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简明大英帝国兴衰记 | 列国志

 Dxy360 2018-01-07


大英帝国之兴衰,从各个层面说,都足以写成几本书。我从思想观念这个领域谈吧。经济学家米塞斯说,观念决定历史。社会思潮起落,决定了国运的走向。大英帝国崛起伴随三个思潮的盛行,这是我的概括,也是对历史的粗概描述。

 

第一种观念是帝国主义。很多人谈帝国主义这词,通常使用列宁的概念(帝国主义是垄断资本主义的高级阶段,其表现是瓜分世界)。事实上,欧洲列强瓜分世界,早在地理大发现时就存在。那时的列强就是帝国主义心态。


我所认为的帝国主义,是文明中心主义。它是这样一种精神状态:文明自信,积极进取,在已知的世界范围内,积极圈地殖民,将野蛮地区纳入帝国文明。所有的强盛帝国,无论是罗马汉唐,还是近代欧洲,都有强烈的帝国主义色彩。


伟大的冒险家、殖民主义者麦哲伦


近代欧洲人深信,欧洲是文明世界的中心,白人是高贵受教化的人种。他们有责任对旧世界宣教,在新大陆殖民。反映在国家政策,就是以建立大帝国为傲。人类历史的两大日不落帝国,西班牙帝国和大英帝国,都出现在这个时期。


欧洲人的此种自信,大概源于宗教自信。自欧洲人在西班牙击败穆斯林,基督教世界就呈勃勃复兴之势。也可能源自他们地理知识的先进——近代欧洲人是人类第一次获得靠谱知识,知道地球模样的人群。


欧洲人的自信,和他们的实力关系不大,完全是昂扬自信的精神状态在驱使。中国明朝造船技术和武器装备,比欧洲人还先进,却丝毫没有进取囊括之心。欧洲人在世界抢占殖民地,依靠的往往是帆布小船和火绳枪,到处碰得头破血流,却九死其犹未悔。


帝国主义使欧洲崛起,英国则是其中的佼佼者。英伦列岛偏居欧洲西北,原本没什么特别的优势,而英国人的帝国主义之心炽盛,与欧洲列强相斗。斗完荷兰人斗西班牙,斗完西班牙再斗法国人。同时,他们还要搞定欧洲均势,使其无法再海外和英国人相争。英法七年战争以后,欧洲列强再无力和英国海上相争,拱手把第一殖民帝国让给英国人。


在夏威夷力战土著的库克船长,最终殒命


丘吉尔说,七年战争之后,“英国在欧洲之外成为海上和陆上的主人”。这种赤裸裸的帝国主义话语,今天谁敢放在台面说呢?而在当时,不管平民子弟还是精英阶层,都把这种事情视为理所当然。他们把欧洲以外视为化外之地,把黑人和东方人视为未开化民族。居高临下的帝国主义心态,是他们积极进取的重要原因。


促使英帝国崛起,第二种流行的观念,乃是我经常说起的自由主义思想。


如果说帝国主义促成其养成积极进取的精神气质,自由主义则是他们实力的源泉。自由主义是一类观念系列的打包:保护财产权,宗教和信仰自由,法治,宪政。由于这套思想贯彻,英国工业革命有制度保障,企业家的投资和创造得到保护,经济发展才得以实现。英国是自由思想的源头,贯彻最为彻底,这是它成为先进之国的原因。这个道理我讲过很多次,姑且就不多说吧。


第三种观念是贸易主义。说起来,自由贸易是自由主义的应有之义,不过我还是要把它单独拿出来。贸易对英国而言,实在是太特殊,太重要。早期英国的贸易,也并非全是自由贸易,它是掠夺和贸易的杂交,自由贸易和重商主义的糅合。英式贸易主义,其特点是:国家的一切军事外交行动,都以保障贸易为目的。


为此,英国建成空前强大的海军,在海外巡逻运兵。英国海军的行动,概括起来无非几点:占领和保障贸易据点,保障贸易通道顺畅;运兵平乱,攻击阻碍贸易的旧世界国家(比如鸦片战争)。北美独立以后,英国海军在保障贸易方面的功能,则更明显。海军之存在,并不为扩张领土,而是为保障贸易,能打则,不能打则退。大英帝国不是刻意扩张领土的结果,而是各贸易据点扩张连片,才成显赫的大帝国。典型如印度,东印度公司在印度经营一百多年以后,瓜熟蒂落,才由大英帝国接手。

 

说完大英帝国之崛起,说大英帝国之衰落。大英帝国衰落恰恰是前述三种思潮衰落,它的反面思潮兴起的结果。


第一种观念是民族主义。19世纪以降,民族主义兴盛起来:各民族要意识觉醒,当家作主,本民族统治本民族,这样才有合法性。不仅受统治的人民这样想,连宗主国的人民也接受这套思想,把殖民地视为罪孽的存在。


民族主义浩浩荡荡,冲击着旧殖民体系。当欧洲人普遍放弃优越意识,心态就已投降。殖民地想独立,宗主国最多压制几回会,一旦流血三尺,则魂飞魄散,全都依你。1961年,26个非洲国家相继独立,难道真是非洲人反抗之成果?根本原因,还是欧洲人撒手不管,和殖民往事告别。20世纪的欧洲人和他们的祖先,完全是两种人。


我们从印度独立进程也能看到,思想的力量有多强大。以印度人民的经济能力,武器水平和组织能力,他们就是再过一百多年,恐怕也没实力从英国人手中挣脱。“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真正的厉害,不是激发印度人民反抗意识,而是打动英国人的内心柔软,激发他们的愧疚之情。


当民族主义成普世潮流,英国人也纷纷接受。甘地这大英帝国的反贼,跑到伦敦访问,受到空前欢迎。甘地的访问火车一抵伦敦,帝国的印度事务部官员就荣幸地给他当司机。汽车刚到旅馆,就发现已有几百人伫立在雨中,翘首等候。甘地下榻的旅馆大厅,聚集了来自议会、政府、国王、教会、工会、新闻界的1500多人。


甘地的武器是思想,非暴力主义让英国人自惭形秽。


甘地访问伦敦期间,不仅参与国会圆桌会议,还和对手辩论,会见纺织工业人士,宣扬他的“土布主义”:印度人只穿印度人手工纺织的土布衣服,英国人机器织造在的衣服,就不要运到印度倾销。这种显然损害工人利益的演讲居然大获支持。工人阶级发起罢工示威,支持甘地的主张。


英国工人这么做,显然不为利益,而是出于道义的支持。由于观念转换,他们已经真诚地认为:英国的殖民统治实在太不太人道,太不合理,甘地则代表了良心和正义。


甘地深谙此道,他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威力,有一半要记在媒体那里。每次甘地带着一批信徒浩浩荡荡地去搞非暴力不合作运动,总在记者在边上拍照。英国警察越打人,他们越兴奋,不顾一切地往前冲,最后被打得满头流血,遍体鳞伤。唯有如此,才能激起英国公众的同情,以及他们对殖民主义的痛恨——不得不说,甘地真是营销炒作大师。


这种以自戕自虐、博取他人怜悯的做法,很让丘吉尔厌恶。他曾说甘地是他见过最脏的人,所谓“非暴力不合作”令人作呕。然而事实证明,甘地这一套非常有效。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大英帝国在印度的统治已摇摇欲坠,甘地稍一举手,刚刚喊出独立口号,蒙巴顿公爵顺坡下驴,拍拍屁股走人。在许多英国人那里,印度独立让他们如释重负。


民族主义在摧毁殖民体系方面,发挥着巨大作用。民族主义者也热衷把“独立”和“自由”放在一起谈。似乎国家得独立,民族就得自由。历史证明,这完全是两码事。


在相当多国家,殖民者退出并没带来和平,国家独立往往意味着新的混乱。而民族意识的觉醒和炽盛,则开启了大屠杀。甘地本人就是死在极端民族主义者手中——当然,这丝毫无损于民族主义的流行,以及它的巨大威力。


直至今天,民族主义仍旧发挥极大的威力,它抑制着强国的侵略,同时庇护着一些小国暴君。大英帝国这样的殖民帝国,当然要剥得干干净净,只剩下本土小岛。即便如此,英国北方的苏格兰仍在大闹独立,倘若苏格兰真独立,英国还会更小得多。


大英帝国衰落的第二个观念背景,是社会主义崛起。首先强调,我所说社会主义与我国社会主义思想是两码事——我对本国社会主义思想毫无异议,举双手支持,特此声明。


19世纪到20世纪,社会主义指这样的思想理念:节制资本,反对剥削,提高工人待遇,保护罢工。社会主义和自由主义完全对立,前者反对私有产权,主张限制资本家,对其征收个人所得税、累进税和遗产税,节制资本的集中,后者则坚定地代资本家代言,主张严格地保护企业家的投资和经营。


19世纪以降,虽说英国还是自由主义大本营,社会主义还是节节进逼。取缔童工,8小时工作制,每周40小时工作制,劳动者休息权,最低工资法,罢工也能得工资,员工有权分红并参与企业经营——这些都是社会主义者的主张,他们在英国取得一些胜利。


英国以外,社会主义的胜利是决定性的。俄国摇身一变成为红色苏联,粉红色欧洲社会党纷纷出场。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一次观念决战,法西斯(在德国,纳粹的正式名称是“国家社会主义党”)对苏联开战是这场战争的主旋律。


二十世纪上半页,英国自由主义传统与世界潮流为敌。几乎所有主流政见,都和自由主义反着来。不是没收就是限制企业,不是计划就是管制,不是工人当家作主,就是鼓励工人罢工。性质差不多,程度有区别而已。


二战之后英国第一位首相,长相酷似列宁的工党党魁艾德礼


英国本身亦染毒在身:二战未结束,丘吉尔就被赶下台,工党党魁艾德礼接管国家,大搞福利主义——福利主义也是社会主义思潮的一部分。二战后,英国建立起庞大的国企部门。


社会主义公有制的结果,众所周知。二战之后,英国的国势渐沉,病体怏怏,甚至被讥为“欧洲病夫”。此种情形直到撒切尔夫人上台理政,才算止颓回血。

 

第三种观念,保护主义。保护主义是20世纪盛行的贸易思潮,虽说在英国没成主流,不过它在世界范围的兴盛,导致英国贸易环境变得奇差。以美国为例,1930年代,美国政府据《斯姆特-霍利关税法》,大幅提高进口关系,造成美国进口商品剧减。此法一出,各国本能性报复反应,纷纷提高关税。一时之间,全球贸易减少三分之一以上。


这样的全球环境,对贸易立国的英国打击有多大,就可想而知。保护主义之下,萧条和仇恨蔓延。这加剧各国的政治危机。主张仇视外国,为本国争取“生存空间”的政党趁势鼓噪上台。许多历史学家认为,两次世界大战都和贸易保护主义有关,尤其第二次世界大战,简直是战争的催化器。


战后国际政治的主导者,已让位给美国和苏联这样的超级大国。两大国家都是大陆型国家,国内铁路发达,内部市场发达,对国际贸易并不甚重视。苏联就不用多说了,美国看似继承英国衣钵,实际却有很深的保护主义倾向。


英式贸易自由,总是简单好办,不附条件;美国人则设置了各式各样的门槛和附带条件。19世纪鸦片战争以后,五口通商税率是“值百抽五”。这样低的关税率,显然是20世纪直到今天都少见的。自由贸易再没回到英国人主导下的世界。世界大势已变,英国海军想再有所作为,已不可能。英国不能主导国际贸易格局,就无法变成有全球影响力的国家。

 

二战以后,随着大量殖民地独立,大英帝国事实上瓦解了。人类历史上面积最大的殖民帝国就此终结——尽管它从未宣布。战后初期,英国衰落至极,一度成为欧洲二流国家。直至1980年代以后,英国才呈复兴之象。


今天的英国,面积基本只剩本土24万平方公里(相当于中国广西),人口6500万人(比韩国多一千万人),其海外领地都无足可观。英国的实力仍在,它的影响力远远超过它的国家体量。英美是特殊的盟友关系,它的军事基地遍布海峡要冲。英国经济总量排名世界第五,仅次于美中日德四大国。英国脱离欧盟的举动,也表明了这个国家的独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