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他1000元起家,8年赚1000万,最后成四川首富,身家1200亿

 朱小鹿 2022-10-09 发布于湖北
       

武汉大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专业博士,新加坡国立大学(NUS)博士后,一门心思搞科研,业余写稿不荒废,努力给你惊喜。

——朱小鹿

刘永好能常驻四川首富宝座,身家1200亿,当年那位赤脚医生功不可没。
 
1968年,刘永好还与四川首富八杆子打不着,在新津县古家村当知青。
 
(刘永好年轻时)
 
白天下地干活,晚上光着膀子睡炕上,幻想着哪天能吃上一顿回锅肉,再不济猪油蘸酱油也凑合。
 
结果现实里,一日三餐都是少得可怜的白饭,连点菜都没有。
 
天天光吃饭,大家也顶不住。

有一天,集体户户长提议,上山挖点野菜改善一下伙食。
 
刘永好一听,菜还没吃,人已经先来劲了,扛着家伙第一个跟户长上山了。
 
大家挖了半天野菜,回来搓了一顿大餐,吃完大家就躺炕上睡觉了。
 
哪曾想,这一躺,差点直接躺进棺材。
 
 
第二天,头儿发现大家全没上工,去他们宿舍一看,一个个躺在炕上,肿成猪头。
 
路边的野花不要采,山上的野菜不要摘,因为有毒。
 
好在发现得及时,头儿喊来了赤脚医生,整了些土办法给大家解毒,否则大家都得躺板板、睡棺棺,然后一起埋山山。
 
刘永好捡回一条小命,他自己高兴,生产队就更高兴了,不然大家也没那口福多赚点零花钱。
 

 
那时候,城里人就好一口爆米花。

凡是炒爆米花的小贩,赚得钱包里的碎银子哗啦啦响。
 
卖爆米花一个小时赚的钱,是刘永好在生产队吭哧吭哧干几天也赚不到的,毕竟生产队工资一天一毛钱。
 
趁着快过年,刘永好跑去跟队长吹耳边风,忽悠他买一台爆米花机,一起去县城炒爆米花。
 
 
可人家队长也不傻,那会儿整点小生意,就怕整着整着,把自己整没了,这可万万使不得。
 
但他也架不住刘永好一顿吹嘘:
 
“队长,没事的,咱又不是为了自己,我们为老百姓炒爆米花来过年,为人民服务,这是好事,怎么会犯错误!”
 
队长冷静一想,小刘说的不无道理,当场应允了这档子事儿。
 
他们俩炒了三四个月爆米花,赚了近1000元。

平摊下去,生产队每人每月多得10元。
 
塞满别人的钱包,刘永好也实现了洗澡自由。
 
当时,小河旁边有口井,村民喝水做饭都在里头打水。
 
 
可刘永好总趁大家不注意,一溜烟跳进去洗澡,队长气得直跺脚,指着他鼻子骂:
 
“你倒好,洗得舒服了,但我们全喝你的洗澡水了!”
 
但其他人全不敢说他一句,任他到井里洗澡。
 
这可是大家的财神爷,财神爷想在井里洗个澡怎么了,我们喝财神爷的洗澡水又怎么了?

只要能带着大家赚钱,他就是我们的爷。
 
炒得一手好爆米花,让刘永好获得了“免死金牌”。

而会修音响,可给他招来不少桃花。
 

 
刘永好在乡下一待,就是5年多。

1974年他表现出色,被送到四川德阳机器制造学校上学。
 
那时候,学一手好手艺,上城里当工人,赚大钱回家盖房子,是大家梦寐以求的,刘永好也不例外。
 
可惜的是,实力不允许他低调。

在学校四年,刘永好表现太好了,被留校任教,与工人无缘。
 
错过了赚大钱的机会,上天反手补偿了他一份大礼。
 
 
有一次,刘永好感冒,上校医室拿药。

可一见到校医,他鼻子也通了,头脑也清醒了,感冒瞬间好得差不多。
 
不得不说,见校医一面,比感冒药还见效。
 
校医叫李巍,华西医科大学高材生,毕业后被分派到机械干部学校工作。
 
但她志不在此,她还想读个研究生,给学历镀上一层金。
 
不过,在遇到刘永好后,这一切计划全乱套了。
 
(刘永好、李巍)
 
刘永好一见李巍,立马被电得全身酥麻,小鹿差点在心里被撞得头破血流。
 
但女孩子脸皮薄,每次刘永好找借口到校医室,李巍完全公事公办,私事不谈。
 
刘永好碰了一鼻子灰,没辙了。

结果天助我也,音响送来了一记助攻。
 
李巍喜欢用音响听英语,但音响老坏。

而全校除了刘永好,找不出第二个会修音响的。
 
于是,刘永好总去给李巍修音响。

音响修了一次又一次,两人小心脏扑通了一次又一次。
 
最后,音响还没修好,两人小手先牵在一起了。
 
 
刘永好带李巍回家见家长,老母亲也是过来人,拿捏小年轻的心思可有一手。
 
那时,青石桥有家面店特有名,李巍一去刘家,老人家就带她上那儿吃“鸳鸯面”。
 
醉翁之意不在鸳鸯面,一碗碗鸳鸯面下肚,准儿媳也就到手了。
 
结果,媳妇刚娶进门,公公就嗝屁了。

弥留之际,老刘将四个儿子喊到跟前,跟他们说:
 
“我也没什么留给你们的,但你们记住,中国一定会变好的,属于你们的机会来了……”
 
 
四兄弟万万没想到,老父亲的话一语成谶……
 

 
1980年,兄弟四人个个捧着铁饭碗,生活过得不算太穷,但刘永好照样吃不起回锅肉。
 
过年期间,二哥刘永行的儿子嘴馋,想吃点肉,滋润一下久旱的胃。
 
钱到用时方恨少,刘永行兜比脸还干净,实在满足不了儿子的小心愿。
 
二哥愁,小弟也愁啊。这一年,刘永好喜当爹,女儿刘畅出生了。
 
生儿一时爽,养娃愁断肠。
 
以前只有两口子,还能自我洗脑有情饮水饱。

可现在多了张嘴,自然得多为女儿考虑。
 
 
兄弟两人愁到一块,拉着大哥三哥开了个会,他们一商量,决定搞个电子厂。
 
毕竟,哥几个都算是专业对口。

老大老四学的都是计算机、机械,老二已经是无线电维修的老师傅,老三也干过电子装配的活。
 
四个人的男神都是爱迪生,爱迪生的公司叫GE(奇异),咱也要整个大气的名字。
 
于是,电子厂名字敲定,就叫“新异”。
 
可他们怎么都想不到,噱头再大,也大不过公社书记一句话。
 
 
一锤子下去,兄弟四人就跟猛喝了几瓶红牛,浑身都是劲。

肝了几个大夜,捣鼓了一台音响。
 
结果,一顿操作猛如虎,最后好似二百五。
 
刘永好满心欢喜背着音响,去找公社书记,想跟他谈笔买卖,由刘家兄弟出技术,公社出钱。
 
公社书记一听,双手拱在后背,几十秒没说话。

突然一拍桌子,涨红脸说:不行,坚决不行!”
 
没办法,头儿不松口,他们不敢越雷池半步。

就这样,新异音响还没吼两下,就夭折了。
 
要是当时刘永好在音响界扎根了,现在恐怕就没有李东生、黄宏生什么事了。
 
虽然音响这事没戏,但刘永好可不会老老实实回去干部学校当老师。
 
他的生意梦,终究得靠一群小鸡来拯救。
 

 
1982年2月除夕前几天,刘家兄弟围在一起,共商大计。
 
会上,老三陈育新拿出背水一战的气势,吼得青筋暴起:

“我当过12年农民,就让我先辞职回家试验,砸了锅也还能靠两亩承包田过日子。”
 
这一吼,大哥二哥心里的小火苗冒出头,四弟刘永好帮腔道:
 
“我情愿冒风险背'农皮’,也不愿安安稳稳地当一辈子穷教师。

人生不过几十年,年轻不闯几时闯?

趁着我们还有一股子拼劲,有不算笨的脑子,大干一场吧!可不能错过了这个千年不遇的大好机会啊!” 
 
不愧是老师,刘永好一开口,无疑是在哥几个的心巴浇了一桶汽油,小火苗瞬间烧出烈火。
 
 
四人聊了三天三夜,大家越聊越兴奋,最后一拍即合:

脱公服当专业户,用科技搞养殖业!
 
有了前车之鉴,他们这次学乖了,特意跑去跟县委书记钟光林打声招呼,问他这事要不要得?
 
钟光林给他们吃了颗定心丸,没啥子问题。

当然,他们也不能白得好处,他有条件:
 
要想搞养殖业,那必须带起10户专业户。
 
到时候这事要是成了,别说10户,100户都包在他们身上,他们答应下来了。
 
但办厂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有钱还好说,没钱万万说不得。
 
当时办厂需要1000元,但兄弟几人那会工资就三四十元,根本拿不出1000元。
 
 
他们跑去银行贷款,但人家银行鸟都不鸟他们。

他们吃了几回闭门羹,无奈只能自己想办法。
 
大哥卖掉了自己的手表,二哥本就腿脚不好,但还是含泪当掉了自行车。
 
兄弟四人困难筹,终于筹到了1000元。
 
资金有限,大家花钱也不敢大手大脚,能省则省,能抠则抠,他们把“抠”发挥到极致。
 
老三让出了自己的房子,改造成育雏室。
 
大年三十,兄弟几个蹲在一起敲废铁桶,倒腾出一个还过得去的孵化器。
 
良种场缺铁丝,刘永好一声不吭跑去成都,捡了一堆废铁丝回来。
 
他们甚至舍不得买剪刀,拿两块废钢硬生生敲了一把剪刀出来。
 
一切安排就绪,育新良种场正式开张营业了,良种场开门了,可良种鸡还没影。
 
 
当时好巧不巧,一批良种鸡跨过国门,飞进了成都各个县的农贸公司,翻个身又溜到农户家里,就是没扑进育新良种场。
 
得不到良种鸡,但还能得到他们产下的蛋。
 
他们以高于市场价的价格,挨家挨户收购鸡蛋,收购看似简单,也是一门技术活。
 
活稍稍有点偏差,蛋得碎一地……
 

 
有一天,刘永好骑着自行车,收蛋收到晚上10点,载着满筐鸡蛋往回赶。
 
半路上,突然杀出个程咬金,一只狗窜到刘永好脚后跟,狠狠咬了一口。
 
 
刘永好疼得厉害,立马摔下车,狗得逞了马上溜走,鸡蛋也碎了一地。
 
好在还剩一颗“蛋坚强”,在地上滚了几圈,完好无损,刘永好也算有了点安慰。
 
之后,鸡蛋越收越多,他们钱也越赚越多。

慢慢地,市场需求太多,良种鸡下蛋再快,也下不赢。
 
大哥提出,别干等鸡下蛋了,聪明的人早已用上了辅助,比如电孵小鸡。
 
结果,电了一次又一次,小鸡一只没孵出来。

好不容易孵出一批,又被活活烧坏了。
 
兄弟四人越烧越勇,越烧越起劲,最后终于电孵出第一批健康的小鸡。
 
1983年底,兄弟几人一清点,足足孵化了5万只,带出了11户专业户,超额完成县委书记下达的指标。
 
 
那会是个魔幻的时代,刘永好兄弟几个在四川孵小鸡,王石在深圳倒卖玉米,牟其中大哥就不太一样了。
 
万变不离“其中”,其中不离监狱,这一年牟其中实现了二进宫。
 
这一年,刘永好几兄弟也差点葬身岷江。
 
1984年一天,育新良种场来了个大客户尹志国。

来者出手阔绰,一出手就是10万只北京白鸡苗。
 
看来,这可是大金主,咱可万万不能怠慢,老三马上去贷了一笔钱,跟农民赊了一些鸡蛋。
 
当天,尹志国扔下一张信汇单,拉走了两万只雏鸡。

接下来的日子,他们等大客户还款。
 
他们想破脑袋都想不到,那张信汇单一文不值,是一张空头支票。
 
他们左等右等,等到黄花菜都凉了,仍不见尹志国的影子。
 
 
他们知道被耍了,气得杀到尹志国家讨公道。

结果到他家一看,他们惊得下巴都要掉了。
 
一屋子死鸡,满天飞的苍蝇,确认过眼神,就是自家的鸡崽。
 
原来,前些天,尹志国拉这群鸡回家。

没想到半路上下起大雨,担心小鸡成了落汤鸡,他用塑料薄膜包起来。
 
结果,由于太闷,鸡没成落汤鸡,倒是成了“焖鸡”,一半的鸡死在路上了。
 
要命的是,他的报应还没结束,这才刚刚开始……
 

 
尹志国回到家,家里不小心着火,剩下的鸡苗不幸成了陪葬鸡。

房子没了,鸡也没了。
 
尹志国知道完了,撇下妻儿跑路了。

刘家四兄弟一见这情景,也知道他们完蛋了。
 
被老尹溜了一圈,现在钱还不上。

剩下的8万只鸡已经孵出来了,一天光是它们的饲料,就足以要他们哥几个的老命。
 
兄弟几个悲痛欲绝,站在岷江边上,想着要不跳了一了百了,要不三十六计跑为上计,到新疆避避风头。
 
 
他们想了一天一夜,第二天决定,不轻生也不逃跑,他们要来一场极限自救运动。
 
此后,哥几个凌晨四点起床,搭早班车到县城,扯着嗓子放下面子,喊着“卖鸡娃,一元钱三个!”
 
十几天后,8万只小鸡终于卖光了。

还清所有外债,兄弟四个每人还能再分180元,算是因祸得福了。
 
不过,为这180元,哥几个付出的代价太大了。
 
 
他们几个人掉了十几斤肉,老三房子公用,夫妻俩没处去。
 
老二腿伤越来越严重,有钱也医不好,平时只能吃止痛片缓缓。
 
他还得了幻听,每天夜里总能听到叽叽喳喳的小鸡声。
 
他们明白,孵小鸡这活不是人干的,鸡蛋终究不是金蛋,赚不了几个钱。
 
鸡不孵了,鸡蛋不卖了,但钱还是得赚,只不过换另一种蛋—鹌鹑蛋。
 
有了鸡仔的练手,兄弟几个养鹌鹑越来越上手,到年底已经孵化出100万只鹌鹑。
 
到1988年,刘家四兄弟仅用8年时间,堪比刘谦吹一口气的功夫,当初的1000元仅多加了一个字而已,变成1000万元。
 
 
结果,别人一见刘家赚得油水充足,个个跑去养鹌鹑。
 
这下,鹌鹑就算身价再高,生产再多,价格自然往下掉。
 
他们一看,饭碗不保,大事不妙,鹌鹑蛋不卖了,改卖饲养鹌鹑的饲料。
 
近水楼台先得饲料,兄弟几个靠着老本行,纵享丝滑,滑进了饲料业。
 
别人拿钱买饲料,刘家兄弟拿命卖饲料……
 

 
饲料厂一开业,排队抢购饲料的人,绕不了地球一圈,但也从育新良种场排到了古家村大路。
 
很快,饲料厂的木门都被挤垮,二哥派人装上铁门。

结果个个如同大力士转世,铁门没两天就报废了。
 
没办法,他们只好额外搭个木亭子。

大家拿号买饲料,木亭子也抵抗不住大家的热情,散架了。
 
无奈之下,刘永好跟二哥忙活了一整夜,在门口修了个水泥碉堡。
 
他们通过碉堡口向大家发号码,大家依旧拿着爱的号码牌,有序买饲料。
 
可惜,他们千算万算,算漏一步,大家可没那好脾气跟他们商量。

拿不到号的人,气得直骂娘,一个劲往碉堡扔石头泄愤。
 
后来,刘永好到广州出差,当时广州漫天都是正大猪饲料广告。

听说猪吃了这饲料,只只颜值高,皮肉吹弹可破、毛色发亮。
 
一问饲料价格,刘永好吓了一跳,猪吃得比人吃的还好,饲料5毛钱一斤。
 
刘永好快马加鞭,跑回家跟哥哥们汇报。

哥几个一商量,踩着鹌鹑饲料的丝带,滑进了猪饲料圈,跟正大抢吃。
 
 
兄弟几个试验两年多,“希望牌1号颗粒饲料”成功出炉,剑指正大老大哥。
 
蚍蜉撼大树,白费力气。

但跟鸡鸭猪打了一辈子交道的刘家兄弟,地头蛇丝毫不怕过江龙。
 
当时,两家人各显神通,使出吃奶的力气,广告词一个比一个离谱。
 
正大广告词真的很“大气”:正大正大,威力特大。

而刘永好挖空心思想出“吃一斤,长一斤,希望牌乳猪饲料就是精”。 
 
当然,光靠一句广告词,还不足以震住对手。

刘永好亲自下乡,一个劲往人家猪圈贴小广告。
 
结果,他前脚刚贴完,别人后脚就撕了。
 
后来刘永好心生一计,把小广告画成门神。

这样就算别人反感,他们都得卖门神三分面子。
 
当然,门神再神,不给买家一点甜头,那还是白搭。
 
 
刘永好主动下调价格,每吨饲料足足比正大少60元。

这一下,大家疯狂跑去光顾新希望的生意。
 
希望牌饲料的挑衅,整得老大正大很不爽,他们立马降价20元。
 
可惜,降价这招对付不了刘家兄弟,希望饲料跟着降价20元,两家人打得不可开交。
 
他们降20,我们降20,20又20,这一点都不好玩。
 
1991年春节,刘家兄弟给这个游戏加点刺激……
 

 
他们直接降价140元,正大吓尿了。
 
降完价,兄弟几个心也很大,毫无顾虑带着家人一起去斐济群岛度假了,留下老三镇守。
 
 
当时,通讯不发达,去度假的兄弟三个完全不知道老三那边情况如何。
 
度假完回家,兄弟三个忐忑不安。

毕竟对手是跨国大公司,降价140元没准也没用。
 
回家路上,他们仨调侃道,数一数路过载满饲料的卡车,如果都是“正大饲料”,那哥几个回家哭一顿,重新再来吧。
 
结果,才走不到10分钟,他们迎面就开来10多辆希望饲料的卡车,兄弟仨在大马路上笑得唾沫星子乱喷。
 
 
1991年底,希望饲料销售额突破1亿,打下猪饲料的一片江山。
 
随后,他们成立希望集团。

老大任主席,老二任董事长,老三任总经理,老四任总裁。
 
说到底,哥几个都是老板,职位不分上下。
 
但哥几个个个都是狠人,几个人守着一碗饭,这也太浪费人才了。
 
对此,兄弟四人商量,分开打江山。

老大去高科技领域试试水,老三到房地产尝尝鲜,老二老四留下来守江山。
 
这几年,二哥四弟搭配完美,将希望集团的名号越打越大。

1995年私营企业500强中,希望集团当仁不让第一。
 
二哥觉得,这第一还能再复制,再次提出分家,以长江为界,分成“南北”,刘永好镇守南方。
 
亲兄弟明算账,兄弟俩约定,十年之内,互不跨线,互不跨江,谁也不能挖谁的墙角。
 
 
此后,兄弟几个各富各的。

2000年刘永好身家10亿美元,刘永行作为中国亿万富翁,登上福布斯杂志封面。
 
 
当然,好兄弟就要一起成富人。

没过多久,兄弟俩成了富豪榜的邻居,一前一后登上中国富豪榜。
 
(左边刘永好、右边刘永行)
 
这时,刘永好已经一大把年纪,他左等右等,终于等到女儿刘畅毕业。
 
可这位富二代有点特别,对父亲的家业不太感冒。
 

 
刘永好曾带她去自家的养猪场、饲料厂逛了一圈。

刘畅捏着鼻子跑出去,死活不肯回去自家公司。
 
她觉得,养猪一点都不时尚,还不如自己整点时尚的小生意。
 
刘畅打算开小饰品店,没钱跟老刘借点,主张“女儿一定要穷养”的他,大手一挥,借了女儿100万……
 
 
那时,刘永好已经是中国内陆首富。

刘畅隐姓埋名混入广告公司,本想着悄悄努力,然后在广告圈惊艳所有人。
 
结果,没过几天,能力还没来得及惊艳所有人,她的身份先惊艳了不少人。
 
无奈之下,刘畅只好老老实实回去继承家业。
 
2006年,26岁的刘畅年纪轻轻,成中国最年轻的女富豪,账面上有25亿元,但她一点感觉都没有。
 
有人说她装,但我完全能理解她,毕竟我26岁,看着账户上的25元,我也一点感觉都没有。
 
2011年,刘永好被问到,是否会由刘畅接班,刘永好很干脆,回答不确定。
 
然而两年后,62岁的刘永好一声不吭,宣布退休,将权杖交给了刘畅。
 
刘畅一上台,新希望股价先行了个大礼,开始跌跌不休,跌了足足三天。
 
 
刘畅吓傻了,天天一到凌晨四点,就自动醒来,盯着天花板等天亮。
 
刘畅慌得一批,老刘什么大风大浪没见过,他淡定地说,“问题不大!”
 
刘畅顶着巨大压力,扛着新希望一点一点往前走。
 
上任第二年,刘畅步了父亲“四川首富”后尘,以110亿身家成为四川女首富。
 
 
当然,刘畅可不是工作狂。

2015年,她义无反顾投奔婚姻殿堂,与导演孙浩结婚,随后生了对龙凤胎儿女。
 
 
过亿身家、家庭幸福、儿女双全,刘畅妥妥的人生赢家。
 
2017年,在刘畅的带领下,新希望第一次跨过千亿销售大关。
 
要知道,刘永好在位时,做梦都想早日实现千亿的目标,没想到最后由女儿实现了。
 
曾经,刘畅有个明星梦,想去唱歌出道。

结果过了初赛,卡在了第二关,刘永好松了口气。
 
刘永好丝毫不给女儿面子,直接对她说:
 
“你不是那群会唱歌的人里最漂亮的,也不是那群最漂亮的人里最会唱歌的,你唯一的优势就是,你有我这样的爸爸!”
 
没办法,唱不好歌,刘畅只能回家继承百亿家业了……

 
作者:朱小鹿&罗小洁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