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工笔花鸟画画法概观

 天马行空_一画 2018-01-08

硕士生:薛美华, 导师:邓益民 教授

花鸟画是中国传统绘画的三大题材之一,是一个较为宽泛的概念,除了本意花卉和禽鸟之外,还包括畜兽、虫鱼、树木、蔬果等。中国花鸟画体现了人与自然生物的审美关系,具有较强的抒情性。它往往通过作者的思想感情,体现时代精神,间接地反映社会生活。其技法多样,以描写手法的精工或奔放,分为工笔和写意花鸟。因工笔画更多地注重写实和细节的描写,所以其按表现技法可分为工笔白描、工笔淡彩、工笔重彩、没骨工笔。

工笔画是以线条为造型方式,以毛笔、颜料、墨为绘画工具材料,以纸、绢或丝绸为画地,运用一定的技法、按一定的艺术法则,施以淡彩或重彩或略加墨染,最终塑造出物化形态。本文依据以上史的线索从工具材料、构图和设色来谈工笔花鸟画画法。

一、工笔花鸟画的开端与发展

史前人类作画,凡能图画的地方,都可作为绘画的底子。如衣裳、陶器表面、岩面、墙壁、地面、木板等。基本技法可分为以线条描画、以色块平涂、线描和色块结合三种类型。绘画颜料一般为矿物质粉末。

先秦时期,绘画底子较史前有所扩展,出现了帛画、漆画底子的应用,我们能看到战国时代的《人物龙凤图》和《人物御龙图》。《人物龙凤图》采用单色描绘,单线与面结合,平面布局。《人物御龙图》以单线勾画形体,运用渲染的方法强调形象的厚重之感。从设色方法上看,画面中多以黑红色调为主,主要是勾线然后用颜色平涂這染。也有少量直接用颜色绘成。绘画颜料承继史前,前期仍以天然石质颜料(石色)为主,后期植物颜料(草色)逐渐得到普遍应用。

中国工笔花鸟画画法概观

秦汉时期,花鸟画布局方式仍以适合性、平面性为主,出现的代表是以织物为主的绘画作品,即湖南长沙马王堆出土的T形帛画。画面内容丰富,描绘了天国、人间、地府三个部分。有神话传说中的人物、神怪、飞禽、走兽,人间生活中的人物、动物、车马、器具,不体现不同形体间的前后空间感,以平面化为特征。绘画底子仍以纺织物为主。用笔、设色仍承先秦,以单线平涂,红、黑等正色为主,少数运用渲染法和间色。画法步骤是先以淡墨起稿,次着色,后以墨线或朱线勾勒。绘画颜料以红、黑为主,除墨以外,其它颜色运也越来越丰富,颜料制作技术不断提高。

中国工笔花鸟画画法概观

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佛教美术的迅速发展,宗教画统治了整个画坛,敦煌壁画可以代表这个时期的佛教画艺术面貌。这一时期人物画占有主导地位,花鸟画只是作为背景依附于人物画中,但花鸟画也出现了新的面貌,有装饰性的图像,也有承袭汉代传统的绘画表现方法,绘画大多采用写实的线描勾勒形象,设色开始由涂刷向晕染过渡了。绘画底子仍以绢为主。作画步骤一般为:先用土红线划出画面范围,再用土红色线起稿,然后晕染,最后用墨线和较深线沿起初确定的土红稿重复勾勒,基本同于汉代及以前的壁画画法。不同之处在于,较多使用晕染画法,以表现形体的凹凸感。绘画颜料仍为石色,少量也有胭脂、蓝靛、草绿等草色颜料。与汉代相比,这时期绘画用色愈来愈丰富,草色颜料和调配的间色有所增加。

隋唐时期,由于贵族美术的发展,花鸟题材多流行于宫廷及上流社会,用以装饰环境及满足精神欣赏需要。隋代在花鸟画方面,并无显著成就的画家和画迹,文献记载寥寥。但在绘画上有了发展,呈现出一派新面貌,为唐代绘画的发展起到桥梁的作用。直到唐代,花鸟画发展独立成科。

隋唐时期,造纸技术的进步和纸业的兴盛,使纸的应用进一步普及。同时,制绢技术的提高和绢的优良特性,使它在绘画应用中仍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因此,隋唐时期的绘画底子,进入了纸、绢并盛的时代。这一时期工笔花鸟画题材主要是以鞍马为主的动物类题材,如韩幹的《照夜白图》和《牧马图》、韩滉的《五牛图》、韦偃的《放牧图》等,体现出画家们的旺盛创造力和细致入微的观察力。边鸾创造出的“折技”画法则是工笔花鸟画在唐代快速发展的另一个重大成果,他摒弃了传统意义上的全景入画,只选取花草中最美的那部分入画,使画家们在绘画创作中能把握主动性。朱景玄在《唐朝名画录》中将边鸾的作品定为“妙品”,称其:“少攻丹青,最长画花鸟。折枝草木之妙,未之有也,或观其用笔轻利,用色鲜明。”隋唐绘画用色已比较完备,颜料种类愈来愈丰富。除石色外,草色颜料及金属色应用已逐渐普遍。

中国工笔花鸟画画法概观

二、工笔花鸟画的兴盛与繁荣

五代两宋时期,花鸟画进入了繁盛阶段。这一时期的绘画底子仍处于纸、绢并盛的时代。五代开始,黄筌精工与徐熙野逸两种画法开始分化。北宋时,花鸟画成为宫廷画院最受重视的门类,黄筌和徐熙所创造的两种画法先后得到提倡,并演变为院体花鸟画的规范法式。与此同时,文人阶层的花鸟画也取得了显著成就,形成了不同于院体的画法风格。南宋以后,院体与文人两种花鸟画各有发展,技法不断完善,共同造就了这一时期花鸟画成就的辉煌。

徐熙善画花竹林木蝉雀草虫之类,常入园圃细心观察,以求取情状,代表作有《雪竹图》。徐熙的花鸟画所用技法,依刘道醉《圣朝名画评》卷三所说:“先以墨定其枝叶蕊尊等,而后傅之以色。”沈括《梦溪笔谈》卷十七云:“徐熙以墨笔画之,殊草草,略施丹粉而己,神气迥出,别有生动之意。”可得知徐熙的画法,先以墨线勾写枝叶蕊芬形体,谓之“落墨”,次傅以彩色。而其设色为“略施丹粉”,比较清淡,以不掩去墨线为度。因而墨线与彩色相互映发,遂使所画神气迥出,得生动之意。

中国工笔花鸟画画法概观

黄筌一生供奉画院,写珍禽瑞鸟、奇花怪石,妙能夺真,风格富丽,代表作有《写生珍禽图》。黄筌花鸟画的技法,沈括《梦溪笔谈》记曰:“诸黄画花,妙在赋色,用笔极新细,殆不见墨迹,但以轻色染成,谓之写生。”这种“妙在赋色”,注重色彩的表现力,即以色掩去墨线,使“殆不见墨迹”的画法,与徐熙画重在“落墨”,“迹与色不相隐映”恰成鲜明对照,从而使作品具有不同于“野逸”的另一种“富贵”风格。

中国工笔花鸟画画法概观

五代黄筌《写生珍禽图》

北宋前期,因“黄家富贵”正迎合了统治者生活上享乐和审美的需要,故以“黄氏体制”为规范,左右的花坛很长时间,代表画家即黄筌之子黄居寀。徐熙“落墨”与黄氏风格呈融合中发展的趋势,代表画家有徐崇嗣、赵昌。黄居寀擅绘花竹禽鸟,精于勾勒,形象逼真。代表作《山鹧棘禽图》的绘画技法和黄筌《写生珍禽图》大致相同。徐崇嗣后来创造新意,画花不墨弮,直叠色渍染,当时号称没骨花。没骨画法,即不用线描画,直以丹粉点染。赵昌以花卉写生著称,尤工赋色,轻清淡冶而能尽花色之娇艳,有别于黄体的浓丽。

中国工笔花鸟画画法概观

北宋赵昌《写生蛱蝶图》

北宋中期,画院花鸟画风格有所改变,出现了崔白、吴元瑜等承前启后的一代大家。崔白花鸟画清淡、疏通的体格与稍稍放纵笔墨以出胸臆的画法,与黄家富贵气象及精工的用笔和傅彩方法有显著的不同,在气格上比较接近徐熙。代表作有《双喜图》。《宣和画谱》称崔白:“尤长于写生,极工于鹅,所画无不精绝,落笔运思即成,不假于绳尺,曲直方圆,皆中法度。”同时他也取黄筌勾线填色一路运用于花和鸟等较细致的部位,是当时花鸟画集大成而变革创新者。在赋色风格上继赵昌的清新秀丽之后又走向素淡雅逸。

北宋后期,出现了众多名传千古的花鸟画大师,其中赵佶的成就和画法最具代表。他的花鸟画大致可分为色彩明艳、精细工丽和粗简朴拙、水墨清淡的两种。色彩明艳、精细工丽的代表作有《芙蓉锦鸡图》、《瑞鹤图》、《腊梅双禽图》等;粗简朴拙、水墨清淡的代表作有《枇杷山鸟图》、《池塘秋晚图》《腊梅山鸟图》等。他的画法继承了崔白风格,重视写生,体物入微,以精工逼真著称。获有“妙体众形、兼备各法”之誉。

中国工笔花鸟画画法概观

北宋的覆亡,造成了宣和画院的解体,但南渡的宫廷画家不久又相继进入临安的绍兴画院,在他们的带动下,南宋画院继承了北宋画院的传统,并有新的变化发展。代表花鸟画家主要是李迪、林椿等。李迪画风接近徐熙、崔白一路。善作大画,也主要采用勾描傅彩的方法,细线描写精致人微,设色则简淡。传世作品有《白芙蓉图》、《雪树寒禽图》。林椿,师法赵昌,其画采用勾描傅色的基本方法,笔法精工,彩色鲜丽,形态逼真。当然南宋时还遗存下不少无款的作品流传后世,如《出水芙蓉图》、《碧桃图》、《疏荷沙鸟图》。

中国工笔花鸟画画法概观

宋代 李迪 白芙蓉图

中国工笔花鸟画画法概观

林椿果熟来禽图

三、工笔花鸟画的没落与萧条

元代由于文人画的兴起,工笔画退居次要地位,墨画、墨禽盛行于世,打破了宋代工笔画全是勾勒填彩的格局。工笔花鸟画方面以钱选、陈琳、王渊、张中等人为代表。钱选、陈琳等花鸟画技法基本是对宋代工致画法的延续,技法方面无特别进步。王渊、张中等的花鸟画是工整的墨笔花鸟,这种画法从勾描到涂染均极工细,主要是用浓淡不同的墨色。

中国工笔花鸟画画法概观

元代钱选八花图卷(局部)

明清时期,工笔花鸟画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绘画以纸为底更加普遍,与绢等其它村料相比己占绝对优势。明初画院一度复兴,花鸟画的创作主要以画院为中心,花卉画多表现为工整妍丽一路,承袭了宋代院体画的画风。代表画家有:边景昭、吕纪。边景昭的花鸟画承黄筌一派,笔法细致,傅色浓艳,亦善用墨。存世作品有《竹鹤图》、《三友百禽图》。吕纪,初学边景昭,并上溯唐宋,主要继承宋代院体画法,作画以工笔重着色为主。作品有《梅茶雉雀图》。明代宫廷院体绘画作风,虽然师自宋代院体工整画法而来,但因受宋元以后绘画“逸笔草草,不求形似”,及以“写”法入画的影响,其画法体格已有了很大变化。

清代工笔花鸟画画家屈指可数,代表画家有恽寿平、王武、邹一桂、沈栓等人。恽寿平继承和发展了徐崇嗣的“没骨法”,有所突破和创新,有“点花粉笔带脂、点后复以染笔”的特点。由于这一时期绘画技法的进一步成熟和完善,使得一部分人开始系统总结古代各门类绘画技法,并编制画谱。其中体系最为完备,对后世影响最大的画谱是《芥子园画谱》。《芥子园画传》一集有设色各法,其中分石青、石绿、朱砂、银朱、雄黄、石黄、乳金、傅粉、调脂、藤黄、靛花、草绿、储黄色、老红色、苍绿色以及揩金、矾金各节,叙述颜料的制作和应用诸法,系统详备,有些确为经验之谈,可为制色和用色入门指南。

中国工笔花鸟画画法概观

四、工笔花鸟画的革新与再兴

清朝灭亡以后,中国绘画并未由此而变得衰竭,相反,它进入了中国艺术史的近现代,它去掉了陈旧的思想枷锁,打破了传统美术一味摹习的局面,又由于东西方文化的相互碰撞,以及大量西洋颜料输入国内,使中国美术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工笔花鸟画的领军人物陈之佛、于非闇以及田世光、喻继高、金鸿钧等不断创新,江宏伟、贾广健、喻慧等推波助澜,使工笔花鸟画无论是在内容题材上,还是在形式技法上,均得到长足发展。

近现代工笔花鸟画家积极的继承优秀的传统技法,同时创造能表现现代特色的新技法。常见的染法有:平涂、分染、晕染、褪色法、积染、罩染 、冲染、粗染、提染、点染、嵌染、通染、立粉、洗染等。常见的特殊技法有揉纸法、粘贴法、针刮法、蜡染法、撒盐法、喷色法、砂纸打磨法、拓印法、渗透法、撞水法、胶矾法、做旧法、晕结腐蚀法、遮挡法等。

五、结论

总之,古人在工笔花鸟画创作中运用的色彩表现法,各具特色,各成面貌。有的喜用淡彩,有的喜用重彩,有的喜用简约的墨色,皆在不同程度上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以及独特的审美视角。随着时代的发展,今天的工笔花鸟画家大都在继承传统的同时,兼容西方现代艺术的观念,加强了色彩语言的运用和处理方法,在色彩的丰富性、冷暖对比及画面整体色调的把握和处理上,与传统工笔花鸟画拉开了差距。只要我们能立足本民族文化,遵循艺术规律,即保留传统,严谨的继承前人的艺术,又能抛开传统束缚,大胆创新,并能做到“师古不泥古”和“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努力探索,用心感悟,就一定能闯出一条自己的中国工笔花鸟画之路。

导师介绍

中国工笔花鸟画画法概观

邓益民

邓益民教授艺术简介

邓益民,西安临潼人,国画家。

现为西北大学教授,校教学督导委员会委员,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系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日本日中书画院艺术顾问,西北大学中国画研究院院长。曾任陕西省“百人计划”评审专家,教育部学位中心评审专家,丝绸之路国际艺术节评论专家,陕西省高等学校教师高级职称评委。

1985年毕业于西安美术学院,后获文学学士,艺术硕士学位。

从事中国画教学和创作工作33年。先后任教于陕西省大荔师范学校、陕西省艺术师范学校、西北大学文学院和艺术学院。

中国画作品入选第八、第九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首届全国中国花鸟画展览,全国黄河画展,第三届中国体育美术展览,第三届中国当代工笔画大展(特邀),等国内外重大展览数十次,荣获美术大奖20余项。在《文艺研究》、《西北大学学报》哲社版、《美术观察》、《西北美术》等期刊发表论文数十篇,公开发表国画作品上百幅,大量作品被收入全国统编《中国画》教材及国内外多种大型画册公开出版。2017年成功策划“当代中国画名家学术提名展”,主编同名作品集公开出版。

近年,受教育部学位中心委托完成对: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厦门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山西大学,曲阜师范大学,陕西科技大学,山东理工大学,鲁东大学,福州大学,西北民族大学的美术学科硕士学位论文抽检和评审工作。

中国工笔花鸟画画法概观

邓益民作品 吉祥童年之五

中国工笔花鸟画画法概观

邓益民作品 大学生系列之课间

中国工笔花鸟画画法概观

邓益民作品 鲁迅讲学在西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