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包拯

 渐华 2018-01-06
历史上很多人真实面貌和传说中的想去甚远。周瑜算一个,包拯也算一个。今天就结合自己读过的书来谈谈真实的包拯和民间传说以及戏曲中包拯的区别吧。包拯就是包公,为老百姓熟知的就是,家境贫寒,父母双亡以后由嫂子抚养长大。皮肤漆黑,额头正中有个月儿,倒坐开封府昼审阳夜审阴。朝中有欣赏他的八贤王,手下有王朝马汉张龙赵虎以及御猫展护卫。拥有三口大铡刀。经过他审理的著名案件有:铡美案,狸猫换太子……….历史资料中记载的包拯是这样的。包拯的先祖申包胥,(申包胥可以度娘) 包拯祖父包士通,(戏曲里面叫包世忠),包家世代居住在镇江丹阳,五代时,包士通从丹阳迁至庐州合肥来避难,从此就定居了下来。包士通是闻名乡里的忠厚人。包拯的父亲包令仪,官至工部虞部司(相当于国家水利部)员外郎,从六品京官,后辞官归隐山林,包拯是家中独子。包拯(公元999-1062年),字希仁,安徽合肥市人,他在28岁时候中了进士,先做了大理寺评事,后来朝廷让他去江西永修县任知县,因父母年老辞官不就任。后朝廷再让他去家乡附近的安徽和县做官。又是因为父母身体原因作了很短时间就回来照顾父母了。一直伺候父母终老他才出仕。宋史记载当包拯身居三品要员后,仁宗皇帝赠封包拯爷爷包士通为太子少傅,父包令仪为刑部侍郎,太保。父母去世,包拯在中进士8年以后于36岁再一次出仕。去了安徽天长任知县,就是包拯智断割牛舌案的发生背景,全文记录如下:有盗割人牛舌者,主来诉。拯曰:“第归,杀而鬻之”寻复有来告私杀牛者,拯曰:“何为割牛舌而又告之?”盗惊服。安徽天长任职期满,包拯继续到端县(如今广东肇庆市)去任知县。庆历三年(1043),包拯从端州来到京城,锻炼了一年。第二年,就是庆历四年(1044)也有说是1046年,包拯任监察御史,掌“度支判官,三司户部判官”也有说是“三司户部副使”,包拯干的不错,关心老百姓疾苦,向朝廷提出很多合理化建议。1050年,包拯再一次晋升,成为天章阁待制,兵部员外郎,知谏院。然后民间叫包拯包待制就是来源于此。这个期间的主要功绩就是“数论斥权幸大臣”。后来转任江宁府,开封府知府。最终官至枢密副使,1062年去世。他办过比较出名的案子是弹劾外戚张尧佐和包拯识破冷清假冒皇子案,也就是戏曲中的包拯斗庞太师和狸猫换太子故事的原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