的令人极为伤感的景象,而加上这个故事,这种伤感之色就被冲淡了,大抵也是寄托了人们对美好的事物和感情的一种祝福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