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代巨富王永庆的成长之路:从卖大米到身价516亿 你有什么启发

 司马庄中心小学 2018-01-08

在上世纪三十年代的台湾,王永庆因为家穷读不起书,十五岁便出去给卖米的粮行当学徒,一年后自己单干。但当时的情形不容乐观,在这个不大的县城,有着近30家米店,王永庆的店开得最晚,规模最小,也没有知名度。

当时的王永庆很年轻,能吃苦,于是乎起早摸黑,挨家挨户的推销卖米,但实际效果却差强人意,吃力不讨好。试问一下,一般人会去买这种小商小贩推销上门卖的米吗?

于是王永庆改变策略,开始在米的质量上下功夫。那个时候由于技术等客观因素,大米里面掺杂着很多小石头、谷粒、碎片等等。虽然司空见惯,但并没有商家愿意在这上面下功夫,王永庆于是把米中的杂质剔除出去,最后大米的质量开始领先同行。于是一传十,十传百,王永庆的生意迅速起飞。

然而王永庆并没有满足于此,他发现有很多老年客户,一个人背大袋大米非常费劲,于是王永庆又推出送米上门服务。这项服务大受欢迎,毕竟谁也不愿意背着米袋走很长的路。

王永庆并没有像常见的那样,仅仅把米送到门口,拍拍屁股,茶也不喝就走了。而是提供“倒米进缸”服务。如果米缸有陈米,将陈米先倒出来,再把新米放进去,然后陈米放在上层,这样陈米就不至于放久变质。

王永庆在送米过程中,还会统计米缸大小、多少人吃饭、几个大人、几个小孩,每人饭量如何,并将此数据记录下来,预估该户人家买米的大概时间。不等顾客上门,王永庆就在合适的时候将相应的米送到客户手中。

1942年,王永庆结束卖米,利用10年的积蓄在新店老家购买50亩土地,成为一位小地主。从此开始了一代巨富的成长之路。

这样的发家史,你有什么感受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