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用脚步丈量世界之泉州道教宫观巡礼

 秦岭之尖 2018-01-08


入冬后忙,12月初终于得闲,南下入闽去泉州拜会久未见面的几位道友,朋友热情,带我游了大半个泉州古城。


泉州是个宗教多元包容的城市,儒、释、道、基督教、伊斯兰教、拜火教等在这个南国城市留有历史遗留的文化场所。因为篇幅有限,笔者只介绍泉州道教宫观道场的参访记录了。


01


第一篇:“八闽第一道观”—玄妙古观:泉州玄妙观是道教传入福建后修建的第一座道观,始建于西晋太康三年(282年),距今已有1700多年的历史,被称为“八闽第一道观”。


因主殿供奉玉皇大帝,泉州人尊称为“天公”,故玄妙观又俗称“天公观”。此观规模极为宏大,延续并吸纳了闽南传统建筑,集漆金、瓷雕、木雕、石刻于一身,美轮美奂,华丽无比。



根据观中吴道长介绍,玄妙观由于历史原因原有的建筑与神像几近毁灭,现有的玄妙观为上世纪90年代后期开始原址部分重建,但是规模远没有历史上的辉煌。


重建后的玄妙观中轴线主体建筑为灵官殿、凌霄殿、三清殿,还按规制两侧配甲子殿、文昌殿、财神殿、土地殿等。因道观位于城市中间重建后的玄妙观正门尴尬的贴近民居院墙而无法正常出入,还是有些许无奈。


三清殿和凌霄殿的装饰十分具有道教建筑特色和闽南地域特色,堪称是当代道教仿古建筑之经典。


华丽的重檐三清殿和凌霄殿建筑的正脊以瓷雕双龙吐水造型而有别于传统古建筑“鸱吻”喷水镇火。


三清殿殿顶翘起的戗脊安放的是踏云麒麟也有别于传统的十个跑兽(龙、凤、狮子、天马、海马、押鱼、狻猊、獬豸、斗牛、行什);凌霄殿的踏云仙人走脊也有别于传统“骑凤仙人”造型。


瓷雕仙人走脊


刻有道德经的石壁倒影出庄严的三清殿


参拜游览中间还有两个小插曲,一个从北京来的信众寻根泉州,诚心礼拜并说一定要到祖籍地的玄妙观来做法事化解太岁云云,极为虔诚;第二笔者在玄妙观上香礼拜一众神明化财完毕,刚走到大殿时,既有财喜灵应,不得不赞叹神明的不可思议。


古朴的建筑风格


美轮美奂的凌霄殿


02


第二篇:泉州通淮关岳庙。泉州通淮关帝庙始建年代和初始规制无考,相传建于南唐至宋代。坐落在泉州涂门街(古称通淮街),历史悠久,香火鼎盛,驰名海内外,分灵遍及台、港、澳和东南亚;是海内外人士旅游观光、谒祖朝拜的圣地,为闽南地区最负盛名的民间信仰活动场所之一。


现存庙宇为民国十六年(1927年)重修,1986年至1990年再次进行全面整修。庙坐北朝南,屋脊剪瓷龙雕,造型各异,其间配有花鸟走兽,体现闽南古建筑的艺术风格。


正殿称“武成殿”,祀三国关羽和南宋岳飞,面阔三间,进深五间,单檐硬山顶,穿斗式木构架。右为“三义庙”祀三国时桃园三结义的刘备、关羽、张飞,旁祀诸葛亮。左为“崇先殿”,奉祀关公三代先祖。


今日三殿并峙,形成结构对称庙宇壮观的建筑群,总建筑面积1294平方米。修复后的殿宇,装饰精美的木雕、石雕和泥雕。


 庙内保存着宋代大儒朱熹手书“正气”和明代书法家张瑞图书“充塞天地”等巨幅名匾,历代泉籍文士名贤之石刻、楹联遍布,文化内涵丰富。


03

第三篇:泉郡天后宫。



泉州是我国历史上海外贸易的最大港口,海上丝绸之路的起始点,也是妈祖信仰文化传播地之一。



泉州天后宫位于泉州市区南门天后路一号,始建宋庆元二年(公元1196年),是我国现存古代建筑中年代最为久远、规格最高、规模最大的祭祀海神妈祖的庙宇,素有'温陵圣庙'之称,也是大陆妈祖庙中少数几个被国务院审定公布的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


现存建筑规模较大,保存较好,仍保留一些宋代构件和明清时代木构。


泉州天后宫



台湾鹿港天后宫赠匾“海邦砥柱”


04


第四篇:玄天上帝八闽第一行宫”南武当“真武庙。“玄武庙在郡城东南石头山,庙枕山嗽海,人烟辏集其下,宋时为郡守望祭海神之所”。——明万历《泉州府志》


朋友说在他家附近的泉州通港西路上有武当山。我起初还以为是说笑,他说带我们去就知道了。


一到地方,就深感神异,若海中神龟般拔地而起的小山之上,一片古榕葳蕤成林如伞盖般枝繁叶茂,真武庙就隐在古榕之间这独守一份宁静。依山而立山门处有一高耸的“武当山”牌坊,庄严精巧。


右侧是一明代古井,名曰“三蟹龙泉”,井水据说依然甘甜如饴,令人望而生津。山门两侧石联为清代翰林庄俊元所写上书:仰之弥高大观在上,过此以往联步而升。


拾阶而登,不到一会就有如神龟巨石背负“吞海”石碑映入眼帘,寓意真武势盛,气可吞海。据说,这是明朝嘉靖的晋江知县韩岳所立。


再走过凉亭,就看到真武大殿,坐北朝南红瓦翘脊,周围古木森森,清幽至极。自宋以来五个朝代,香火长盛不衰。殿正中奉祀三尊玄武大帝,中间的是大帝,是从湖北武当山分炉而来的;左边的是二帝,是本地玄武;右边的是三帝,曾出巡台湾。 


三尊神像造型一致,披发仗剑,铣足踏龟蛇。庙前正中的一把七星宝剑,相传为真武大帝所使。


真武信仰最兴盛的时候,莫过于宋时当时,真武大帝是普遍尊奉的镇妖驱邪的海上尊神。每年春秋两季这里都会举行祭海,祈求商舶往返平安。之后海神妈祖兴起,真武大帝逐渐被代替了。


由宋至今,千载时光,这里依旧香火鼎盛,真武大帝信仰更是延绵不衰。作为福建全省最早供奉玄武神的庙宇,“玄天上帝八闽第一行宫”真武庙也是台湾及东南亚各地玄武信仰的发祥地与传播地,分炉遍布台湾全省乃至东南亚地区,台湾现有的400多座真武庙,多数由大陆分灵过去,而其中相当一部分便是从这座法石真武庙分灵过去的。


1997年,真武庙玄武大帝首次跨越海峡,前往台湾巡游全境42天,成为泉州最早出巡台湾地区的一座宫庙,深受当地无数民众的朝拜。


05

第五篇:诸神海会 共沐神恩。



泉州是个诸神海会的奇妙地方,在历史各个阶段由于战乱灾荒等各种原因,中原先民有过多次的南迁泉州的时期,每次群体的迁移都会带上自己的信仰来到泉州,加之本土神明信仰形成一个内涵丰富极具地方特色的神明体系。


旧时每一村落、街道都奉祀一特定神祇,作为本境内的保护神,俗称境主、社公等。一般建一小庙,内置境主神。


泉州的境主神最富特色,旧时泉州城分36铺94境,每境都有小宫庙供奉境主,宫庙挡境在城中星罗棋布,各路神仙应有尽有。


在旧城的建筑格局的变迁中,有些挡境已不复存在,有些挡境被重建保留了下来。在笔者和朋友入住的鲤城区西街古榕巷15号的容驿艺廊民宿,原先就是古榕境古榕宫的旧址,宫内奉财神赵元帅为境主。


从事“南音”非遗传承的民宿主人得知这段历史后,也说将请赵元帅神像于此间供奉,也表示一种信仰文化的香火传承。还有在内东街二郎巷(二郎境)的二郎古庙供奉二郎神为境主。


相传泉州有个吴姓读书人到四川做县令,年老返乡时,吴县令见位于晋江下游的泉州经常发大水,就将兴修水利的四川灌口二郎神迎来泉州,建此二郎庙。还有在相公巷(桂香境)的桂香宫供奉着相公爷“戏神雷海青”。


在泉州的大街小巷之中,只要你细心寻找,都能发现供奉神明的挡境痕迹。若你时间足够可以在每个巷子的老建筑中细细探究,在街头巷口的阿婆口中重现旧日景象。


声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