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从胡抗美、吕金光师生书法联展看到:吕金光草书的“势”与“韵”

 言微理举 2018-01-07

从胡抗美、吕金光师生书法联展看到:吕金光草书的“势”与“韵”

胡抗美

从胡抗美、吕金光师生书法联展看到:吕金光草书的“势”与“韵”

吕金光

20

01-2018

胡抗美、吕金光师生书法联展

胡抗美、吕金光师生书法联展将于1月20日于成都荣宝斋展览大厅开幕,敬请诸位持续关注。本期先行推送吕金光老师展览的部分作品,以飨读者。2018年伊始,在此,成都荣宝斋恭祝大家新年吉祥!

COMING SOON

吕金光

吕金光,博士,山东临沂人。现为四川大学书法研究所所长、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四川省学科学术与技术带头人,中国书法家协会草书专业委员会委员。多次担任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办的全国书法篆刻大展评委。

书法作品共入展获奖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办的重大书展四十余次。

2006年中国书法最高奖第二届“兰亭奖”艺术奖获得者

2012年中国书法最高奖第四届“兰亭奖”艺术奖获得者

2009年中国书法最高奖第三届“兰亭奖”艺术奖提名奖、理论奖获得者

2008年获全国第二届草书艺术大展一等奖

2007年获全国第九届书法篆刻作品展览三等奖

2009年获四川省政府巴蜀文艺奖一等奖

书学理论研究方面共撰写发表了四十余万字书学理论文章,其中发表权威期刊A刊、B刊、CSSCl刊与中文核心期刊近40篇。

2004年学术论文入选全国第六届书学理论讨论会

2006年学术论文入选 全国第九届书法篆刻展览论坛

2009年学术论文入选全国第八届书学理论讨论会

吕金光草书的“势”与“韵”

文/上官甫贵

“势”,在书法中是相对抽象的名词,“势”,既与技法紧密相连,又超越了一般层面的技法意义。古人对书法的“势”极为关注,唐代张怀瓘曰:“作书必先识势。”清人康有为云:“得势便则已操胜算。”这里的“势”,一般所指书法的形势、态势、气势。在吕金光的草书中,我所感受到的“势”,是具体的、生动的、多维的。在韵势方面,他的草书所呈现的“筋脉”、“血络”、“气韵”之势,极富生命气息。在字势方面,他的草书带来的不可端霓的变化以及迭宕、奇崛、飞扬之势,给人耳目一新之感。在情感方面,他的草书带来的奔放、热烈之势,也无不使人为之亢奋。

从胡抗美、吕金光师生书法联展看到:吕金光草书的“势”与“韵”

吕金光 草书李白《清平调》诗条幅

尺寸:24×89cm

释文: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李白诗一首,金光书。

吕金光的草书之势,首先,是蓄多家之势于一体,在倪元璐的基础上,融汇张旭、孙过庭、王铎等的笔势、线势,同时融入碑的线条气势,故其草书之势,傲岸不羁,劲拔苍雄。其次,精彩在速度和用笔,速度和用笔的创造性驾驭,使其草书获得一种诡谲、狂放的奇趣。观他草书创作,其速度和用笔,时而淡墨湿笔疾行,如闪电迅雷,在不可预测的运动轨迹中,端现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势与韵。时而枯笔涩进,其涩势,得古人“紧驶战行之法”要理,故涩笔不滞,骨力自然、劲健。

从胡抗美、吕金光师生书法联展看到:吕金光草书的“势”与“韵”

吕金光 草书姜夔《鹧鸪天》词横幅

尺寸:68×30cm

释文:肥水东流无尽期。当初不合种相思。梦中未比丹青见,暗里忽惊山鸟啼。春未绿,鬓先丝。人间别久不成悲。谁教岁岁红莲夜,两处沉吟各自知。姜夔《鹧鸪天》,丁酉冬月,金光书。

吕金光的草书之势,给人强烈的印象是有那种“势来不可止,势去不可遏”的豪放气势。他善于打破技法规矩与现实创作过程中的思想束缚,以其率性的运笔,形成多种速度变化下的节奏和气势、气韵,使得其草真正归属自然和艺术的最奇异的奥趣,并以其鲜明的个性和多元的审美而动人心弦。他敏锐着并执著于赋予草书节奏,以无与伦比的美感之力,将引人入胜和激动人心纳入自身。

从胡抗美、吕金光师生书法联展看到:吕金光草书的“势”与“韵”

吕金光 草书疏桐临水联

尺寸:34×136cm×2

释文:疏桐有鹤趣,临水绕秋花。金光书。

因其草书书写速度、节奏不一,故线势、线质仪态万千。他的草书,每一个点画都有动势。吕金光草书的动势,已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摆动,而是完全演变成了一种激情涌动和心灵律动。受此驱使,他所营造的线势是:势如破竹,所向披靡;如风起云涌,雷霆霹雳。其线质:或温润厚重,或细劲苍朴,尤其是那些拙辣峻拔的线条,仿佛年代久远的古木上,那盘丝屈铁似的苍老而又坚韧的藤蔓,深深烙进人们的记忆。

从胡抗美、吕金光师生书法联展看到:吕金光草书的“势”与“韵”

吕金光 草书李白《清平调》诗条幅

尺寸:24×89cm

释文: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 李白诗一首,金光书。

势与韵,在书法中是一对相辅相成的审美范畴,吕金光草书的韵,是一种通过“势”带来的不同韵律而产生的生动变化之美。比如:墨韵的变化——浓淡相间,燥润相杂。比如:用笔的变化——湿笔倾注,则郁郁勃勃,生机盎然;枯笔力行,忽如风卷残云,又似秋风扫落叶,这种审美效果的取得,绝非刻意为之所能如愿。作草书,“无意于佳”四字,在吕金光身上体现的很纯粹。他在创作中,思考和企求的不是如何施展技法,而是如何调动情绪,如何让激情来得更猛烈些。于是,发乎性情地书写和那种肆意狂舞的用笔,显然与传统的世俗的要求相去甚远,譬如,小笔写大字用尽其毫,金光之为,是如古人所说“万毫齐力”,他常将力量控制到笔毫的全部,使笔豪根部都起作用。

从胡抗美、吕金光师生书法联展看到:吕金光草书的“势”与“韵”

吕金光 草书刘方平《春怨》诗条幅

尺寸:24×89cm

释文:纱窗日落渐黄昏,金屋无人见泪痕。 寂寞空庭春欲晚,梨花满地不开门。刘方平诗一首,金光书。

他的草书用笔,开拓了我们日常较少用到的笔法实践,如:“打笔”。何谓“打笔”?即:书写点之画时,空中落笔,仿佛打物。宋《翰林密论二十四条用笔法》云:“似打物之势,甚难用也。”而吕金光的“打笔”,却能用的自如、出神,他的湿墨“打笔”,如冰雹击水,浪花四溅;枯墨“打笔”,似烟花裂炸。尤其当笔处于毫干墨尽之际,依然能事疾速加力“打笔”作点,声响四壁,令人为之一振。从表面图解,此乃常人要求规避的外力运动,但实际上,这恰恰是吕金光对古人用笔的个性化继承与拓新,故其草书之韵完全晋为一种笔墨之外的“情韵”、“神韵”,其意义所在,是因为他的草书,奔放着生命的激情,蕴藏着生动的意境,读他的草书,仿佛是在与原野上的急风劲草对歌,心中始终摇曳着一种生命的倔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