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乡人拜读《道德经》——(第四十九章)

 浪子观心 2018-01-09

 
新风堂堂主
2017年5月13日
乡人拜读《道德经》——(第四十九章)

——乡人浅学,孤陋寡闻,不敢罔言,惟有拜读!


圣 人 无 常 心 , 以 百 姓 心 为 心 。善 者 吾 善 之 , 不 善 者 吾 亦 善 之 , 德 善 。信 者 吾 信 之 , 不 信 者 ,吾 亦 信 之 ,德 信 。圣 人 在 天 下 歙 歙, 为 天 下 浑 其 心 , 圣 人 皆 孩 之 。


读这一章,感觉有点宗教文化的意思,“好人我也爱,坏人我也爱”。


但是老子为什么没有成为西方所讲的上帝一样的神?最多是个道家的太上老君?很多学者做过研究,不敢乱说。只是记得有个“杜撰”一词的典故,说好像是五代十国的时候,有个姓杜的宰相,“美化”老子,说老子骑青牛西去,化成释迦牟尼,创立佛教。后来被遗为笑柄。所以有了“杜撰”一词。可见中国人对于个人崇拜这个东西是反感的,或者说对于一种学说的反思精神是极为强大的。所以老子孔子只是圣人,没有成为神。

“圣人无常心”是说圣人是没有固执的主见,所谓“不自见、不自是、不自伐、不自矜”(第二十四章)。而是以百姓的感受为感受,为人民服务。

善良的人,我也以善良对待;恶人,我也以善良对待。这才是真正的善,也是圣人该有的“德善”。相信我所提倡的道的人,我信任他;不相信“大笑之”的人,我也信任他会慢慢接受这个道。这就是圣人该有的“德信”。

“歙歙”,包容,吸纳一切。圣人是包容,虚怀若谷,海纳百川的。他可以接受世间的一切。为了天下的太平有道,可以守住道的根本,无为而治,看起来昏昏沉沉的样子,却是包容下世间的所有。“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圣人都像孩子一样,守住了“婴儿”之状,不管美丑、不管善恶,都能接受。想哭哭,想笑笑。顺其自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