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0-6个月宝宝的父母都会遇到的3个问题,你中招了吗?

 依然303 2018-01-08

6个月月龄宝宝的家长最关心3个问题:

一、俗话说,“三翻六坐”,6个月大的宝宝真的会坐了吗?


二、宝宝爱吃手,什么都往嘴里放,这是传说中的“口欲期”吗?该鼓励还是该制止?


三、宝宝会“移动”了,喜忧参半。如何才能给宝宝布置一个合适的玩耍环境?

Q1、俗话说,“三翻六坐”,6个月大的宝宝真的会坐了吗?

宝宝终于到6个月了,“新手”爸爸妈妈们刚刚熟悉了各项业务,度过了手忙脚乱的“实习期”,终于可以松口气了。因为,据说“三翻六坐八爬爬”,6个月的宝宝,正是可以像洋娃娃一样乖巧地自己坐着玩儿的小天使啊!


宝宝能够“坐着”,对一个家庭来说是意义非凡的里程碑——不仅极大程度上解放了爸爸妈妈的双手,而且也呈现了初步的育儿成果。如果宝宝在5个多月,就能够被成功摆成坐着的姿势,家人一定会欢喜地奔走相告:“宝宝会坐啦!咱家宝宝真硬实!”爷爷奶奶们可能会欣慰而感慨地说:“现在的孩子营养真好,发育得真好!”到了6个月,让宝宝每天靠坐一会儿,尽早让宝宝学会独坐,几乎已经成为各个家庭的通识。


关于“坐”,我们仿佛有一个默契的认知:把宝宝放在床上,给他的后背一个支撑,宝宝能够保持坐姿,这就是“宝宝会坐”的标志。再不然,把宝宝放在床上,没有支撑就能够独坐,就是“宝宝会坐了”。

●那么,到底什么才算是“宝宝会坐”的标志呢?是扶坐?靠坐?独坐?还是其他的标志呢?


美国婴幼儿教育资源中心(RIE®)的提供的建议是:当宝宝可以从其他的姿势自主转换成坐着的姿势,这才是真正的“宝宝会坐”了。


一方面,“宝宝会坐”是一个动态过程。是从躺着、趴着等状态,转换成坐的姿势,是“坐起来”的动态过程,而不是“坐着”这个静止状态。


另一方面,“宝宝会坐”的主体是宝宝,而非成人。是宝宝通过自己的努力“坐起来”,而非成人把宝宝摆成了“坐”的姿势。

我们习惯于让宝宝扶坐、靠坐、独坐,会对宝宝产生什么影响呢?


从生理发育的角度来看,宝宝无法从其他姿势自行转换为坐姿,说明其脊背、手臂、臀部等部位的骨骼、肌肉还没有做好充分的准备去“坐”。倘若在这个阶段,成人过多干涉了宝宝的行为,宝宝在成长过程中出现驼背、脊椎压力过大等情况的可能性会增高。


从心理发育的角度来看,6个月的宝宝体会到扶坐、靠坐、独坐的滋味儿后,由于其视觉和听觉的范围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会不断想要保持坐姿。然而自己又无法从其他姿势转换成坐姿,只能依赖成人的帮助,所以极容易产生不自信、不独立的心理状态,不相信自己能够完成这个动作。而且由于无法用语言表达自己想要“坐起来”的诉求,所以很容易产生烦躁的情绪,表现出易怒、哭闹、渴望成人片刻不离的陪伴。

怎么才能让宝宝真正学会“坐”呢?

第一,关注“宝宝会坐”,不如关注“宝宝坐起来”。把“宝宝坐起来”作为这个阶段关注的目标,放弃急于求成的扶坐、靠坐。


第二,相信孩子,提供适合孩子发展的安全环境。相信孩子自己有能力学会坐、爬、走等各项技能,只是需要给他提供合适的安全环境,加以时间、耐心和信任,宝宝自己会去练习如何保持坐姿。


第三,放下焦虑,静待花开。爸爸妈妈努力不干涉孩子的成长节奏,父母的焦虑会极大程度地影响孩子对自己的判断。每个孩子的成长都有自己的规律,在6个月-9个月之间学会真正的“坐”都是正常的。

Q2、宝宝爱吃手,什么都往嘴里放,这是传说中的“口欲期”吗?该鼓励还是该制止?

6个月的宝宝,手臂与手指之间的协作更为协调,手指精细动作也进一步发展,很容易把手或其他物品送到自己的嘴中。吃手,几乎是每个孩子都会经历的自然情况。

●宝宝为什么会吃手?为什么会把什么东西都往嘴里放?

吮吸的需求是所有宝宝天生自带的,婴儿吃手代表着自我认知的开始,他们可能用大拇指或者任何其他手指来寻求自我安慰。而婴儿的口唇是对外界最敏感的感知,本能促使宝宝无意识或有意识地把手中的物品放在嘴巴里感受。

 

●这是宝宝的“口欲期”吗?

“口欲期”是精神分析流派代表人物弗洛伊德在《性学三论》中提及的性心理学理论:婴儿会过口腔期、肛门期、性器期、潜伏期、生殖期等五个阶段发育成熟。这是弗洛伊德理论的基础架构之一,但并不完全适用于婴幼儿的身体和心理发育规律。所以,“口欲期”这个性心理学的理论用词,虽然和宝宝吃手、用嘴巴啃咬物品等有相关度,但并不能等同,更不能轻易下定义“某个宝宝到了口欲期了。”

宝宝吃手,啃咬物品,爸爸妈妈该怎么做?

第一,放松心态,坦然接受孩子的正常行为。宝宝适度吮吸手指、啃咬物品不仅正常,对其成长与语言发育都没有影响。


第二,保持卫生,提供安全环境。保持地面、玩具、手部的干净清洁,经常给宝宝剪短指甲,防止划伤脸部。


第三,适度引导,超过3岁加以干涉。宝宝吃手、啃咬物品,就和学说话、学走路、学上厕所一样,是自然过程,如果爸爸妈妈能够充分陪伴和引导,随着宝宝的成长发育,这种行为在2-3岁前会逐渐减少直至消失。

Q3、宝宝会“移动”了,会手抓玩具了,会往嘴里塞了,宝宝的进步让爸爸妈妈又欣慰又担忧,如何才能给宝宝布置一个放心又合适的玩耍环境?

6个月是宝宝从一直仰卧到发生空间位移的重要时期,自此以后,以往每天躺在床上不能移动的小宝宝,开始不断地以翻身、挪动、试坐等方式移动自己的身体。爸爸妈妈欣喜于宝宝迅速成长的同时,也发现了亟待解决的问题:以前给娃一张干净整洁的床,就基本能解决他所有的吃喝玩乐问题。现在不一样了,床上没东西,担心娃太无聊,还会掉下去;床上有大一点的东西,担心娃翻身会压到;床上有小东西,担心娃会吞下……给宝宝重新布置一个安全合适的环境,成为爸爸妈妈们不得不思考的问题。

●宝宝需要什么样的环境呢?

从身体上来看,100%安全。什么是100%的安全环境?最重要的原则就是,孩子在这个环境中玩耍的时候,你不用担心安全问题。

从认知上来看,有稍许的挑战。一个认知上具备挑战性的环境,为宝宝提供了探索和学习的机会,给宝宝提供适合他们发展阶段的玩具和环境让他们来摸索和学习。

从情感上来看,有利于感情的培养。一个在情感培育上有安全感的环境可以让宝宝放松和信任。


爸爸妈妈怎么给宝宝准备这样的环境?

美国婴幼儿教育资源中心(RIE®)的创始人玛格达·格伯说:“不同于大多数人的认识,一个有区隔的安全房间,能给予让宝宝在安全、熟悉环境中行动和探索自由”。

 

布置一个100%安全的环境,可以在地毯上裹一层纯棉布单,放置在地面上,大人和宝宝都不穿鞋,确保宝宝玩耍时安全和整洁。最好是在有限的有边界的空间内,而不是开放的空间,这样会给宝宝一定的安全感。


准备一个认知上具备挑战性的环境,父母可以根据宝宝的月龄发展,准备相应的有一点挑战的物品,满足宝宝的探索欲望和自信心的发展。比如说玩具球,对于学习爬行的宝宝来说刚好合适,但对于还不会爬行的宝宝来说,已经远远超过了他们的能力范围,并不适合布置给我们的6个月宝宝。


一个能够提供情感支持的环境,是爸爸妈妈的“随时”关注,虽然当他玩耍的时候,你并不一定在和他一起玩,但是他知道,当他需要你的时候,你随时能够提供情感上的支持。这样,他就可以放心地尽情享受独立玩耍和探索的乐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