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于今天上午,在人民大会堂举行。2017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共评选出271个项目和9名科学家。 南京理工大学 王泽山 院士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病毒预防控制所 侯云徳 院士 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每年评审一次,根据2017年5月发布的《关于深化科技奖励制度改革的方案》,三大奖每年授奖总数不超过300项。 据了解,今年有7名外籍科学家获得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今年的获奖成果凸显国家战略需求,粮食安全、疾控防治、资源利用和国防建设等领域均有所斩获。 上世纪80年代,他率先攻克了废弃火炸药再利用的关键技术,解决了我国每年上万吨报废、退役火炸药的处理难题,90年代,他又着手研究如何降低武器对环境温度敏感性这个世界军事难题。
爆炸试验现场往往在条件十分艰苦的地方。冬天要去挑战严寒,夏天又要去挑战高温。82岁的王泽山被学生们戏称为80后,他甚至比年轻的学生还能抗。 “那边的环境大概是零下十几度,像我们年轻人过去,贴上暖宝宝,披上军大衣,冻得感觉腿脚都麻了,但是王老师跟我们身上一样的环境,一样坚持在一线。”
作为我国传染病防控体系的技术总师,侯云德最为刻骨铭心的就是2003年的非典疫情。由于当时我国的传染病防控体系还十分薄弱,非典来袭的时候卫生部门也束手无策。吸取非典疫情的惨痛教训,依托各级卫生医疗站,侯云德带领项目团队,迅速构筑起了我国现代传染病防控的技术体系,在2009年的甲流防控中打了一个漂亮的翻身仗。
作为我国传染病防治科技重大专项的专职技术总师,侯云德领导专家组设计了2008至2020年应对重大突发疫情的总体规划,重点布置病原体快速鉴定、五大症候群监测、网络实验室体系建立的任务,成功应对了近十年来我国的历次重大疫情,全面提升了新发突发传染病的防控能力。 “他在我们国家多次的重大疫情当中他是一个拍板的人,他是一个指导的人,他是专家委员会的主任,他是坐在火山口上去扑灭火山的人。” 自1999年设立以来,共有27位科学家登上了我国科技界的最高领奖台,被授予了“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来源:CCTV4中国新闻、央视新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