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91岁老人在银行被骗100万?真相惊呆所有人

 北北的fish 2018-01-08



近日,

“91岁老教授去银行捐款被误以为受骗”

的新闻火遍全网,

这细细说来是一个“乌龙”,

但是在严冬中,

它却透着无限的暖意。


一场暖心的乌龙


 

12月25日下午,一位91岁的老人在

一位学生与基金会老师的陪伴下

来到了中国工商银行,

他打算转出自己户头里的100万。


银行工作人员听说91岁的老人

要转出这么一大笔金额,

怀疑老人受骗了。


他们喝退了老人随行的人员

你俩后退,我们单独跟老爷子说话

老先生,您有孩子吗?

他们都知道吗?………” 


这位老先生说:

有个儿子在美国,

还有个女儿在英国。


银行工作人员更怀疑老人受骗了,

就在他们打算报警时,

这两位随行人员拿出了一篇关于老人的新闻报道,

银行工作人员这才相信了他们,

为他们办理了转账手续。


这位老人究竟是谁?

汇这么多钱又所为何呢?


原来,

这位老人就是新闻史学界的“泰斗”,

中国人民大学荣誉一级教授,

方汉奇





陈昌凤教授事后在自己的微博上发出了这戏剧性的一件事。


事后,银行针对此次事件进行了回复,并表达了对方教授的敬意。


方教授这样的高龄,金额又是如此巨大,作为经办银行在处理时当然要慎之又慎。敬佩方教授的善举,也由衷祝愿这笔捐款能为新闻传播学科发展建设发挥重要作用。



一生节俭,独对“新闻”例外


今年9月,

方汉奇教授获得了

被视为中国人文社会科学领域最高奖项的

吴玉章人文社会科学终身成就奖”,

奖金100万。


12月24日,

方汉奇教授决定捐出这100万设立基金,

用于支持新闻史学、新闻传播学研究。


这辈子得过一些奖,

没得过这么大数额的奖金。”

方汉奇教授说,

老校长吴玉章曾当面勉励他

做好新闻史的教学,

因此获得吴玉章终身成就奖

对他而言有特殊的意义。


在学生们眼里,老教授勤俭节约。

如今虽已91岁,

每天他却还到食堂打饭吃


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从事新闻教育工作,

方汉奇每月仅有104元的讲师工资,

一拿就是25年。


他说他不会理财,但量入为出,

所以也不差什么钱。


学校十几年前给他分了一套房子,

只有使用权,他就安心埋首书斋做学问。

“北京的房子很贵啊。”

他对此很满意,房子在校园里头,

步行到新闻学院办公楼只要三分钟,


“学生要来找我、

需要开个会什么的都很方便。”


但就是这么节俭的人,

却毫不犹豫地把这100万全数捐给了基金会,

用以支持全国的新闻学事业发展。



一生一事



作为新中国资历最深、

教龄最长的新闻史学家,

方汉奇心心念念的都是新闻史学科的发展

和人才的培养

“新闻史有那么丰富有趣的事儿,

如果老师还讲不好课,那可要打板子。”


有学生谈起方先生的课,用八个字形容:

满座叹服,惊为天人


他讲梁启超,

随口就可以背出一篇千字政论,

一边背诵,一边踱步,兴之所至,旁若无人;


他讲邵飘萍,正史、野史,大人物、

小人物,大事件、小事件,

娓娓道来,举重若轻。


我没有多大天分,

只不过在积累上舍得下一点笨功夫而已。”


方汉奇自嘲“底子薄”,

做学问并无捷径,唯有整天泡在图书馆恶补。


在半个多世纪里,

他曾做了10万张学术卡片,

密密麻麻地摘录了各种报纸

和书籍上搜集到的有关新闻学方面的资料。


正是这一张张学术卡片,

为他织就了一张立体庞大的知识网,

写就了中国新闻史研究最权威的工具书

和教学参考用书。



行善事,

节俭一世,

首次“奢侈”为爱事。

 

钟一事,

潜心治学,

专研新闻传播史。


致敬!为方汉奇老先生点赞!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