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休闲农业模式不断更新,形式也多元化,内容上上也爱不断的推陈出新。但无论是田园综合体、美丽乡村、休闲农庄还是家庭农场,休闲农业是以农业为基础,以农民、合作组织、企业等为主体,依托农村生态环境、田园景观、农业生产设施、农耕文化等丰富资源,满足人们食、住、行、游、娱、购等功能。随社会的进步,消费的升级,休闲农业又融合了商、学、养、闲、情、奇等功能。休闲农业的顶层设计,无非就是将这些问题集中并加以解决。 “食”。都说民以食为天,但凡有人活动的地方,都离不开吃。若饮食做得有特色,味道迎合消费者的口味,抛开其他项目,光餐饮这块就能吸引大批食客前来体验消费。典型的案例莫属于经久不衰的袁家村,在袁家村各色各样的美食文化中,整个村子你找不出两样一模一样的美食,这也是袁家村之所以长期火爆的原因之一,拒绝复制,拒绝与邻居抢生意,而是相互抱团取暖,将优势发挥到极致。 “住”。没有提供住宿的休闲农业,就谈不上真正的休闲农业。若一个休闲农庄没有住宿功能,只能说这个农庄很一般,与客户之间没有粘性。我们都知道,做休闲农庄,能留住客户的时间,就等于留住了客户的消费权。另一种说法是,没有住宿功能,只能说明农庄运营能力有限,还不具备让游客起到休闲的目的,不足以称之为休闲农庄。前阵子各式各样的民宿层出不穷,类型也别具一格,确实能给游客起来放松身心,休闲度假的效果。 “行”。都说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休闲农庄不一定要遥远,只要规划设计到位,也能满足游客的心境。或许你的庄园某一处不起眼的设计或建筑,能勾起游客的共鸣与情感投入,游客就会为此买单。因此,除了吃住,庄园还需打造些“景点”供游客观看游玩,这些“景点”不一定设计得五彩斑斓花枝招展,只要用心设计,适当投入一些情感与情怀,游客便能感受得到。农学谷谷风老师曾这样描述:建设者在庄园投入几分,游客便体验到几分。 “游”。游客来到你的庄园,最主要的还是游。这就需要庄园建设得有特色,设计出一些有别于城市建筑的项目,让游客体验乡村文化,体验田园生活,而不是一味的钢筋水泥式的围墙。 “娱”。农庄有什么好玩的项目?这才是大部分游客所关心的问题。看到别人做采摘,也盲目在庄园增加采摘项目,也不管农产品是否合适做采摘体验,采摘是否能给农庄带来收益,这是许多农庄的运营不佳的根源。农庄的娱乐项目,不仅仅是采摘,太多娱乐化的项目可以植入到农庄中,比如体验农耕文化(插秧等)、自然亲子教育、自然知识竞答等等,这些都是增加庄园附加值,提升游客粘性的体验项目,而且可重复消费。 “购”。在游客走之前,要任强游客心甘情愿地买走农庄的产品。怎样才能让游客愿意花钱购买?首先产品自身需要升级,在包装设计上要有别于市场,产品只有在你的农庄才能买到,体现出产品的独特性。国家也在鼓励发展农村“后备箱工程”,要让游客有东西带回去,才是庄园成功的标准之一。 休闲农业的顶层设计,就是围绕食、住、行、游、娱、购、商、学、养、闲、情、奇这十二大方面展开,根据区域功能划分,量身定制各自的面积、风格、位置、功能等。 总之,不论项目规模、主题定位怎样,顶层设计都应从游客体验本身抓起,为消费者提供高品味、多层次、全方位的休闲体验。这样打造出的休闲农业园,不仅特色鲜明,更要让游客“流连忘返”。 ------------------- |
|
来自: 昵称44499612 > 《待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