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很喜欢你,但不知道怎么靠近” | 如何与回避型依恋的TA好好相处

 tuzididie 2018-01-07

小麦作者 / 八月

编辑 / 小麦编辑部



你有没有过这样的经历:


'明明很喜欢对方,却总是表现的很不自然,甚至在过分亲近之前会选择逃避';


'和恋人出现矛盾冲突的时候,你会拒绝一切沟通,即使对方电话微信连环call都不为所动';


'你掏心掏肺说了一堆动情的话,期待双方的真诚交流,对方却只回复了一个“哦”;

 


如果你在亲密关系中是这种状态,或者你的恋人是这种状态,那么你们可能是回避型依恋人格,这段感情只会让你感觉越来越累,你们的关系也很难持续下去。

 

关于依恋


依恋这个概念最早是由英国精神病学家鲍尔比(John Bowlby,1969)提出的,他在洛伦兹(Konrad Lorenz)的研究(婴儿对母亲的印刻理论)和哈洛(Harry Harlow)的实验(幼猴尽管由铁丝做的母猴喂养,但却寻求依偎于有绒织物的母猴)的基础上,将依恋定义为“个体与具有特殊意义的他人形成牢固的情感纽带的倾向,能为个体提供安全和安慰”。艾斯沃斯将依恋分为安全型、回避型和反抗型三种。

 

安全型依恋(secureattachment),这类型的婴儿与母亲在一起时,将母亲视为“安全基地”,以母亲为中心去主动探索环境,并不会总依偎在母亲身旁,只通过偶尔的靠近或眼神注视与母亲交流。母亲在场时,婴儿感到足够的安全;母亲离开时,明显表现出苦恼、不安;但当母亲回来时,会立即寻求与母亲接触,将其作为“避风港湾”,易被安抚。约占65%~70%。


回避型依恋(avoidant attachment)主要表现为与母亲刚分离时并不难过,但独自在陌生环境中呆一段时间后会感到焦虑。容易与陌生人相处,容易适应陌生的环境,很容易从陌生人那里获得安慰。当分离后再见到母亲时,对母亲采取回避态度;有人也把这类婴儿称为“无依恋婴儿”。约占20%。

反抗型依恋(anxious-resistant Attachment)主要表现为每当母亲要离开前就显得很警惕,当母亲离开时表现得非常苦恼、极度反抗,任何一次短暂的分离都会引起大喊大叫。但当母亲回来时,其对母亲的态度又是矛盾的,既寻求与母亲接触,但同时又反抗与母亲接触。当母亲亲近他时,生气地拒绝、推开,但是要他重新回去做游戏似乎又不太容易,不时朝母亲这里看。约占10%~15%。


这三种依恋类型中,回避型依恋和反抗型依恋都属于不安全型依恋。Bowlby认为,不安全依恋类型是相对稳定并长期保存的,但是,它可随周围环境的变化而变化。

 

1987年,Hazan与Shaver提出,成人恋爱关系与婴儿及其依恋对象关系非常相似,他们将婴儿依恋理论推广到成人的亲密关系中(Hazan,1987)。他们认为,成人恋爱关系与婴儿-照看者关系一样,也是依恋,并且浪漫的爱是依恋行为系统和动机系统的特征,这些系统产生出照顾行为和与两性相关的现象。


成人恋爱和婴儿依恋都存在的共同特征:

1、都会在另一方在身边和能够响应自己时,感到安全

2、都有亲密、私人性质的身体接触

3、 当不能亲近另一方时都感到不安全

4、都与另一方分享自己的发现

5、 都会抚弄另一方的面部,并都显示出相互间的迷恋和专注

6、 都会进行“身体交淡”

 


成人依恋类型反映了个体对自身和他人的认知、人际关系、个人适应等方面的差异。当我们对某人产生依恋时,我们会产生接近TA的愿望(与其分离时感到焦虑),感到威胁时倾向于求助于TA,并且感受到被TA支持着去探索种种新事物。

 

回避型依恋


在恋爱关系中回避型的成人,似乎不太在意亲密关系,可能宁愿不依赖于别人、或不让别人过于依赖自己。还有些是害怕同他人靠的太近会受到伤害,因为日后不得不有的分离使感情上感到痛苦,于是尽量回避付出自己的情意。

 

回避型成人中,一些通常被称为恐惧-回避型的成人尽管采取防御姿态但仍适应不良,而另一些通常被称为离弃-回避型的成人能够利用防御策略来进行适应。例如,在一项实验指定的任务中,成人被要求就失去自己的伴侣进行讨论,Fraley 和 Shaver (1997) 发现,离弃性个体(即与依恋相关的回避维度得分高而与依恋相关的焦虑维度得分低)和其他个体具有同样程度的心理苦恼(根据皮肤电导率测定)。但是当要求他们抑制自己的意念和情感时,离弃性个体能够有效地进行抑制。这就是说,他们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解除自己的心理唤起,并最大限度地不注意与依恋相关的意念。而恐惧-回避型个体对自己情感的抑制则不那么成功。


回避型依恋者在亲密关系中的典型表现:


1、亲密恐惧( fear ofintimacy)

回避型依恋的人们往往对于伴侣之间的亲昵行为很抗拒,比如牵手、拥抱、性接触等等。甚至有时伴侣对自己表达关心时,回避型依恋者都会觉得窒息到想要躲开。回避型依恋者对私人空间的需求很高,关系的拉近会使他们产生一种被控制的恐惧感。他们在关系中也随时处于防御状态,准备着关闭自己的“情感阀门”,从关系中撤离。



2 、假性独立(pseudo-independence)

回避型依恋的人常常压抑自己对于亲密关系的需要,说自己“对谈恋爱不感兴趣”或是“谈恋爱好麻烦啊”,并且看似很独立,所以对他们来说,进入一段亲密关系是很困难的。即便在谈恋爱时遇到极端的应激事件,回避型依恋者也会竭力装作漠不关心。比如面对伴侣提出分手的威胁,他们可能也会无所谓地耸耸肩说:“随便你啊,不行就分呗。”


3 、“花花公子”

回避型依恋者的另一种特殊表现是:一直在寻找亲密关系,但也一直单身,总是撩完就跑。他们在恋情初期也会表现出较高的投入和热情,但是一旦关系有进展,或趋于稳定,他们冷漠和退缩的特点就会显现出来,通过各种方法来逃避关系的进一步发展,或是找借口分手。


如果你喜欢的人是回避型依恋者,你会发现ta总是看起来无所谓,洒脱的好像边城浪子一般,甚至经常被人误会情商低,不懂对方心思,或者顾左右而言他。其实在ta内心深处,有着对亲密关系的渴望,但表现出来就是被动的,是无所谓的。尤其是当你是一个焦虑性依恋者时,对亲密关系有着本能的占有欲,希望与对方亲近,恨不得24小时都待在一起。这个时候,就像捉迷藏一样,你进一步,ta退一步;你给的太多,ta付出的太少;你喜欢零距离,ta喜欢远距离。

 

回避型依恋者并非冷漠,也并非无欲无求,只是不会表达自己的爱与关心,也保持有独善其身的理性,避免过于亲密的关系,始终留有自己的一丝空间。所以在与ta们相处的过程中,可能刚开始会很愉快,因为距离还没那么近,当渐渐的触及到很亲密的界限,ta们就开始有所抽离,这不仅源于ta们对于过分亲密的关系的不信任,也源于保护自己的动机。


回避型依恋产生的原因


前面说到,成人的恋爱同婴儿-照看者的关系一样,是种依恋,所以从婴儿期到成人期,最初形成的依恋对成年期的亲密关系是有很大影响的,或者是一以贯之的。


婴儿期的不安全依恋


婴儿在与母亲建立依恋的关键时期,如果没能得到母亲的及时回应和关爱,就很难形成安全型的依恋。如果孤独儿童的生长环境不变,他在幼年时期的心理特点将随着他的成长而成为他的人格中的基本特点,成为一种在人际关系中,特别是亲密关系中的回避型人格。



如同在幼年一样,他否认自己的情感甚至物质需要。事实上他不是没有亲密的需要,而是在幼年时期把这种需要放弃了。他们的性格通常是冷漠甚至冷酷的,缺乏对生活兴趣和追求。因为总是回避过多的亲密接触,他们显得似乎很独立。

 

过往的恋爱经历


那些在过往的恋爱经历中受过伤的人,会下意识的保护自己免于再次受伤害。譬如说一个人第一次谈恋爱时会比较勇敢,因为还没有恋爱经历,也没有受伤经历。如果在这次恋爱中能够感受到足够的关爱与安全,就会有比较愉快的恋爱体验。如果这段关系中感受到冷漠、背叛、孤单,就会受到很大的创伤。经过一段时间的恢复,创伤会逐渐愈合。但你若让ta再义无反顾的喜欢一个人,基本是不可能的,ta会下意识的保持一定的距离,对于亲密关系也是斟酌再三才考虑要不要确立,与异性的相处也会留有余地。


同伴团体的影响


有时候我们很容易受到同伴团体的影响,不管是价值观,还是穿衣风格,更或者是亲密关系。如果你身边的小伙伴有着稳定的亲密关系,你或者会受到感染,有意识的学习如何处理亲密关系;而如果你的小伙伴不会处理亲密关系,总是搞得一团糟,你也容易受其影响,而有保留的面对自己的亲密关系。

 

如何与回避型依恋的TA好好相处


多给TA肯定的爱


回避型依恋的人也许会事业有成,脑子聪明到吓人,但当ta面对自己的亲密关系时,却手足无措。遇到冲突就选择消失,面对恋人的亲近时要么逃避、要么口是心非。在与之相处时,要多点耐心,如果你确定ta就是回避型依恋者,而且你是真心喜欢ta时,多给ta肯定的爱。


因为在ta们心中是缺乏安全感的,在没有百分之百确定被人喜欢之前,是不会轻易表露自己的心意的。如果你们之间产生了矛盾冲突,ta是很难继续争吵或者讨论问题的,通常会像鸵鸟一样把头埋起来不面对,这就需要你慢慢的沟通,带点主动性去靠近ta。


不去强迫ta完全改变


回避型依恋者的处理方式并非一日形成,因此妄想完全改变对方也是不可能的。因为你想要的这种改变在ta看来是强迫,是压力,只会让ta更加远离你。所以在了解ta的前提下,知晓哪些情况ta会选择回避,哪些是双方都可以接受的改变程度。人不可能改变别人,要改变的只有自己。你觉得ta不合你的心意,是因为你对ta做出了要求,有了内设的期待,所以在没能满足你的情况下你就会生气、愤怒。


多一点真诚,少一点套路


回避型依恋的人看似洒脱不羁,拿得起放得下,实则害怕他人的不真诚,尤其是面对亲密关系时,害怕被套路,害怕被遗弃。所以与ta相处时,确定ta是一个不错的人,就不要玩套路。坦诚说出你的想法和需求,不要故意说一些拐弯抹角的话或者伤人的话来考验ta,这样能避免双方的猜测和失落。



References:

BowlbyJ.Attachment and loss Vol 2 Separation Pimlico,1973/1997

Hazan C,Shaver P.Romanticlove conceptualized as an attachment process.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Psychology,1987,52(3):511-524

 

Berry K ,Barrowclough C,Wearden A.A review of the role of adult attachment style in psychosis:Unexplored issues and questions for further research .Clinical PsychologyReview,2007,27(4):458-475

 

EricksonSJ,FeldsteinSW.Adolescenthumoranditsrelationshiptocoping,defensestrategies,psychologicaldistress,andwellbeing.ChildPsychiatryandHumanDevelopment,2007,37(3):255-271

 

 


 更多知识,关注小麦心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