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李镇西30年经验谈:任何教师都能这样写出好文章

 清清不迷涂 2018-01-08

一提起写“论文”,不少教师就有一种庄严感,同时也有一种畏惧感。我曾经也是如此。

刚参加工作时,一想到论文,我会就想到“教育科研”、“教育理论”、“教育家”等令我崇拜的词语,当然还会想到“课题”、“数据”、“变量”、“元理论”、“后××主义”一类令我头晕的东西。

请别误会,我绝对不是否定教育文章应有的理论学术色彩。但是我认为,作为专职教育科研人员的写作与第一线教师的写作应该是有所不同的。前者需要宏观的理论视野和严格的学术规范,而后者主要应以生动鲜活的教育实践(案例)见长。

不少教师看不到这个区别,往往拿专家的写作框架来规范自己,结果要么不敢提笔,要么提笔就生吞活剥“理论”而写得不知所云。年轻时的我正是这样,到后来我对教育写作越来越感到神秘甚至恐惧。

是陶行知、叶圣陶和苏霍姆林斯基破除了我对教育写作的神秘感和恐惧感。

谁也无法否认他们是不但有着丰厚教育实践基础而且有着深厚教育理论素养的杰出教育家。但他们的书实在是“好懂”。

读到他们的著作,我首先是被三位教育家的行文风格和语言特所吸引。特别是苏霍姆林斯基的著作,融真挚的教育情感、生动的教育故事和深刻的教育思考于一体,语言平易,娓娓道来,但又不乏文学的魅力。在读过一些即使硬着头皮读也实在读不懂的教育“理论”著作后,读到这样朴素亲切而富有感染力的真正的教育名著,我每每感慨不已:没有令人仰视的“理论框架”,没有故弄玄虚的深奥术语,通篇只是心灵泉水的自然流淌——教育论著居然可以这样写!

多年前我曾写过一篇题为《教育,可以这样表达》的短文:

能不能用朴实生动的语言表达对教育的理解呢?

当然是可以的。

大教育家孔子的教育思想是用《论语》表达的,夹叙夹议,而又穿插着生动的对话,却成了经典之作。卢梭的教育思想则是通过小说《爱弥尔》表达出来的,作者把自己描写成一个教师,把爱弥儿描写为理想的学生,叙述了爱弥儿从出生到20岁成长和受教育的全过程,从中阐述了作者“自然教育”的思想。还有苏霍姆林斯基,他的所有教育论著,都是用散文的语言表述的,读他的著作,便是听他一边讲述故事,一边抒发感情,一边阐述理念——真是一种享受。还有中国现代著名教育家陶行知,他的教育著作也平易近人,用老百姓的语言谈深刻的教育道理,他还用诗歌甚至儿歌来表达他对教育的理解。

类似的例子还可以举出很多很多。这些举世公认的大教育家,写出的教育经典如果放在今天,恐怕很难被“学术界”承认,但这些平易、生动、洋溢着生命活力的著作,对人类教育发展所产生巨大作用,则已经被历史证明而且还将继续被未来证明。

我一点都没有否认“学院派”的意思。我知道,任何一门学问,都需要科学的表达,因而都需要相应的“范式”——即科学史学家库恩所说的那种从事同一特殊领域研究所持有的共同信念、传统、理论和方法,包括属于这范式的特定概念、术语等等。杜威的《民主主义与教育》、布鲁纳的《教育过程》、皮亚杰的《教育科学与儿童心理学》、巴班斯基的《教育过程最优化》等体系宏大、结构精密、论证严谨、言语平实的教育经典著作,同样给我们以醍醐灌顶、豁然开朗的启迪。正是这些真正的教育大师的不朽之作,构筑起人类教育理论的辉煌宫殿。

但是,除此之外,我们应该允许教育可以有苏霍姆林斯基式的表达。对于普通教师来说,甚至应该提倡这种表达——

教育理念可以朴实地阐释。理念与深奥的术语没有必然联系,与“宏大叙事“也没有必然联系。所谓“教育理念”无非就是隐藏在教育行为背后的指导思想,这种指导思想人人都有,而并非教育专家所垄断。

而且,哪怕是一个教育细节——比如,课堂学生发言时,发言的学生是背对同学面对老师说话,还是转过身去面对全班同学说话,这都反映了教师课堂教学的不同理念。所以,理念并不神秘,因而对教育理念的阐述完全可以也应该平易通俗的,就像平时老师们在教研组讨论聊天一样。“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叶圣陶先生这句大白话所揭示的教育理念以及它所产生的影响,胜过多少博士论文?

教育情感可以诗意地抒发。教育研究和教育实践都不纯粹是自然科学式的操作,它更带有强烈的人文色彩。因此,如果说在自然科学的研究过程中,研究者要保持自己与研究对象的距离,避免主观感情以保证结论的客观性的话;那么,教育恰恰相反,教育者与教育对象应该是溶为一体的,其间感情的流淌、诗意的飞扬,正是我们追求的一种教育境界。

因此,教育论著完全可以让真情实感像泉水一样自然而然地奔涌流淌。“教育,这首先是人学。”(苏霍姆林斯基语)而作为“人学”的教育,离开了人的情感就失去了生命。因此,在教育论著中诗意地抒发我们对教育的热爱、牵挂、忠贞不渝、一往情深,这是再自然而然不过的事了。

教育过程可以形象地叙述。教育者的智慧更多的是体现在教育过程之中,具体说,就是体现在故事中。因此,“讲故事”也是一种教育感悟的表达方式。

在教育家马卡连柯所有的教育论著中,最著名也最有影响的是他那本《教育诗》。在一个个有血有肉、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中,在一个个跌宕起伏、曲折动人的故事里,教育家的教育思想、教育机智、教育技巧、教育情感……全都在其中了。

对于一线老师来讲,坚持写教育日记、教育手机,那怕仅仅是记载自己每一天的教育故事都是很有意义的。如此坚持三年、五年,任何一个普通教师都可以成为真正的教育能手乃至教育专家。

教育现象可以激情地评说。很难设想,一个没有激情、麻木不仁的人,能够同时又是一位真正的教育者。

教育者应该是一个性情中人,各种教育现象都会在他的心中掀起喜怒哀乐的波澜,孕思考于胸中,遣激情于笔端,指点教育,激扬文字,敏锐而犀利,从容不迫而又掷地有声。

评论教育当然首先需要严肃冷静的态度,但这与火热的情怀并不矛盾。理性共激情一色,严谨与热诚同飞。那种追求四平八稳、貌似客观中庸而实则不知所云的所谓“教育评论”与文字垃圾无异。“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义正词严而不谩骂,真诚赞美而不虚夸;酣畅淋漓一泻千里,嬉笑怒骂皆成文章! 

朴实,诗意,形象,激情——我们追求这样的教育实践,也追求这样的教育表达。

我至今依然坚持这样的观点:任何有一个有实践有思考的普通老师,都可以写出好文章。

那么,作为普通教师,我们写什么呢?

一是记录自己平时在教育教学方面的思想火花:一次联想、一回顿悟、一个念头、一缕思绪……都可以以随感、格言的形式记下来。

二是教育笔记:在课堂教学、学生教育或班级管理中成功或失败的做法,对“特殊学生”的跟踪教育等等。

三是教改实验报告、学生心理调查报告、班主任工作总结等材料(千万不要把这当成了领导摊派的负担,而应该看成是主动梳理自己实践的机会)。

四是根据自己的工作经验或体会写成的相对比较正规的论文

在这四类文学中,前两类一般是写给自己看的,而不是为交流、发表而写,其主要目的既为练笔,也为积累;后两类文字则可以在校内外交流或试投报刊,这是使自己的科研成果被社会承认的一种形式。

当然,写作也需要一定的文字表达能力。有些教师往往正是以自己不是语文教师为理由而不愿提笔。其实,我们不是写小说散文诗歌,而表达自己对教育的感受,只要感情真实,内容实在,条理清楚,语言通顺,就可以了。应该说,这些要求对于经常练笔的教师来说,是不难达到的。

下面是我在我校论坛上随便选取的一则随笔——

记住每一个学生的名字

今天是开学的第三天,课是在下午第一节,因此有足够的时间在上午把作业批改完,批改作业时发现有好几位同学的作业都不合格,有的是书写不合格;有的是没认真读题,当然就做错了;还有个别同学是学习态度不端正……

走进教室,科代表已将作业本发给同学了,我只好凭印象点评问题严重的学生情况(主要是学习态度不够端正的),于是我大声的念名字,念到第二位同学时,话音未完,班上许多同学都笑起来了,甚至还有甚者哈哈大笑……

本来很严肃的事情却一片华燃,我当时觉得很尴尬,甚至有点生气……幸亏我反映还算快,也跟着笑起来,学生看着我表情的变化,就有几位同学悄悄说:“你把两位同学的名字合起来念了,并且忙告诉我应该是某某。”我忙当着全班同学的面向那位同学道歉:“对不起!”

这件事给我触动很大。我在以往每接一个新班,我都会用很短的时间去记住每一个学生的名字,并且很快把学生的名字与本人对上号。

记得2005级5班,在初二接这个班后,我在二十天内不仅把学生的名字与学生本人对上号,而且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了个案分析,可以说对学生了如指掌!结果是赢得学生的喜爱和尊敬,他们用优异的学习成绩回报我!

可这个班在上学期我已代了一个多月的课了(虽然当时我上了三个班,的确很忙。),我今天还是叫错了学生的名字,虽然我已经道过歉了,可我还是有些难受,决定课后再找那位同学谈谈!并且在以后的两个星期我对这个班的同学进行了学情分析,了解到有些学生学习方法不当、有些学生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态度不端正,等等,我都一一与学生个别交谈,帮助学生解决问题,鼓励学生不断努力进取!在交谈中还知道学生对我能给叫错名字的同学道歉很感动!他们喜欢这样的老师!

记得有这样一段话:“教学讲究情感互动。记住名字,看似一件小事,但要知道,一个老师不用花名册,第一节课就能把学生的名字脱口而出,对学生的心理是很震撼的。你是老师,你就得用心去打动学生,学生才会尊重你。这是教育的功力之一。”

这是我校曾秀芳老师写的很普通的一则随笔,说的也是一件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事。然而,曾老师由开学之初记住孩子的名字想到师生关系,想到教育效果,有朴实的记叙,有真实的感想。这就是教育随笔。每一个老师不都可以这样的随笔吗?

所以我反复说,教育写作并不可怕,一切有教育实践体验的教师都可以拿起笔,一切来自教育的真切感受流淌在纸上,都能成为好文章。       


来源丨镇西茶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