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方汉奇的智趣幽默

 hab图书馆 2023-07-28 发布于河南

文/侯爱兵

方汉奇这个名字在我国新闻界可以说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作为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很多人尊称他为“方先生”。方汉奇是新闻史大家,也是公认的幽默大师。

一次,方汉奇应邀到清华传播论坛开讲。一上讲台便幽默地说:“我先立身站直,跟大家见见面,因为我个儿太矮了,坐下来就看不见了。20世纪70年代以前我的身高是160厘米,2000年后缩减为157厘米。我的头发已经花白,但我不用染,一来没有乌纱帽,二来不怕别人说我老,不必自欺欺人。”话音刚落,台下便爆发出热烈的掌声。

方汉奇研究了一辈子新闻史,著有《中国近代报刊史》《中国新闻事业通史》等。人们将他的《中国近代报刊史》和现代著名新闻学家戈公振的《中国报学史》称为中国新闻史领域的“两座高峰”,但他却不这么认为,他说:“戈公振是高峰,我只是个小丘陵。他是奠基人,我只是做了一点后续的工作。一个学科需要有历史的传承,我只是历史长河中起传承作用的一个小链条。”

比起皓首穷经地做研究,方汉奇更享受的还是三尺讲台。他风趣地说:“上课就是宪法,是最大的事儿。上好一堂课,一个星期都很痛快;如果上砸了,一个星期都难受。要当好老师,就要先当好学生。给学生一桶水,老师要准备十桶水。上课就像打仗,要有一定的纵深,不至于因一点被'突破’,造成全线'崩溃’,有了纵深,才能擒纵自如,可进可退,才能'东方不亮西方亮’。”方汉奇课上得好,在人大新闻学院是出了名的。学生形容他:“丝丝白发都是知识。”

刘泱育教授以方汉奇先生的学术之路作为研究对象,写就了《方汉奇传》。在该书出版座谈会上,方汉奇不失幽默本色,开玩笑道:“我只是显微镜底下被研究的一个小动物。如果刘泱育的这个成果得到公众的认可,那都是他的功劳。他跟屠呦呦研究青蒿素一样,我只是青蒿素。”引得在场的同行和弟子们放声大笑。

方汉奇的弟子、清华大学新闻学教授陈昌凤用一句话描述了导师睿智风趣的一面:“亦庄亦谐方人生。”此言不虚!(发于《演讲与口才》2023年14期)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