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王安石与金陵蒋山赞元禅师的因缘

 缙云明月 2018-01-08

 今日翻阅<禅>杂志,2010年第一期"新年寄语",有王安石与金陵蒋山赞元禅师的因缘.再三看,以为甚好.然后查阅,选录如下:

翻译:《指月录》记载说:蒋山与王荆公年轻时就交游密切如兄弟,荆公曾向蒋山请教禅宗要旨,但蒋山不作回答,再三追问,蒋山才说:你要获般若智慧,有三大障碍,但也有人禅的一种资质。荆公说,那么请您详细讲讲,蒋山说,你志向和意趣十分远大,与世俗的缘分也很深,这种情况下必定以天下为己任,怀着经世济用之志,不能充分发挥。那么心中就有不平。以未平之心,持经世济用之志,又怎能达到一念万年的旷寂境界呢?这是障碍之一。其次,你性格急躁,容易发怒,这是二。再次,你崇尚学问,而对于佛道不甚了了,这是三。但你象行脚的头陀那样甘于淡泊,对于名利象脱发般漫不经意,然后再加上教理的学习,那么就可以有提高了。荆公再拜表示接受教诲。后王安石人阁拜相,荣耀腾达时,蒋山也并未出山。而后安石罢相归来,船到江宁时,已是半夜时分,蒋山出迎,也不过是一揖而退。安石坐于客厅的东偏角,跟来的下属和宾朋满座,荆公四视后问禅师何在,侍者答:已经去睡了。后安石隐居于定林山,在山中来往。凡觉得心情烦躁时,即去拜访蒋山。两人默坐终日而散。

 

【转帖即为法布施,功德无量】出处参考:http://www./article-532321-1.html

 

原文:...王荆公与师游如昆弟。问祖师意旨。师不答。公益扣之。师曰。公般若有障三。有近道之质一。更一两生来。或得纯熟。公曰。愿闻其说。师曰。公受气刚大。世缘深。以刚大气。遭深世缘。必以身任天下之重。怀经济之志。用舍不能必。则心未平。以未平之心。持经世之志。何时能一念万年哉。又多怒。而学问尚理。于道为所知愚。此其三也。特视名利如脱发。甘澹泊如头陀。此为近道。且当以教乘滋茂之可也。公再拜受教。及公贵震天下。无月无耗。师未尝发视。公罢政府。舟至石头。入寺已二鼓。师出迎一揖而退。公坐束偏从官宾客满座。公环视问师所在。侍者对曰。已寝久矣。公结屋定林。往来山中。稍觉烦动。即造师相向默坐。终日而去。...

 

附:

 

   上面这段话,蒋山对安石所谈人佛要义,即是要从功名利禄学问细节中解脱出来,蒋山自已是如此身体力行的,不论是荆公权势炽烈之时,还是荆公归隐之时,都能淡泊待之,这也正是荆公所敬仰的禅门高风。

安石喜与佛僧交往。他一生结识了许多高僧,早年以瑞新和大觉怀琏为代表,在汴京时又有智缘等,晚年则有蒋山赞元、宝觉、净因、真净克文等。

王安石退隐钟山,居于定林,纵情山水,生活简单而悠闲。他经常骑驴出游,或坐松石之下,或憩田野农家,以囊盛饼干数枚,饥则食之,遇到田间农夫以饭奉献,亦受之不辞。刚开始他还骑神宗皇帝赐的御马。后来马死了,他便骑驴出行。十年归隐山水间,王安石写了许多禅诗,以禅人诗,以诗喻禅,现略述如下:

一、 在山水中求得宁静、恬淡的诗如《游钟山》:

终日看山不厌山,

买山终待老山间。

山花落尽山长在,

山水空流山自闲。

山闲,人更闲,终日看山而不厌山。其所以爱山,是因为只有山能万古长存,并且永远安闲。诗人之爱山也即是要象山一样安闲自适修得静心。

二、王安石的禅诗中也常常达到物我两忘的禅境,如《悟真院》:

野水纵横漱屋除,

午窗残梦乌相呼。

春风日日吹香草,

山南山北路欲无。

野水仿佛有意地在清洗山居。而鸟语却唤醒了诗人的残梦,春风催生香草。把山南山北的路部盖住了。

三、王安石也写有禅理诗,如《登飞来峰》

飞来峰上千寻路,

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

自缘身在最高层。

此诗以登飞来峰喻悟道。首联写千寻路,喻悟道之艰。“见日升”写修行要达到的光明境界,后联写只有达到最高境界,有了对佛性的体认,那么任何妄念浮云都不能遮人望眼,可见此诗还是宣示明心见性之禅诗。

安石信佛,有史籍记载。兹列举数例。

一、 王安石晚年“筑草堂于半山,引入功德水,作小港。”(黄庭坚《菩萨蛮》“半烟半雨溪桥畔”词序)。

二、“祖心禅师至金陵时,王荆公方退闲居定林,闻师来游,出迎,既见喜甚,剧谈终日”。“称赏者累日,施其第为宝坊,延师为开山第一祖”(《续传灯录》卷十五)。

三、禅宗重要的心印--“拈花微笑”这一公案,至宋代已不知出处,是王荆公读佛经时找到了它并因此流传下来。《释氏稽古录》卷四引《梅溪集》云:“荆公谓蒋山佛慧泉禅师曰,世尊拈花,迦叶微笑,顷在翰苑,偶见《大梵王问佛决疑经》三卷云:梵王在灵山会上,以金色波罗华献佛,请佛说法,世尊登座,拈花示众。人天百万众皆罔措,独迦叶破颜微笑。世尊曰:吾有正法眼藏涅盘妙心,分付迦叶。”这为禅宗以心传心印法的流播找到了重要的文献依据。

晚年的王安石,纵情山水,谈诗论禅,但其内心是悲苦的,亲人一个个离去,先是王雾,再是王旁和妻子吴夫人,使安石无法忍受这裂肺撕心的打击。宋哲宗元佑元年四月初六日,一代名人、大政治家王安石走完了人生之旅,终年65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