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终于毫不犹豫的退出了同学群

 zopoba395 2018-01-08

文:苗运强

思虑再三,我终于毫不犹豫退出了那个食之无味的鸡肋同学群。如果,把“同学群”比喻成为旅途的一处风景,那么,如今我连回望的力气都没了。

高中毕业那年,我们在照毕业留影的时候,同学们有这样一个约定,以后每十年,我们大家就见一次面。后来,有的落榜,有的复读,有的外出打工,有的隐姓埋名远走他乡。当初60多人的班级,变得支离破碎,再加上电话和手机没有普及,直到春节前后,我所能正常联系上的,就六七个人。

大上个月,老同桌偶然把我拉入了同学微信群,时隔20多年,能在微信群里再次“相聚”,真的很感谢网络和科技的力量,又能“看”到了昔日的老同学们,心里既激动又兴奋,虽然有些名字变得已经非常陌生,但在其他人的点拨和过去合影的启示下,记忆的闸门顿时被慢慢打开,当晚,我和很多朋友直接或间接的交流,一直到深夜,我似乎有了找到家一样的感觉。

可是,自从加群到现在,加起来才56天,我决定要退出同学微信群了,这里,我想说下原因,同时,也期待其他的同学群要引以为戒,不然,这份留在心底的永恒,也会象被风吹散的蒲公英一样,悄悄地飞离你的视线,甚至连心里最起码的记忆仓库里的温馨,也被现实摧残的不留痕迹。

事实上,和老同学交流的内容,最初无非是“现在哪里,什么职业”、“几个孩子了”“目前生活状态”“学生时代的窘事”等等,剩下的内容,无非是鸡毛蒜皮的小事,骂街的,发黄色图文的,开不入流玩笑的,抱怨社会的,满嘴跑火车的,这样喧嚷和嘈杂和其他微信群并无二样。

生活的路上,总会遇到N个团队,规模有大有小,彼此相处的时间有长有短,哪怕是胡乱拼凑的旅行团里,我们也会结识一些人,在一段时间里彼此朝夕相处。但是,这些都与友谊无关,是否曾经在一起,是否长期地共事,都和友谊无关。

真正与友谊相关的,是三观以及与三观相联系的某些人性元素。

而,我加入的同学群,却与我最初的构想,渐行渐远……

说真的,以下几项事情,我实在难以忍受,只好义无反顾地逃离。

第一、无法忍受的沉寂

刚刚加入同学群时,里面的气氛非常轻松友爱,但过了一周后,就归于了沉寂,除了当初的那点记忆外,似乎很难再找到共同的话题。纵然如此,鉴于往日同学的情分和面子,也只好彼此迁就着。偶尔也有些人不甘于静默的状态,一旦有个别同学退出,群里的气氛就变得格外难以忍受。

第二、在同学面前的装B

一个人无论混得有多牛,都不要在老同学面前装B,这是一个秘而不宣的真理。但我们群里的某同学开公司成了土豪,只要在群里上照,无非是自己汽车的标志,豪宅的内景,吃大餐的内容,偶尔还会写几句蹩脚的英语,以证明在海外旅游,甚至在哪里如厕,都想让每个人知道。大家毕业以后,每个人在社会上都不同的位置,对于缺乏的,要尽量帮补,即便不能相助,也要有一些温暖人心的话。对于那些动辄就“炫富” “自以为是且自私冷漠”的老同学,除了讨厌之外,实在找不到其他的词汇形容。

第三、喜欢分享的转载狂

对于一些比较启迪人心灵的文章,偶尔分享给大家也不为过,可是有些人不管青红皂白,不管天文地理,也不管宗教哲理,一篇接着一篇,几乎占据了同学微信群一半以上的内容,让人的视觉时时有被强制的感觉。

第四、拉广告、帮忙投票点赞、搞推销

“完美产品不错,用用看吧”、“买份商业险吧,总不能光顾着赚钱亏待了自己”、“麻烦看看我的淘宝店吧,老同学一律进价供应”,诸如此类的宣贯,让人目不暇接,情谊场变成了利禄之地,还有,帮助投票、帮忙点赞,帮忙关注,帮忙转发,帮忙打开阅读,帮忙捐款,帮忙……,受够了。

第五、政见不同的操戈论战

最近地震频发的原因,快递小哥事件的深层探析,甚至南海问题,信仰问题,养老问题,养生方式,都成了彼此争论的内容,有人甚至底线尽失,口无遮掩动起“粗”来,一句话伤害一大群人。我想如果是面对面,都有可能会打的头破血流。

这也许就是现实的同学微信群。离开校门,经过二十多年的岁月雕琢,每个人的生活轨迹都发生了彻底的改变,这个背着压力负重前行的年纪,已经和当初的懵懂少男少女判若两人了,每个同学的现在,已被生活的真实切片的面目全非。学生时代默默无闻的,也许如今在同学群里喜欢高谈阔论;学生时代滑稽可笑的,也许如今在群里静默无声。

这,就是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变化。

此刻,我忽然想起鲁迅先生在《故乡》里的一句话,我想到希望,忽然害怕起来了,我和闰土之间已经有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虽然很多的共性成为我们同学微信群结合的枢纽,但更多的是:我们生活的圈子的,已经没有了多少的交集。

说到这里,就不能不提热映中的电影《芳华》。作为一部回忆青春的作品,我想,编剧严歌苓和导演冯小刚想传达的一个重要理念是:活在集体中,保持你自己,不要对这个集体寄予任何不切实际的奢望,你只能和你的同类续写人生,其余的都是浮云。

学生时代那种单纯无暇的时光,是非常值得追忆的,但此刻的我,已经决意退出了。好友(学生时代的班长)在第二天就问我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我回答说,没有什么,工作压力太大了,孩子也不听话,我必须解决眼前的烦心事,先把自己和家庭理理顺。

同学群就像阑尾,有它可以,没它也罢。总拿同学群说事儿的人,不是还滞留在校园未断奶期,就是另有其它目的。

请大家原谅我的大实话……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