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荟楠随感:关于伊朗,关于怎样让国家变糟这件事

 大大点 2018-01-06


又是好几天没有写新文章了。我感觉到了写作的困难。今年年初与去年年初相比,我的状态差了不少,那个时候有很多话想说,也的确能写出不少的话来。但目前的状态却是,既说不出,也不想说了。我不想归因于环境,也许还是我自己缺乏学习的原因吧:去年将自己肚子里的那些货都倒光了,没什么倒的了吧。今天就写点随感吧。


因为伊朗的局势,前几天准备写写的,也脑补了一些伊朗的知识。但事到临头,没有成文。关于伊朗的历史和现实,我不想罗列基础知识,大家百度一下其实也可以知道的。我想说的大概有这么几点:


1、1979年的伊朗伊斯兰革命,原因是巴列维王朝的专制与腐败,以及靠强力推行(经济文化)现代化造成的反弹。即使经济发展高歌猛进,但仍然改变不了巴列维王朝被推翻的命运。巴列维王朝的国王太过自大,又自恃有美国的支持,因而对民间的不满毫不在意。而美国在对伊朗的政策上也十分失策,过多的干预带来的是伊朗人对美国的仇视。美国当时更在意伊朗作为对抗苏联上的前线阵地地位,却对伊朗的民生民情十分漠视。


2、伊斯兰革命之后的伊朗变得更糟糕了,与它建立了政教合一的神权统治有关,也与“均贫富”的伊斯兰社会主义思潮有关。前者窒息了相对自由的社会氛围,让批评的声音绝迹了;后者则导致社会经济活力严重受损。这些年好多个亚非拉国家都越来越糟,比如委内瑞拉、津巴布韦甚至民主的南非,都与那种一味讨好下层民众的经济政策有关。这些国家执政者的原意是想获得更多的支持,结果劫富济贫的政策只会使富人逃离、经济衰退,穷人的生活变得更糟。有些国家资源丰富,勉强可以维持一时,但当资源价格大幅下跌,日子就不好过了。况且,依靠卖资源过活的国家是没有前途的。


3、从亲美到反美,到对抗国际社会,伊斯兰革命之后的伊朗走上的一条不归路。也许以前巴列维王朝的过度亲美(或者说缺乏独立性)是一种错误,那后面的反美政策就是矫枉过正了。当“反美”成为革命时最具号召力的口号之后,后来的执政者就理所当然地将它当作日常政策了。切不知这种政策只会导致自身在国际社会的孤立。美国代表的,不仅仅是一个国家,但很多人不懂这个道理。哪怕美国过去做了什么错事,但在处理国与国的问题上,执政者还是应当采取务实的态度,化干戈为玉帛,尽量为自己国家开拓更广阔的国际空间。


4、伊朗本是一个潜力很大的国家,即使到目前,它的这种潜力仍然存在。如果它实行自由市场经济的话,它可以发展出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而不仅仅依靠石油工业。伊朗人一直在选举,也有各种力量在议会的竞争(不完全是假的),如果它能摒弃神权统治,变成一个世俗国家,它可能成为伊斯兰世界少有的真正的民主国家。虽然其国家政策这些年比较激进,但其国民从整体上并不是很偏激:他们更在意伊朗的民族性,而稍少在意伊斯兰信仰的普世性。这次民众示威的一个诉求就是,希望政府减少对外国的支持。


这两天伊朗似乎平静了很多,官方消息是说“动乱”结束了。但一个社会的矛盾要能基本化解,不是那么容易的。伊朗的道路也许还很漫长,在这里,只能希望他们的未来越来越好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