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论语》新得:从小人到君子

 樟树兜 2018-01-08


“君子道者三,我无能焉”,这是孔子在《论语》中说过的话。孔子都谦称自己没有达到君子境界,看来做一个君子是要付出努力的。下面聊聊如何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培养自己的君子人格。

反省·忏悔

窃以为,这是提高道德修养的基础和前提。

在《论语》开头《学而第一》中有这样一句话:“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意思是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为别人谋划考虑,尽了心没有?交朋友,有没有不诚信的地方?所传授给别人的东西,自己实践过吗?”这是在提醒我们,反省的功课要勤做多做,尤其在关涉仁爱、诚信、言行一致表里如一等重大道德问题上,更是要时常反省、深刻反省。

再看《论语·里仁第四》,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论语·述而第七》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对此,我们常常重视前半句,忽略后半句。我们常说“见贤思齐”,却不言“见不贤而内自省”;我们爱谈“择其善者而从之”,却不论“其不善者而改之”。是无意的疏忽?还是有意地避讳“自省”和“改”这样的字眼呢?

比如失眠问题,即将到来的3月21日是“世界睡眠日”,可见睡眠问题的严重和人们的重视。可是有几个人承认失眠和自己的罪有关,解决失眠首先要认罪悔改呢?人们把原因归咎于工作压力大、人际关系复杂、社会矛盾增加等诸多因素,有谁会说是因为我太贪心、太自负、太不遵守上帝制定的规律和原则,太喜欢自以为是地与天斗、与地斗、与人斗、与己斗、与时间斗呢?又有谁会认为自己违背天道天时也是犯罪,应该认罪悔改呢?

再比如我自己,以前曾经用君子做笔名,后来改为子君,因为意识到自己没有达到君子境界,需要时时警醒,头条号用“子君to君子”,也是为了提醒自己。孔子说“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我以前就是这样的小人,常常忧愁不安,虽然不断反省不断改正,可是直到现在有时候还会旧病复发。就说最近加入今日头条吧,本来是很好的事,应该开开心心感恩感谢,不是说“有爱就该大声说出来”吗?可我却时常在甜蜜中痛苦着,在痛苦中甜蜜着,总觉得自己的作品不尽完美,每一次都会留有遗憾,包括最近的那篇旧稿“何谓士”。于是便感叹:文学写作其实就是一种遗憾的艺术,永远不可能达到尽善尽美。其实我的“《论语》新得”自十年前于丹“《论语》心得”之后就开始学习思考和写作了,一年以后初稿打印装订成册,可那本小册子却像丑媳妇一样躲在自己的角落,怎么也不敢出来见公婆。

一个偶然的机会,我被赞美诗引进大街上的教堂,读到了《圣经》,才知道《圣经》中的罪是广义的,包括内心的罪恶意念如贪婪、淫欲、嫉妒、骄傲,甚至恐惧、忧愁等等,都是罪都应该认罪悔改。在《论语》中,孔子也对我们提出了悔改的要求。子曰:“过而不改,是谓过矣”,教导我们有错必改,千万不可过而不改,否则就是大过特过了。《论语》当中还有一段相关的话,子曰:“君子不忧不惧……内省不疚,夫何忧何惧?”进一步向我们展示了悔改的光明前景:只要反省改过了,就会进入无忧无惧的君子境界。

孔子是古代的哲人,他十分重视“吾日三省吾身”、“见不贤而内自省”。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也说:“未经反省的人生是不值得过的。”我们现代人难道不更应该反省和忏悔自己所犯下的罪吗?

出死·入生

孔子在《论语》中说:“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还说“内省不疚,夫何忧何惧?”《圣经》也多处讲到,认罪悔改的人就会出死入生,成为一个无忧无惧平安喜乐的人。

只有出死,才能入生。只有在罪里死掉,才能获得一个圣洁的新生命。然而,我们却竭尽全力逃避死亡,甚至对“死”这个汉字也避之唯恐不及,还搬出孔老夫子的话作挡箭牌。孔子确实讲过“未知生,焉知死”,这句话记载在《论语·先进》篇,取自子路与孔子的一段对话,包含了孔子对子路的关心,似乎有那么一点不愿深究死亡的意思,可是孔子在别处还说过“死生亦大矣”,表明死和生一样是一件大事。在《论语·卫灵公》篇里孔子还明确地提醒我们:“人无远虑,必有近忧”。一般来说人最大最深的“远虑”莫过于死亡了,自从认识了死亡的必然性和终极性以后,摆脱死亡的恐惧和焦虑就成为人类心底最为迫切的需求。如果把此“远虑”放到孔子这句话中,就可以得出如下结论:人如果不思考死亡这个“远虑”,就必然会给自己的生活带来“近忧”。如果再引申一下,把“死亡”引申到“在罪里死”,又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人如果不在罪里死、不治死自己的罪,就会在现实生活中陷入驱之不尽的忧虑愁烦和恐惧不安。

肉身和罪的两种死提示我们:死,不仅是必然的,而且是必须的。我们的肉体生命总有一天要死,这是必然的;我们的罪也总有一天要死,这是必须的。这两种死都应该得到特别重视,否则,我们现今的生活就会受到影响,就会既忧愁又恐惧,正好与孔子所讲“君子不忧不惧”的境界相反。而一旦我们解决了“死”的“远虑”,那么我们生活的“近忧”也就迎刃而解了。摆脱了死亡的恐吓和纠缠,挣脱了罪恶的捆绑和羁绊,我们就可以变得自由自在、无忧无虑,正如孔子所言“从心所欲,不逾矩”,如此,还有什么值得忧惧的呢?

从小人到君子

如果我已经“死”了,那么,现在“活”着的就不是原来的我。原来那个“小人”的我已经死了,现在活着的是一个崭新的“君子”的我。

君子谋道。《论语》中多处讲到“道”和“君子谋道”。此道有些是指人道和政道,也有的指向天理和天道。他教导我们“君子谋道”,是要我们追求有道德的生活,把主要精力放在“治国平天下”的大事上,放在履行自己的天命上。我们今天学习“君子谋道”,就是要发扬先人那种执着的“谋道”精神,注重道德,关心大事,追求真理,坚持真理。

君子畏天命。孔子也讲天道,在《论语》中,孔子曰:“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鲍鹏山教授将此“命”解释为“天命”即“天道、自然、宇宙法则”。注重现实、主张入世的孔子,为什么把“知命”视作“为君子”的必要条件呢?因为一个人如果不知天命不懂天道,即不知道老天为人类设定的规律和界限,他就会无所敬畏,就会无法无天、为所欲为,就会贪得无厌、欲壑难填,就会心理失衡、怨天尤人……总之,他可以做出许多可怕的事情。因为没有敬畏之心,他无意控制自己,也无法控制自己。这样的人怎能称作君子呢?

为了强调敬畏之心的重要性,孔子在《论语》中还说:“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把“畏天命”放在首位,说明“三畏”的份量是不一样的,“大人”和“圣人之言”之所以也可畏,是因为他们是由“天命”决定的,是符合天道的,一旦违背了天道,凌驾于老天之上,自以为是,为所欲为,那么,就会应验孔子说的“不知命,无以为君子”的话,失去“大人”和“圣人”的地位,沦落为“小人”。另外,在《论语·八侑第三》中,子曰:“获罪于天,无所祷也”,就是说,“如果得罪了老天,再怎么巴结祈祷,也是没有用的。”看来,孔子对老天是敬畏的,对天命是顺应的。

君子爱人。《论语·阳货第十七》孔子说:“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也。”他告诉我们,君子学道德、教化,就会爱人,小人学道德、教化,就容易听从使唤。他提醒我们,学习道德的目的是为了拥有爱心,获得爱的能力,去爱别人,而不是让自己变得更加唯唯诺诺、战战兢兢,更加容易被别人指使、奴役和利用。孔子还说“君子不器”,就是说君子不是供别人使用的器具,而是有思想有人格有道德有爱心的人。

《论语·卫灵公第十五》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雍也第六》说“夫仁者,己欲达而达人,己欲立而立人。”《论语·述而第七》还说:“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就是说,仁很遥远吗?我如果真的想要它,它就会来的。正如孔子在《论语·里仁第四》里说的:“苟志于仁矣,无恶也”,如果真的致力于仁的话,总是能做到远离恶弃绝恶的。所以,“从小人到君子”虽然很难,却是可以实现的,只要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地去做。

一旦“小人”的我已经死了,现在活着的是“君子”的我,那么,我就必定会因“欲仁”而“志于仁”,“仁”也必定会不“远”而“至矣”。

正所谓仁者爱人、君子爱人也!

本文内容来源于【子君to君子】头条号
图片来源于网络




快来成为我们的VIP吧


圣经论语对读微信课程已经开展一年了,感谢大家的一路同行,新的一年我们继续同大家一起涵咏经典,品味人生,但我们将以全新的面貌同朋友们见面。

论语遇上圣经频道在千聊平台成立了

这是一种更便捷、更新颖的学习形式。免去了外面的车水马龙,阴雨雾霾,并且也不用发愁微信语音占据了手机内存的问题,在直播间随时都可以复习或者反复收听直播内容。还在嫌弃点开微信语音很麻烦吗?直播课即使错过了,也会自动顺序播放课程音频,不用再一次次伸出我们的手指了。这样不管你在哪里,都可以和石博士一起探索知识文化的源头!





直播系列内容

石博士常年沉潜于《论语》与《圣经》的妙语金句之中,对这东西方两大经典做了独特的对比与透视,相互参照,彼此发明,尤其力挺《论语》之普世价值,与时下风气有异。而基督教与儒家之对话为利玛窦杨廷筠等中西大儒所开创,在今日亦为学界关注民众瞩目。

主要参考书:石衡潭《论语遇上圣经》(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14年。)


主讲教师

石衡潭,湖南长沙人,北京大学哲学博士,美国伯克利大学访问学者,香港第三十届汤清文艺奖得主,超星数字图书馆“名师讲坛”讲员,现在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工作,副研究员。曾经在《世界宗教研究》、《哲学门》、《文化中国》等海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专业论文、译文和在出版社出版专著共计三百余万字。主要著译有:《电影之于人生》(著作,山东画报出版社,2008年,获第三十届汤清文艺奖),《电影之于人生二集》(著作,山东画报出版社,2010年),《东风破——论语之另类解读》(著作,山东画报出版,2009年),《自由与创造:别尔嘉耶夫宗教哲学导论》(著作,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年);《光影中的信望爱》(著作,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13年),《论语遇上圣经》(著作,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14年);《城邦:从古希腊到当代》(译著,山东画报出版社,2007年,入选《中华读书报》2007年“图书100佳”,排第十六位),《自由精神哲学》(译著,上海三联出版社,2009)。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