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思而不学则殆?尼采说不

 hyxz_ljf 2018-01-08

《当尼采哭泣》是我最近在看的一部小说,作者是美国心理学家欧文·亚隆。故事的主人公是著名哲学家尼采和19世纪欧洲最负盛名的医生布雷乐(弗洛伊德的导师)。历史上,这两位主人公确实生活在同一时期,但并无交集。小说虚构了尼采找布雷尔看病的故事,故事情节并无太大的起伏,但人物对话很精彩,是两位大师的思想交锋,对人性的认识尤其深刻。

在所有的西方哲学家中,唯一读过的只有尼采的作品。

很多年前,读周国平的《尼采:在世纪的转折点上》,受到很大的震撼,感觉进入一个全新的世界,获得了看问题的全新视角。说实话,书的具体内容已经完全不记得了,但看书时的激动至今还记得,看完以后一边后悔看得太快,一边遗憾周国平写得太少。我觉得那是周国平写得最好的一本书。

因为周国平的这本《尼采:在世纪的转折点上》,所以后来去买了尼采的《悲剧的诞生》,也是周国平翻译的。但这本书我真的没看懂,每一页都要反反复复读好几遍,每一个字都认识,每一句话都理解,但连起来就是不理解。这样痛苦地读了五十多页,终于放弃了。这就是我读过的唯一的西方哲学著作。

此后,再不敢读哲学。

在莲外的时候,有个新分配的社会老师,读过很多西文哲学著作,对各个流派的哲学思想了如指掌,在她面前我自卑得无地自容。

有好几次想买海德格尔与萨特的作品来读,因为通过很多间接途径了解到这两位存在主义大师的哲学思想,觉得值得一读,但终究没有买,怕重蹈读尼采的覆辙。

暑假里,受浙师大人文学院的邀请去做一个关于名著阅读的讲座,接待我的居然是一个心理学专业的老师,吃饭的时候不知怎么就聊到了哲学的话题,我说我只能读《尼采:在世纪的转折点上》这样的作品,读不了《悲剧的诞生》这样的作品;我说我不愿意读纯娱乐的肤浅作品,但又读不了晦涩艰深的作品。于是他向我推荐了这本《当尼采哭泣》。

故事中的尼采视力极差(我不知道真实的尼采是否是否真的如此),已经到了几乎无法阅读的程度,但尼采说,这不是坏事,减少阅读可以使他的思想保持独立而不至于受其他哲学家的影响。哈!尼采总是这样语出惊人,他大概不知道孔老夫子早就下过“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样的经典论断。知道又怎么样呢?尼采是从来不愿意屈从他人的,他只愿意服从自己。

在读尼采的这一段话之前,我从来没有怀疑过“思而不学则殆”。读完尼采的话,我突然对自己写论文的方式释然了。

我写论文的灵感基本来自课堂,写论文之前从不查阅相关文献,论文里也极少引用名人名言。我一直认为这种做法是错误的,因为导师教过我写作之前应先查阅文献,看看同类课题人家有哪些研究成果,要在别人的研究成果上有所提升。

我很想按导师说的做,可是一直不成功,因为我每查一次文献就放弃一个选题。要么是发现自己的想法人家已经证明了,要么是发现自己的想法早就被人证伪了,要么是看了文章完全忘记自己想写什么了。

我终于不必纠结于自己的写作方式了,尼采为我撑腰呢。

但是尼采是天才,我是吗?

也许于漪老师的备课方式更值得学习。于漪老师的备课要进行三轮,第一轮只读课文,不读任何参考书;第二轮查阅大量资料,参考他人教案,然后修改自己的教案;第三轮是课上完之后,根据课堂教学的实际效果,再对教案进行修改。这样的做法既保证了自己的独立思考不受干扰,又能借鉴他人的优秀成果,不至于沦为井底之蛙。

写论文不也可以这样吗?尼采令我解脱只不过是我偷懒的借口罢了。

别学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