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高密度蟹苗养殖方法

 狂虎88 2018-01-07
高密度蟹苗养殖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密度蟹苗养殖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池塘清淤除害;2)肥水;3)蟹苗投塘;4)蟹苗饲养;5)日常管理;6)出塘。本发明的高密度蟹苗养殖方法,通过科学的方法和步骤,提高水体的质量和营养,以适应高密度的蟹苗养殖,以较低的成本,得到较高的回报。
【专利说明】高密度蟹苗养殖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水产养殖【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高密度蟹苗养殖方法。
【背景技术】
[0002]从大眼幼体即常说的海子,养到可换塘养殖的蟹苗一般需要4个月左右的时间,由于大眼幼体个体较小,对水质以及饲养的要求较高,所以一般养殖密度不高,以提高成活率。但是现在市场的蟹苗需求量还是比较大的,只有实现高密度养殖才能减低成本,提高效率。所以提出一种高密度蟹苗养殖方法是势在必行的。

【发明内容】

[0003]本发明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的蟹苗养殖密度较低。
[000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高密度蟹苗养殖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池塘清淤除害:放苗一个月前彻底清除池塘中的淤泥,然后按140~160斤/亩撒入消毒药物,清除敌害生物、争食生物和致病生物,然后将较大的池塘按每10亩一块的水面隔开;
2)肥水:放苗前7天~10天,待消毒药物毒性消失以后用60目的筛絹网过滤进水10厘米~20厘米,然后放苗前2天~3天施肥水膏10公斤/10亩,或者施氮肥20毫克/升,或施发酵过的有机肥料如鸡粪,以此培养基础饵料,使池水呈黄褐色或黄绿色,透明度5厘米~10厘米;
3)蟹苗投塘:将由海水养育经淡化后由有氧箱运回的大眼幼体投塘,按3~6斤/亩的密度投放,池塘水温保持在16~20°C左右`;
4)蟹苗饲养:定期投入饵料,定期测温,定期加钙以利于蟹苗生长;
5)日常管理:平均每月将池塘水面升高5~8厘米;
6)出塘:8~9个月后长成的蟹苗出塘。
[0005]本发明的高密度蟹苗养殖方法,通过科学的方法和步骤,提高水体的质量和营养,以适应高密度的蟹苗养殖,以较低的成本,得到较高的回报。
[0006]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技术方案,步骤一中池塘先消毒,按150斤/亩撒入消毒粉;步骤二中还可投放花蛤、缢蛏等贝类作为混养品种,也可养育轮虫,以利养殖中后期水质、底质调控或作为活体饵料;步骤三中所述大眼幼体的大小为5mmX5mm,并且按4斤/亩的密度投放。轮虫是一种在鱼、虾、蟹等人工育苗阶段被大量用作活饵料的小型浮游动物,可作为大眼幼体的饵料,亦可净化水质。
[0007]其中在池塘中种植多种水草,包括小球藻、水花生、佳藻、星球藻。种植小球藻可以作为螃蟹的饵料,有调水和解毒的作用,可增加水中溶氧,一搞螃蟹免疫力的作用,种植水花生可以提高螃蟹产量,培养佳藻、星球藻作为蟹的饲料,种植水草也可以防止蓝藻,蓝藻耗氧,而且死亡后沉塘有毒,会污染水体。
[0008]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在池塘底部每亩地均匀放置26~30块防蓝藻砖,3~4年更换一次,优选的在池塘底部每亩地均匀放置28块防蓝藻砖。防蓝藻砖可以有效的防止蓝藻,经济实用,而且三四年才需要更换一次,非常方便。
[0009]蟹苗养殖的过程中,单塘面积超过10亩时宜用塑料网插底将大塘分隔,以防止由于水温和水质的变化使蟹苗集中而导致局部密度过大,造成相互残食。蟹苗养殖一般在每年的5月份投塘,池塘水温保持在18°C左右,养9个月左右出塘,I斤70只左右,大约15mmX15mm大小;而且放大眼幼体宜在5月上旬或中旬放养,温度高、生长快、成活率高,另外蟹苗放养须在晴天进行。
[0010]本发明的高密度蟹苗养殖方法,可以在池塘中高密度养殖大眼幼体,以适应目前螃蟹养殖的发展趋势,提高饲养密度,提高效率,降低成本,8到9个月后出塘的蟹苗就可以换到螃蟹养殖的池塘中继续养成成蟹,本发明的高密度蟹苗养殖方法利用科学的方法和步骤提高效率,是螃蟹养殖业的发展方向。
【具体实施方式】
[0011]下面详细说明本发明的优选技术方案。
[0012]本发明的高密度蟹苗养殖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池塘清淤除害:放苗一个月前彻底清除池塘中的淤泥,然后按150斤/亩撒入消毒药物,清除敌害生物、争食生物和致病生物,然后将较大的池塘按每10亩一块的水面隔开;
2)肥水:放苗前7天~10天,待消毒药物毒性消失以后用60目的筛絹网过滤进水10厘米~20厘米,然后放苗 前2天~3天施肥水膏10公斤/10亩,或者施氮肥20毫克/升,或施发酵过的有机肥料如鸡粪,以此培养基础饵料,使池水呈黄褐色或黄绿色,透明度5厘米~10厘米,还可投放花蛤、缢蛏等贝类作为混养品种,也可养育轮虫,以利养殖中后期水质、底质调控或作为活体饵料;
3)蟹苗投塘:将由海水养育经淡化后由有氧箱运回的大眼幼体投塘,按4斤/亩的密度投放,所述大眼幼体的大小为5_X5mm,池塘水温保持在16~20°C左右;
4)蟹苗饲养:定期投入饵料,定期测温,定期加钙以利于蟹苗生长;
5)日常管理:平均每月将池塘水面升高5~8厘米;
6)出塘:8~9个月后长成的蟹苗出塘。
[0013]其中在池塘中种植多种水草,包括小球藻、水花生、佳藻、星球藻,在池塘底部每亩地均匀放置28块防蓝藻砖,3~4年更换一次。
[0014]本发明的高密度蟹苗养殖方法,通过科学的方法和步骤,提高水体的质量和营养,以适应高密度的蟹苗养殖,以较低的成本,得到较高的回报。
[0015]轮虫是一种在鱼、虾、蟹等人工育苗阶段被大量用作活饵料的小型浮游动物,可作为大眼幼体的饵料,亦可净化水质。
[0016]种植小球藻可以作为螃蟹的饵料,有调水和解毒的作用,可增加水中溶氧,一搞螃蟹免疫力的作用,种植水花生可以提高螃蟹产量,培养佳藻、星球藻作为蟹的饲料,种植水草也可以防止蓝藻,蓝藻耗氧,而且死亡后沉塘有毒,会污染水体。
[0017]防蓝藻砖可以有效的防止蓝藻,经济实用,而且三四年才需要更换一次,非常方便。
[0018]蟹苗养殖的过程中,单塘面积超过10亩时宜用塑料网插底将大塘分隔,以防止由于水温和水质的变化使蟹苗集中而导致局部密度过大,造成相互残食。蟹苗养殖一般在每年的5月份投塘,池塘水温保持在18°C左右,养9个月左右出塘,I斤70只左右,大约15mmX15mm大小;而且放大眼幼体宜在5月上旬或中旬放养,温度高、生长快、成活率高,另外蟹苗放养须在晴天进行。
[0019]本发明的高密度蟹苗养殖方法,可以在池塘中高密度养殖大眼幼体,以适应目前螃蟹养殖的发展趋势,提高饲养密度,提高效率,降低成本,8到9个月后出塘的蟹苗就可以换到螃蟹养殖的池塘中继续养成成蟹,本发明的高密度蟹苗养殖方法利用科学的方法和步骤提高效率, 是螃蟹养殖业的发展方向。
【权利要求】
1.一种高密度蟹苗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池塘清淤除害:放苗一个月前彻底清除池塘中的淤泥,然后按140~160斤/亩撒入消毒药物,清除敌害生物、争食生物和致病生物,然后将较大的池塘按每10亩一块的水面隔开; 2)肥水:放苗前7天~10天,待消毒药物毒性消失以后用60目的筛絹网过滤进水10厘米~20厘米,然后放苗前2天~3天施肥水膏10公斤/10亩,或者施氮肥20毫克/升,或施发酵过的有机肥料如鸡粪,以此培养基础饵料,使池水呈黄褐色或黄绿色,透明度5厘米~10厘米; 3)蟹苗投塘:将由海水养育经淡化后由有氧箱运回的大眼幼体投塘,按3~6斤/亩的密度投放,池塘水温保持在16~20°C左右; 4)蟹苗饲养:定期投入饵料,定期测温,定期加钙以利于蟹苗生长; 5)日常管理:平均每月将池塘水面升高5~8厘米; 6)出塘:8~9个月后长成的蟹苗出塘。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密度蟹苗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一中池塘先消毒,按150斤/亩撒入消毒粉。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密度蟹苗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二中还可投放花蛤、缢蛏等贝类作为混养品种,也可养育轮虫,以利养殖中后期水质、底质调控或作为活体饵料。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密度蟹苗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三中所述大眼幼体的大小为5mmX5mm,并且按4斤/亩的密度投放。
5.如权利要求1或2或3或4所述的高密度蟹苗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池塘中种植多种水草,包括小球藻、水花生、佳藻、星球藻。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高密度蟹苗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池塘底部每亩地均匀放置26~30块防蓝藻砖,3~4年更换一次。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高密度蟹苗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池塘底部每亩地均匀放置28块防蓝藻砖。
【文档编号】A01K61/00GK103734043SQ201310684704
【公开日】2014年4月23日 申请日期:2013年12月9日 优先权日:2013年12月9日
【发明者】董加健 申请人:兴化市板桥故里水产品养殖有限公司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