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度四川富豪排行榜上,新希望集团的刘永好以425亿元成首富的同时,也让刘家四兄弟再一次进入公众视野。
在1950年,那个物资匮乏的年代,刘大镛家迫于生计把老三刘永美过继给了新津县顺江乡古家村陈耀云家,改名为陈育新。而陈育新也颇有出息,虽然经历了文化大革命这个动荡的年代,仍自学考上了四川农学院。毕业后,分配到新津县农业局,累积的经验成未来四兄弟创业的中坚力量。 而真正让四兄弟走上创业之路的,始于一年过年的时候。为了让孩子吃点肉,老二刘永行上街摆无线电修理摊。第一天挣了10元,在10天内挣了300元。相当于4兄弟近一年的收入。兄弟4人一合计,当即决定变卖家当,凑足1000元下海经商。 1982年底,老三陈育新首先辞掉铁饭碗,搞起了“育新良种场”,三兄弟而后跟进。做的是孵小鸡、养鹌鹑、培育蔬菜种三项主要业务。
刘氏兄弟也欠了不少债,8万只刚孵出的小鸡又无处销售,陷入两难境地。没办法,生活还得继续,4兄弟打听到成都有市场后,每天骑自行车到20公里外的集市卖小鸡仔,终于把8万只小鸡脱手。年底一算,竟有10万元盈利,养鸡场也保住了。 二、用6年完成1000元—1000万元的原始积累,后用11年赚了10亿元 1986年,陈育新算过一笔账,1个鸡蛋卖1毛钱,而一个鹌鹑蛋值2毛钱。一只鹌鹑从孵出到下蛋只用40天,一年5窝仔,赚100多元。当机立断,重点饲养鹌鹑。 陈育新带头创办专门研究饲料的“希望科学研究所”,使产量得到了极大的提升。那个时候,育新养殖场的鹌鹑产量达15万只/年,还带动了县里1/3的农户养殖鹌鹑。鹌鹑的产量越来越大,最高时能达到年产超1000万只。在这种情况下,新津县成了全国的鹌鹑批发中心,也成了当之无愧的世界鹌鹑最大产地。
三、亲兄弟明算账 四兄弟之间的分家,也是商界人士关心的话题之一。1992年,中国第一个经国家工商局批准的私营企业集团--希望集团,在希望饲料公司的基础上成立。兄弟四人也进行了第一次分家(各占整个产业25%的股份),并按兄弟四人的特长划分刘氏产业:老大刘永言进军高科技领域;老三负责现有产业运转,并且开拓房地产;老二和老四一起到各地发展分公司,复制模式。
到如今,虽然四兄弟分了家,但他们仍是富豪榜的常客。就拿老二刘永行来说,其曾占据福布斯中国富豪榜首位,具体如下: 2005年,《福布斯》中国大陆富豪榜,以11.6亿美元排在第5位; 2008年,福布斯中国富豪排行榜,排名第一; 2009,海南清水湾胡润百富榜第5名; 2012年,福布斯中国富豪榜第7名; 2013年,福布斯中国富豪榜第10名。 总的来看,刘家四兄弟的发家并非一番风顺,也曾遭遇过重大挫折。但是,他们用自身的智慧和耐力咬紧牙关挺了过来,这无疑是如今创业者学习的榜样。除此之外,刘家“维稳”的创业态度和在分家的把握上,也是如今大中小企业家们学习的榜样。 |
|
来自: Loading69 > 《企业/外贸/商贸/企业家/个体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