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经略编译】一战百年,下一次世界大战将从中东爆发?

 無情360 2018-01-09

本文转自公众号【经略网刊】(jingluewangkan)。


下一次世界大战将从中东爆发?


大量相关著作、文章、回忆录和评论的涌现,标志着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一百周年纪念日即将来临。但人们对这场人类文明史上最大灾难的起源仍然争议不断。对于这场战争的爆发,到底是应当仅仅归咎于德国人的侵略,还是应当更广泛地追究更多主体的责任?

著有多本有关欧洲的著作(其中包括有关第三帝国的三卷本著作)的剑桥大学历史学钦定讲座教授理查德·伊文思(Richard Evans),是英国最杰出的的学者之一。本周,理查德·伊文思登上了《新政治家》杂志(New Statesman)的封面,他在封面访谈中回顾了这场战争,并对1914年与100年后的今天加以比较。我们通过电话,就谁引起了这场灾难,关于这个主题最为出色的著作有哪些,以及当下的中东地区是否会引爆下一次世界大战等话题进行了交流。

艾萨克·乔蒂纳(以下简称“艾”):1914年与2014年最大的差别在哪?你是否担心另一次大规模的世界性冲突将随时爆发?

理查德·伊文思(以下简称“理”):我认为我们应当意识到1914年巴尔干半岛国家的动乱和暴力现象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索。这并非德国人或其他国家用来发动战争的借口。当时,这一地区几乎完全失控。我认为今天的中东地区显然相当于1914年的巴尔干半岛,这里同样存在着大量穷兵黩武、宗教和政治差异巨大且动荡不安的蕞尔小国。这使得当前主要的国际力量均很难控制这一地区的现状和走向。

艾:你认为巴尔干半岛的动乱和暴力并不仅仅是发动战争的借口,(而是引发一战的真正的导火索),但是,难道你不觉得其他事件——比如说1911年摩洛哥的危机或另外一些事件——同样有可能成为引爆一战的导火索吗?

理:摩洛哥的问题得到了比较妥善的解决,1914年之前的中东大致还算稳定,海军军备竞赛问题也不复存在,因为包括德国在内的所有国家都意识到英国占据着绝对优势。因此,我认为巴尔干半岛才是引发一战的真正根源。19世纪晚期的世界是多极化的世界,之后则因为欧洲内部分裂为两大阵营而演变成为两极格局。这是冷战的真实写照,但是冷战已然结束,存在于19世纪八、九十年代的欧洲多极格局瓦解之后,我们又一次迎来了一个多极化的世界格局。而且,如今我们拥有集体安全机构——尽管联合国并非总是有效,但这总比一无所有要好。我认为今天跟1914年相比,最大的不同在于,人类已经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并且已经进入了核(战争)时代。而在1914年,正如我们今天所认为的那样,国家,以及大多数国家中的大多数民众,对于战争秉持着一种极其不负责任的态度。他们非常热情地投入到战争中去。今天,我认为人类比以往更加畏惧大规模战争,因而我们对此更加谨慎。我认为今天的政治家对待战争的态度也与1914年的政治家存在着巨大的差别。

艾:关于德国人到底应该对一战承担多大程度的责任,学术界存在着很大的争论。这一争论已经持续了数十年,最早似乎可以追溯到1961年,历史学家弗里兹·费舍尔(Fritz Fischer)当时非常严厉地谴责了德国。

理:事实上,这一争论自一战以来便一直存在。

艾:是的。那你怎么看待这一争论如今的状况?

理:我觉得非常有意思的是,这场争论目前在不同的国家呈现出不同的状态。据我观察,在英国,人们——尤其在军事史学家那里——极其不认同一战的责任应当由包括奥匈帝国、塞尔维亚、英国、法国、俄罗斯以及德国在内的更广泛的主体共同分担的观点。而在德国,克里斯托弗·克拉克(Christopher Clark)的相关著作获得了最佳销售量和巨大成功,并使她成为媒体明星。她在书中便为上述那种为英国人所反对的弥散性责任观作出了辩护。

艾:你更倾向于哪种观点?

理:我更倾向于克里斯托弗·克拉克的观点。我认为我们应该从19世纪欧洲协调机制的瓦解以及多极世界格局结束、1906年欧洲左右分裂为两大军事阵营等一系列事件开始,考虑一战的责任分配问题。这些变化使得即使是很小规模的战争也极易激化,最终演变成更大规模、更残酷的战争。我们还必须将法国企图在阿尔萨斯-洛林地区问题上复仇的冲动,以及在1905年的日俄战争中被日本击败的俄国减少其在远东地区的存在与干涉、转而寻求在欧洲推行其扩张政策的事实纳入考虑范围。此外,由于奥匈帝国境内居住着许多塞尔维亚人,帝国当局自然对他们心怀疑虑,并坚持对他们采取强硬政策;而对于塞尔维亚企图扩张其巴尔干半岛势力范围的野心也必须给予关注。另一方面,若俄国击败奥匈帝国,则可能导致德国实力减弱,这一点则令德国十分忧惧。因此,我们需要细致、全面地去分析当时许多国家的担忧和恐惧,以及随之而来的通过发动战争来解决危机的意愿。英国当时对此十分困惑,英国政府自身亦深深地陷入了分歧。外交大臣爱德华·格雷(Edward Grey)在众多抉择面前踌躇不定。但他最终选择了反德路线。我认为格雷的立场深受海军军备竞赛的影响——虽然当时海军军备竞赛已经暂时告一段落,但却极大地加深了格雷对德国的猜疑和不信任。

艾:你似乎认为一战的责任应该在相关各方之间予以分配,但我想向你请教一下你书中的一句话。你在书中写道:“所有的马克思主义者都企图通过复杂的方式去证明经济因素才是导致一战爆发的真正的幕后驱动力,但是资本主义的逻辑无疑是反对战争而非支持战争的。”对于一战的列宁主义式解释认为,它在本质上就是一场帝国主义之间的愚昧的战争。虽然我知道这种观点在某种程度上来说过于简单化了,但我仍然认同一战在本质上是一场帝国主义战争的观点,因为如果这些国家都不热衷于掠夺海外殖民地,这场战争根本就不会发生。

理:是的,我的意思是,这并非单个、单个国家之间的战争,而是帝国之间的战争。大不列颠帝国、法兰西帝国、德意志帝国、俄罗斯帝国以及奥匈帝国,它们并非因为海外殖民地,而是因为帝国内部的多民族状况,而一一走向了战争。然而,我并不认为可以用经济因素解释一切。因为在当时,全球的每一个地区、国家几乎都已沦为欧洲势力所支配的附属物。只有少数地方,如中国,因为当地的反抗实在是过于激烈而难以被吞并;此外,还有少数地方(如埃塞俄比亚)亦被证明难以被征服。

艾:但是如果你将帝国主义的内涵不仅仅限定于经济方面……

理:正是如此,帝国主义同时是一种意识形态,是一种意识形态权力。无论是列宁还是罗莎·卢森堡(Rosa Luxemburg)提出来的更精确的观点:经济因素——无论是帝国主义的谋利动机抑或输出盈余资本的需要——才是一战爆发的决定性的因素,始终没法有效地解释所有问题。殖民地始终在消耗欧洲国家的金钱,而并没有带来任何经济收益;对于资本主义经济体系来说,殖民地似乎并未发挥任何显著的积极效用;而另一方面,在1914年的欧洲,各个互相敌对的国家之间实际上仍然存在着非常密切的金融和商业来往。

艾:一战始终让我觉得很有意思——如果你认为我的想法是错误的,还请纠正——一战争中的每一个事件最终似乎都走向了其所有可能性中最坏的方向。这场战争本身就非常可怕,而协约国取得胜利的方式则更加后患无穷,因为与战争的结束相伴而行的是斯大林主义和纳粹主义的兴起。更可怕的后果可能是怎样的呢?请你设想一下。

理:正巧,2月4号我将在美国出版一本关于反事实的书。这本书名为《被改变的过去:历史中的反事实》(Altered PastsCounterfactuals in History),将由布兰代斯出版社出版。

艾:我们将提供一个链接。

理:一战通常被视为20世纪的欧洲乃至20世纪的世界所有灾难的根源。但是我并不认为历史学家们因此便能够或者应该去假设如果一战没有爆发,将会发生些什么——因为这种想法全然排除了历史中的偶然性。纵观那些假设一战没有发生或者英国没有介入一战,将会发生些什么的争论,无论如何我们都不能简单得出大屠杀或者二战就不会发生的结论,因为在重新建构和假设历史发展的过程中,有一些机缘巧合的因素是无法预料和解释的。

艾:某些因素正推动着英国大肆纪念一战。一些关于著名的帝国主义者和一战的坚定支持者基奇纳勋爵(Lord Kitchener)的新法律草案正在审议中,是吧?

理:这是一个关于发行面值为2英镑的一战纪念币的法案。我还有其他一些人建议,应当在纪念币上铸造伊迪斯·卡维尔护士(Nurse Edith Cavell)而非基奇纳勋爵。这位英国护士因为帮助英国伤兵逃回前线而被德国人处死。但是,她在医院中、在比利时同时照料着英国士兵和德国士兵。她认为自己对于病人有着普遍的、同一的照料责任。“仅有爱国精神还不够”(‘Patriotism is not enough’)是她最著名的主张。我认为这种精神才是我们应该纪念的,而不是诸如基奇纳勋爵等人所代表的军国主义精神。

艾:你还与教育大臣米歇尔·戈夫(MichaelGove)进行了一次论战,一次有关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否是一场足以令英国人引以为豪的战争的论战。

理:有一些人认为一战主要是一场英国与德国之间的战争,而德国无疑是一个由独裁者掌权的邪恶独裁政权。人们将希特勒视为独裁者,并相应地将第三帝国视为独裁帝国——因此大家认为英国人应当纪念并赞扬一战,因为这场战争代表了英国价值的完美胜利。

艾:戈夫的言论极具争议性,但左翼历史学家A.J.P.泰勒(A.J.P.Taylor)也发表过一些类似的著述。本质上说,他不是也主张我们可以将希特勒视为某一类传统的德国领导人吗?

理:他的确发表过这样的见解,但他同时也提到,一战的爆发并不能归咎为任何人的责任;他认为这是一场按照时间表——就像是按照列车时刻表那样——必然会发生的战争,一旦启动了动力,便再也无法阻止其发生。

艾:嗯,一战的爆发几乎是一次意外事件……

理:正如你所说的,这并非一场左翼与右翼之间的战争。我在一篇为《卫报》(The Guardian)所撰写的文章里指出,正是自命右翼的尼尔·弗格森( NiallFerguson)认为英国不应该参加一战。至于跟米歇尔·戈夫的恩怨,我想应该回溯到去年,我对他在英国推行全新的学校历史课程的计划进行了非常尖锐的批评,最终迫使他不得不撤销这一计划,我想他大概还没有在这件事上真正地原谅我吧。我们当然可以赞扬参与战斗的士兵们的英勇气魄,但我们同时也应当批评那种认为他们是在为所谓的英国民主政体、自由价值之类高尚事物而战斗的流俗观点;因为事实上,这些士兵无疑都认为自己首先是在为大英帝国而战。

艾:去年出版了无数论述一战起源的著作,今年预计还会有更多论述这一主题的著作面世。在这些作品当中,哪本著作最为出色?

理:我仍然认为克里斯托弗·克拉克的著作是在一战起源问题上最切中要害的一本,玛格丽特·麦克米伦(Margaret Macmillan)在这一问题的分析上与克拉克同样杰出——但麦克米伦更擅于长时段的、深层次起源的分析,而克拉克在直接的、短期的起源问题上有更加广泛而深入的研究。我觉得目前还没出现一本对于一战本身作出全面而杰出的分析的优秀作品。

艾:整体的看,论述一战的众多著作中哪本最优秀?

理:在我阅读范围内,罗伯特·格雷夫斯(Robert·Graves)的《告别往事》(Goodbye to All)最好。

艾:很有意思,正巧我刚读完保罗·福塞尔(PaulFussell)的《第一次世界大战及其现代记忆》(The Great War and ModernMemory),书中大量地方谈到了格雷夫斯。福塞尔的这本书真是一本令人惊喜而出色的作品。

理:这本书的确同样出色。但是他们都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学术性历史著作。

艾:那你认为最出色的传统学术性著作是?

理:大卫·斯蒂芬森(DavidStephenson)的《1914-1918》。

访谈内容经过整理并有所删节。

(采访/艾萨克·乔蒂纳 郑涛/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