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早晚温差比较大,气温也在逐渐降低,小儿咳嗽、发热、感冒、呼吸道感染的情况也越来越多,家长们拿着的药物大多数都带有“小儿”两个字。但是,这样的药就能给孩子吃吗? 古人云:“是药三分毒”,所以科学合理用药显得尤为重要,作为儿童,由于某方面生理机能尚未发育成熟,更要慎之又慎。而且,有些药物中的成分,是需要区分宝宝年龄阶段才能使用的。 金刚烷胺:1岁以下禁用有可能伤及肝肾,因缺乏新生儿和1岁以下婴儿安全性和有效性的数据,新生儿和1岁以下婴儿禁用。多出现在治疗儿童感冒的药物中,如 “优卡丹”、“好娃娃”等小儿氨酚烷胺颗粒、小儿复发酚烷胺片、“迪龙”氨金黄敏颗粒等药物中。 止泻药
吸附作用强烈且无选择性,能影响胃蛋白酶、胰酶等消化酶的活性,减少维生素的吸收,长期应用可致小儿营养不良。 氨基糖苷类:6岁以下禁用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包括:庆大霉素、链霉素、阿米卡星、奈替米星、依替米星、妥布霉素、大观霉素、小诺霉素、西索米星等。这类药物连续使用易造成小儿听神经和肾功能损害,很多人的听力是因其受损的。 四环素类:8岁以下儿童禁用四环素是一种广谱抗生素,可引起消化道反应、肝损害、肾损害,还影响牙齿及骨骼的发育。8岁以下的孩子还在牙齿的发育期,过多服用可能是牙齿黄染,形成“四环素牙”,甚至阻碍孩子骨骼生长。 抑酸类雷尼替丁:8岁以下禁用连续使用会对小儿的肝、肾功能、造血系统和内分泌系统有一定损害。 退烧药尼美舒利:12岁以下禁用对于儿童的肝脏、肾脏都有较强的刺激性作用,于2011年之后开始禁止用于12岁以下儿童。 喹诺酮类:18岁以下禁用喹诺酮类药物包括左氧氟沙星、诺氟沙星等,是常用的抗生素之一,可能造成儿童软骨损害,影响骨骼发育,会永久性损伤幼年动物承重关节部位的软组织,导致关节病。 除了以上明确规定禁用的药物以外,儿童用药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在育儿的过程,预防胜于治疗,妈妈都害怕孩子生病,但孩子生病确实不可避免的事。孩子病了,妈妈在用心护理宝贝的同时,最好掌握如下儿童用药原则: 1、能不用药就不用药。 用药要心存敬畏,知道它是药品,是药三分毒。大概有60%左右的病是自限性疾病,比如感冒,是可以自愈的。 2、能少用药就不多用药。 比如说只有发烧的症状,那就选单一的含有对乙氨基酚这个成分的退烧药,而不选既含有对乙氨基酚,又含止咳成份和化痰成份的药。 3、能口服不肌注,能肌注不输液。 目前已有部分地方开始禁止随意给孩子输液,能用口服药的,就不要用注射,主要是因为孩子小,注射可能会因为操作不当而引起感染、渗漏等一些危险。如果一定需要注射,注射时,家长需多加注意。 当然孩子病了我们也不能硬扛着,该去医院看病还得去,该吃药还得吃,做父母的把握好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