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喝茶之道折射做人之道--刘辉

 老北京的记忆 2018-01-08

京味儿散文:

喝茶之道折射做人之道

        【原创】京味儿散文:喝茶之道折射做人之道 【原创】京味儿散文:喝茶之道折射做人之道 【原创】京味儿散文:喝茶之道折射做人之道

                                                 (图片来自网络)

                   【原创】京味儿散文:喝茶之道折射做人之道

                                          (博友郭雪聪提供) 
        

老京人见面打招呼,少不了:“吃了吗?您呐”!“喝了吗?您呐”!——您要是不当回事儿没言语声儿,保不齐挨切刳。言谈话语里带着,“学问是大了,谁都不爱搭理啦!”脊梁骨后身儿当妈的训斥小不点儿:“可别像这位爷,没啥眼力价儿。”人说了京人虚,净瞎咧咧。可别这么说,叫老人听见麻烦大了。惹着那位混不吝的爷们儿,活该挨几句京骂。

 吃了吗,咱就不说了。喝什么?那就是北京人的习好了。

 京人好茶,多年的规矩。您要非说老北京讲究还是将就,那就看地处啥世道啥身份了?知书达礼之家,繁文絮节少不了。茶具那一定是地道的瓷器,茶叶那可是专门的备置,茶座说不准也延续了几老辈子。碰上大多数大杂院人家,粗缸子,大瓷碗,“咣咣咣”几口见底儿,牛饮痛快了再言其他。

 前门大碗茶,历经春秋多年,依然二分钱一大碗。您说,他是赚钱?还是赚吆喝?刨去“海纳百川”的意义甭说;说白了,不就显着北京人好客情儿,见面不栽面儿的礼数不是?暗地里赔钱找补,谁难受谁知道。

 总而言之,言而总之,喝茶习惯、待客习惯,上茶为礼,那是头一位迎客敬客的规矩。讲究点儿的,问客需红茶绿茶花茶?再问龙井碧螺春大红袍铁观音?再再问张一元吴裕泰庆林春?即使是马连道大拨儿批发来的也得瞒着。将就点儿的就随意了,大壶招呼,大把茶缸子沏满喽,算是心诚。

 规矩一些的人家,还是讲礼数。敬茶:要起身双手慢倒,只倒七分为好。喝茶:忌讳大口喝干,喝茶出声儿,叫人笑话。接茶:貌似起身,以示敬意;指曲微叩,以达谢意。再有些条件,顶级好茶一定备些好茶具好茶杯,那就可以赏茶。看茶叶生命升华,看茶叶千姿百态,看茶叶欲说还羞,看茶叶上下起舞-------

 滚烫的水浇落,无数茶叶一下子被激活。像兰花、像雪花,像思绪、像空间;像春趣、像舞姿。方寸之间,诚然一种说不出的奔走相告的快乐。杯中自有春天的萌动,夏日的热烈,秋午的繁赢。一切过去,此时的茶叶精灵会静静期待。留下缕缕清香,任主人客人享受一种氤氲中的快感。

 吃茶原本与求佛是贯通一体的,一切皆为心悟。茶味好不好?众说纷纭。苦味、香味,自从心出。人之有感:“人心就是茶”,茶就是当下一颗心。茶是一种禅意,一种物我合一的境界。吃茶,自悟到心静心净的意味;吃茶,体会到人生的挫折曲回与顺畅快达总是那样风云际会。

 喝酒,越来越可浓烈,或者产生一种莫名的冲动甚至忘乎所以。喝茶,可以使人宁静使之陷入深邃,或剥离或剔除些繁杂枝杈,保持着一种思考与凝重。当然,还得因人而异。

 卖弄仅仅是茶叶的品质,忽略品茶的心理过程,只会知道表皮中的魅香。大口大口地解渴,那只是茶最最基本的效用,与“人茶合一”无关。

 做人应该像茶:甘于寂寞,可以藏匿数百年而不张扬。勇于奉献,生命的精彩处在于最后的杯中舞蹈。默默无闻,没有炫耀、没有张狂、没有目空一切的态势。茶叶的本事还可以不断被挖掘被认知的。比如健身;比如美食;比如治疗;比如------,没有穷尽。

 这就是悠久绵长的中国茶文化,渗透到人心人身骨子里的文化记号。当前茶文化有意无意间的忽略,兴许也是一种狂浮社会的现象。

 我看日本茶道,也就是一种茶技艺的表演方式。与普遍叫这道那道的,别无二致。把味器皿的奢侈,把味品茶的缛节,把味过程的繁琐尽情演示,除了彰显岛国能继承精髓再就是披上华丽的文明外衣。哈哈!此番一段言辞,就算是我羡慕嫉妒恨的呓语。因为我心胸狭小,茶文化本是我祖宗先创造的。他国茶道,纯粹是拿来主义!

 文军2012·3·20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