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书写《昼锦堂记》的书法大家

 聽雨軒sjh 2018-01-06

    安阳市东南营魏公祠有著名的三绝碑,碑文是北宋政治家、大文豪欧阳修为三朝宰相韩琦修昼锦堂而写,书丹是宋代书法大家蔡襄,三人都是著名人物,所以世人称此碑为三绝碑。碑额是另一书法家邵必所写,又称四绝碑。

    碑文是欧阳修的一篇美文,在文坛上享有盛誉。文章述说了世态炎凉,赞扬了韩琦“德被生民,而功施社稷”,“临大事,决大议,垂绅正笏,不动声色,而措天下泰山之安,可谓社稷重臣。其丰功盛烈,乃邦家之光。”欧阳修与韩琦同朝为官,建立了深厚友谊,对他的品德与功劳十分景仰,因此对韩琦大加赞扬。所以,这篇文章受文人书家的追捧。

    书丹碑文的蔡襄是端明殿学士,宋代“苏、黄、米、蔡”四大书法家之一。他的字端庄高古,容德兼备,是宋代楷书第一人。他写《昼锦堂记》时,每个字都写十遍以上,挑最佳的字入选碑文中,人们称此碑为“百纳碑”。

    因《昼锦堂记》是名文,历代书法家争相以此文练笔,仅安阳市图书馆搜集书写此文的著名书法家就10人之多。他们都是如雷贯耳的书法大家,如蔡襄、米芾、赵孟頫、祝枝山、文徵明文彭父子、董其昌等,连康熙皇帝都不例外。

    现在让我们看一看这些书法大家的书法风格吧。

    米芾是宋四家之一,集书画家、鉴赏家于一身。他的行书运笔纵横进锋,点画跳跃猛厉,奔腾不羁,顾盼照应。

    米芾书丹的《昼锦堂记》石碑是1960年陕西省蒲城县的一位农民捐献的,石刻现存该县博物馆。可惜石碑没有史料记载,不被书法界认同。但1994年6月,安徽省美术出版社仍然出版了米芾的《昼锦堂记》,足见它的魅力。

    赵孟頫是宋太祖赵匡胤的11代孙,八贤王赵德芳之后。他能诗善文,懂经济,工书法,精绘艺,擅金石,通律吕,解鉴赏。小楷书风遒媚、秀逸,结体严整,笔法圆润。赵孟頫是中国楷书顶尖人物颜真卿、柳公权、欧阳询、赵孟頫四大家之一。他写的《昼锦堂记》现存台北故宫博物院,可见他的书法成就之高。

    祝枝山也叫祝允明,与唐寅、文徵明、徐贞卿并称吴中四才子,草书功力深厚,风骨烂漫,他写的《昼锦堂记》收入2005年6月河北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鞠稚儒《绳斋集》。

    与祝枝山同时代的文徵明,不畏权贵,不贪财,在书法史上诸体闻名,书法温润秀劲,法度严谨而意态生动,杭州碑文有他的小楷《昼锦堂记》。

    值得一提的是文徵明的儿子文彭也是一位书法大家,曾任南京国子监博士,他的草书《昼锦堂记》章法跌宕起伏,动荡感很强。

    董其昌是明清以来影响极大的书画家,他写的行草《昼锦堂记》运笔抑扬顿挫,闲适优雅,前呼后应,一气呵成,字体劲健,形神兼优,尤为康熙皇帝所钟爱。古语云:上有所好,下必效焉。官员见皇上喜欢临摹董其昌的字,满朝官员皆学董其昌的字体,成了董其昌热。

    康熙皇帝为什么喜欢写《昼锦堂记》呢?

    首先,欧阳修写的文章隽永,富有哲理。其次,对韩琦的品德充满敬仰;再次,他对韩琦于朝廷功高至伟的敬佩,更是对董其昌书法的爱好。

    康熙帝的老师陈廷敬曾任宰相,他致仕还乡回山西省老家时,康熙皇帝特意把自己写的《昼锦堂记》赠送给他。当时,河南省巩县刻碑负有盛名,就拿去让石匠刻碑,作为永久纪念。碑文刻好后,从巩县拉碑回山西省晋城老家路经怀庆府(今沁阳市),恰遇大雪封山,无法运输,只得丢在那里。后来兵荒马乱,也顾不得石碑的事,这一丢就成了永久遗憾,原碑再也回不到陈廷敬老家了。后来,晋城旅游部门为了给陈廷敬的相府增辉,就从沁阳博物馆拓了康熙写的《昼锦堂记》碑文,重刻石碑,放在了相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