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乡人拜读《道德经》——(第四十七章)

 浪子观心 2018-01-09

 
新风堂堂主
2017年5月10日
乡人拜读《道德经》——(第四十七章)

——乡人浅学,孤陋寡闻,不敢罔言,惟有拜读!


不 出 户 , 知 天 下 ﹔ 不 窥 牖 , 见 天 道 。其 出 弥 远 , 其 知 弥 少 。是 以 圣 人 不 行 而 知 , 不 见 而 明 , 不 为 而 成 。


“秀才不出门,便知天下事”。老子的年代,肯定是没有秀才这个说法的。后世借用了老子的“不出户,知天下”来描述那些聪明绝顶的人,并不是说考了“秀才”就知天下事了。科举考试的“秀才”可能只会应付考试、会舞文弄墨。这句俗语只是借用“秀才”的名而已。诸葛亮应该可以用来描述这句话。

小时候听说村里有个人,在某一年夜观天象,说了句“世道要变啊,紫微星易位了”。后来发生了学潮。于是被传为神人。至于他是真看了天象,于是“不出户,知天下”还是怎么来的,不得而知。反正传的很神。

“知天下”,我觉得是知道天下的大运事、大道理,而不是天下尽在掌握。一个甘肃人不出门,他是打死也不会知道广东今天下雨还是不下雨的。

不看自己家窗户,就知道天会是什么变化,这个我倒是相信的。据说八卦的三爻图最早起源,就是伏羲画在树上的天气预报图。

“其出弥远,其知弥少”,不是说出门旅游走的越远,知道的反而越少。而是对于真正的智慧,因为对于外界杂念的接受更多,所谓“走的越远”,所以反倒丢掉了对于道的修为。乱花迷人眼,不知春已远。


所以说真正有智慧的人,不用到处乱转,也知道天下的道理;不用亲眼见到,也知道发生了什么。因为他掌握了势,把握了度,得了道。懂的规律,懂得道的作用。

最后“不为而成”,才是对于道在生活,知识方面的一个总结。  

啥都不干,就能成?那只有做梦了。能成,是因为守住了道,掌握了势,把握了度,有了真智慧。就如读书,天天躺床上看书,但是都是没用的杂书,看死也没用。前几天有个新闻,有个小伙子,在火车上看黄色小说,看的有了反应,对边上的一个熟睡的女子动了邪念,上了手。后来,他被警察带走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