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包容是一种智慧...

 大牧 2009-01-10

包容是一种智慧

作者:包晓光 (原创) 2008-12-26 8:48 阅读:757
关键字: 上善若水 

    

    昨天,和一位女大学生聊天,女生抱怨自己不具有识人的慧眼,在与人相处之中,吃亏上当之后,才发现了当初的交友不慎。我说,我看人大概能达到十有八九。比如有的同事,看起来就不地道,可是还得友好相处。多看看别人的长处,包容一下他人的缺点,才能相安无事,共图前程。其实识人的能力来自于生活中的经验教训,某人生活智慧超群是身经百炼的结果,当然其中有的是个人教训,有的是他人经验之总结。 

    但是,不管是否具有识人本领,包容都是必需的处世之道。《道德经第八章》:“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为什么老子对水大加赞扬?老子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因此,水的特性有两个方面:一是善,二是不争。
 
    什么是善?利他就是善。相反,如果人们的想法言行为了自己就是恶。所以,平时很多人都自认为善良,如果用善恶标尺一衡量,才发现自己原来竟然属于恶人系列……所以苏格拉底在几千年之前就提醒我们:“认识你自己”。中国也有一句妇孺皆知但没有几位能解其中滋味的话:“人贵有自知之明”。水的善我们都不难体会:
 
    1、滋润万物,不思回报:鱼儿离不开水,人也离不开水……
 
    2、处物以清,自处以浊:身体臭了,找水;衣服脏了,用水;地面污浊了,放水……亿万年甘美纯净的,还是水。
 
    3、和光同尘,随遇而安:水处于圆则圆,处于方则方,随顺万物,从不挑拣。
 
    为什么要善?这就是水的智慧所在。《道德经第四十二章》:“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既然万物都是从无形无象的道中产生的,那么,就是天地同根,万物一体。所以,水善,水利万物。因此,聪明的人就会与人为善,对于人际交往中的一些小恩怨,也就能够付之一笑了。
 
    为什么不争?也是水的智慧所在。《道德经第六十六章》:“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是以圣人欲上民,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后之。是以圣人处上而民不重,处前而民不害。是以天下乐推而不厌。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江海所以能纳百川而成汹涌之势,就是因为处下、不争、包容之德。正因为不争,才符合道,才能得众,“故天下莫能与之争”。因此,聪明的人能够谦让有礼,包容别人,也因此才能拥有民心,得民心者得天下。
 
 
    附:在结课作业中,大学生们对水的看法
 
    1、刘学强的回答:
    水对我们的启示:保持一种平常心态,不张不扬,越深越静。
    齐心:一旦融为一体,就荣辱与共,生死相依,朝着共同的目标前行,威力无比;
    坚忍:水柔,柔而有骨,信念执着,追求不懈,令人肃然起敬;
    博大: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灵活:夏为雨,冬为雪,化而生气,凝而成冰;
    透明:光明磊落,无欲无求,堂堂正正;
    公平:不嫌贫爱富,如之如一。器斜而水正,遇有不平,便奔腾咆哮,不平则鸣。
 
    2、张雪的回答:
    水对我们的启示:
    谦下无争,以德化民;心无私欲,清静圆明。
    水善利万物,滋养万物,至人则施不图报,如天施雨露一般;
    春雨绵绵,善降甘露,至人洞察宇宙万象,教化万民,使其产生正信;
    流水潺潺,由高而低,至人心地纯朴;
    水善流行,有隙即过,至人处事通权达变,毫无壅塞阻滞;
    四时有雨汛,海水有潮汐,至人法天则地,动静有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