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众名家评述林海钟

 静笃书画 2018-01-09

名家评述林海钟

 

林海钟

林海钟

 

  林海钟为中国美术学院国画系首届“中外六博士”之一。他擅长山水,好以苍劲而柔美的线条,变化有致的皴染,去表现山水的萧散、宁和、虚静、澄明之象,大巧若拙,借以吐露画家追求的中和之性、质朴之情。其笔下老树茂林,虬劲苍郁,盘曲刚毅,挺力向上,颇多君子堂皇之态;而秀石坡峦,温润敦厚,风骨清爽,野逸率意,亦有儒士潇洒之仪;湖光山色更是水盈盈而微波荡漾,山重重而草木华滋,空阔淡雅,寥廓幽寂,天人合一而思无邪,富有无穷的生趣,可游可居,可观可赏,达到江南文人画所追求的美学意境。——任道斌

  夫山水者,大地之骨血也;有山水然后有草木、虫鱼、鸟兽也,故谓山水为国画之宗可也。山水本不自美,人乐之而后观美也;然人多慾惑而遗其美矣。是以世鲜有陶渊明之志、欧阳修之意者也。今林君以仁慈为怀、德义为行,绍法唐宋,故清心而笔正、寡欲而色淡、性和而颜雅,素事后绘,能以冲远之笔墨写胸中所养深广之气者也。——郑少昌

  海钟的山水画有明显的自家法则,以线为主,追求高格调和丰富的内涵。他的几次大的超越,把文与可的挺拔和赵松雪的高古隐于画中,有古人的精神,更有海钟新的面貌。然而,海钟还很年轻,尚未『不惑』,这是最可怕的,孔子说『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海钟之『可畏』是他在很多方面已超越『今』了。他的前途是不可估量的。——陈传席

  林海钟的画好和耐看,是因为他在我们这样的时代,在展示他那高人一筹的传统画法的同时,也展示他的个人感悟——对艺术和对生活本身,这是让人羡慕的。攫取一古人的余唾并不难,难的是将自己的现实感悟不露痕迹地渗透进去。——李小山

  青年画家林海钟以古木寒林驰誊于画坛。古木寒林成就了他的艺术,他的艺术亦形象地诠释了古木寒林在中国画中的意义。近百年来,尤其是今天,对于这一意义,不要说年轻的画家,就是资深画家,久矣乎也已经相当疏远了。海钟虽然迷恋于传统,执着于传统,但他并不迷信古人,而认为即使古代的名家,也有很一般的作品,有不怎么样的地方。当然应该是它的精华而不是糟粕,学它的在今天条件下有可能发扬的精华而不是没有可能发扬的精华。海钟的这一传统观,也是深得我心的。——徐建融

  林海钟的作品也能被称作为“精神化了的山水”。观众所看到的画中的“山水”实际上已经变成了艺术家作画和钻研的主题。在欣赏林海锺的作品时第一眼能看到“山水”。但是,在表现主题的、抽象化了的形式背后能发现构图、造型语言和材料语言的运用。也就是说一张画有两个表现的层面和语境的层面。当欣赏者理解到“山水”的双重意义,看到抽象和具象的组合时,他才真正开始觉察艺术家实际创作的内容及其认识对象了。——本·菲塞尔

  在林海钟的笔墨里,它似乎又多了萧寂之外的一种人文情怀。他的作品出笔朴实,落墨无华,不仅表达着自然美,而且注重于人文美的阐扬,并展示着创作主体在洒脱、畅扬的笔墨节奏、韵律中流露着主客体在逆反中寻找朴素,从静谧的自然中寻找归宿的艺术品格。 ——张修佳

  人住在古寺里,听听晨钟暮鼓,看看香绕叶落,淡然相处,会意一笑,于一生一机之中领悟万物生意。笔握在手中,感受恬静淡然,体会六法之义,而生气象于笔端,写心胸于纸上。恍惚之间,已然忘了什么是高,什么是下。每次离寺,总见夕阳在青山之外,隐现柔光。心中总记惦着那夕阳,那夕阳之下的古寺,那古寺之中的海钟。 ——应达伟

静笃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