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落辰说:被束缚的枷锁

 大悠悠鸟 2018-01-09

为什么富的人越来越富而穷的人越来越穷?

为什么努力的人一直都觉得自己得不到回报?

是命运的冷漠,

还是人生被套上了一层束缚你发挥的枷锁?

人,活着的意义又会是什么……


(尝试一下叙事体,很走心的文章,人物是你是我也是他,是来自于世界上的万千生灵)


本文大致3200字,建议阅读时间20分钟


文/凌落辰


呱呱坠地时,是你的命与世界有所交集的初始,你的起点就已经被命所定格。


2~3岁的时候,那时的你还单纯的如同白纸,大大的眼睛中充满着对于世界的好奇和不解,对于这个时候的你来说一切都充满着未知,想要去探索其真正的奥秘。


上学之前,你所有的思想都是你身边的亲人告诉你的,他们的待人处事,他们的学识见解,他们的兴趣爱好深深地影响了你最开始的人生。在这个阶段你是一张被肆意涂抹的白纸,相当于在一个很固化而又封闭的圈子中,你不会觉得有任何的不妥,反而很习惯这样的生活.


因为那就是他们已经生活了几十年的样子。


中国有个很传统的观念就是极其重视子女的教育,这是从隋唐时期的科举制就奠定下来的文化底蕴,对于家长来说,孩子努力学习,最后考取一个好的大学真是太重要了,因为这是为数不多可以让你家孩子有可能接近上层社会样貌的方法。


在你还没到上学的年龄之前,家长会看看他们身边的家长们为了孩子都做了些什么,然后开始了模(pan)仿(bi),各种早教各种补课班托儿所搞起来,天价花费的同时只为了那个被包装得美轮美奂的“启蒙”二字。


时光终于到了你7岁的时候,你在家的附近随意上了一所小学,这是你第一次真正意义上走出了父母给你的保护圈,开始接触外面的世界。你会觉得好像也还是那个样子,没什么特别特别大变化,不需要特别努力就可以在班级拿一个还凑合的名次,生活唯一的变化可能就是有些小朋友总是可以买自己想玩想吃的东西,你只会偶尔才会得到。


这个时候你的父母就在为你初中做打算了,到底是跟着九年义务教育去一家很一般的中学还是去那几所学费高昂还不好进的学校。


于是他们给你报了各种的补课班,在课堂上学的东西就不需要再听了,反正补课班老师还会再讲一遍的,恩,这个时候补课班把这样讲一模一样东西的过程美名曰“巩固”。然后又听隔壁大妈的亲戚的朋友说了现在好一些的学校都是需要学生有“特长”才行的,那肯定不是说你腿特长就能被录取,看着别的孩子都被报名参加了各种东西,自己家的孩子自然也不能落后。有些钱的就多报一点特长班,什么听起来高大上的全都报一遍,没多少钱的,就看看隔壁邻居家们的孩子报的最多的特长班是什么,我们也来一个。


就这样你在上学之余被塞满了各种各样的“行程”,今天去这个班,明天去那个班,好像忙碌得不行,和父母争吵了好几次,可惜这个时候的你是没有选择权的,渐渐地你也习惯了这样的生活。


是的,你习惯了被规划出来的生活。


整个初级学生时代,都是这样度过的。

在这个时期里你并没有觉得自己和其他人有什么太大的区别。


原因很简单,你还没有跳出你父母给你的圈子。你所能接触到的自然也是你平常圈子里的那些人。上流各种最好的国际班学校开销你父母承担不起,最顶级的名校你也没本事和那些从小就各种资源倾斜的富二代/官二代们争抢。


你人生中第一次重大的转折发生在了高考后上大学的时候,那是你人生真正意义上第一次摆脱父母独自生活的时刻,也是遇见陌生人最多的地方。


说实话,如果你在国内上大学其实只有两种,一种是类似于美国常青藤的最顶级那么七八所高校,另一种叫做其他所有。


什么985,211,一本,二本,只要不是在第一梯队里的唯一区别只不过在寝室打游戏网速而已,反正你也不会去学什么习,就算你学了天天拿奖学金你出校门之后也会发现教材里的都是已经落伍的知识毛用没有……


我知道你一定会反驳说:你说不在第一梯队学的知识没有用,根本不是这样巴拉巴拉拉……(省略一万字)然后满脸愤怒地问道:“那你告诉我什么才是真正的知识?”


所谓真正的知识,对于处于快速更迭信息爆炸时期的我们,应该是联系实际情况,能够用最通俗的话为你从本溯源构建一个完整而又正确系统的理论体系,不仅要能启发你的思考,最好还能预见未来。


比如说与其让学生学习各个学科枯燥的理论,不如直接用身边的生活例子举一反三,促成大家讨论与思考;比如说与其学习金融乱七八糟的深奥名词,不如直接手把手教你在股市里实战操作,怎么规避各类陷阱,怎么赚钱,实践出的成绩才是王道;比如说我写的九篇房价论,仅仅九篇文章就可以为你构筑一套完备的现代炒房理论体系大框架,不知道比枯燥的教材高了多少……(小玖说房产:荣耀之光(完结篇)


请记住,真正的大师都是可以将一个看似困难的东西用白痴都能理解的个性化语言描述出来的,所有搞一大顿专业名词,搞得自己好像很高大上让人听不懂昏昏欲睡样子的人,全是所谓的砖家,神棍!


你以为上第一梯队大学的人真的是为了去学习知识吗?当然肯定会有这样一门心思搞学术的,但是更多的其实是去接触更高级别的社会圈子,和在学生时期最为宝贵的同窗情谊。


简称,人脉。


三十岁之后不能靠人脉吃饭的和骑士无异。


这个时候你打(看)了四年游戏(电视剧),有父母养着无忧无虑的大学生活终于结束了。从不断的面试碰壁你开始明白了社会的无情,很简单的一个道理,你不知道自己应该去做什么,自己学的专业?恩,也是大部分人的选择,因为他们觉得自己无路可选,哪怕明知不适合,不喜欢。


好不容易进入了职场,度过了最初的懵懂谨慎期你开始变得油滑, 每天都是一成不变的生活,好像对世界失去了兴趣。有的时候看着你朋友圈里虽然不多但好歹还有几个混(jia)得(ting)不错晒自己的各种高大上旅行生活照,默默感慨人生差距怎么如此大。


想过去转变,可又怕失去了现在的稳定,于是一觉醒来,大脑自动进行了选择性遗忘。


转眼间到了三十来岁,终于积攒了一点点积蓄,有了个不嫌弃你穷,愿意和你过日子的女人。你知道她已经等不起了,但是面对自己几十年工资才能买得起的房子,时常兴叹为什么世界如此不公,他们60后,70后,和部分80后把房子给炒起来自己赚了个盆满钵满,却让自己接盘。没办法,由于买不起一线城市的房子,只能回到家乡的省会城市,东凑凑西借借勉强付了一个首付,就在这一年你也在忙碌,纠结而又幸福中选择结婚了。


结婚之后你明白了一个词,叫做“责任”。


背负着每月必还的房贷,你开始真正努力地工作,所幸还有些小幸运,领导开始对你有所看重,给你安排了一个小头头的职位,虽然会比以前累一些,但是收入提高了两三倍,心理还是挺开心的。


这样的日子一直持续到了你第一个孩子的诞生,看着别人家的父母给他们的孩子弄着弄那,自己也不想让他落后,不想重蹈自己的覆辙,于是你开始承担了一笔笔天价的幼儿开销。渐渐的你发现自己的收入已经不够开销了,有想过去跳个槽,但是将近40岁的年龄不管怎么看都很符合“油腻的中年大叔”这个词的定位,在你的前面是一排排正直风华的大学/硕士毕业生,在你后面还有技术能力比你更强的人。


一想到自己肩膀上还背负着房贷和孩子的教育费这两座大山,又想到自己的父母年龄也大了,最近母亲时常半夜咳嗽,以后医药费也会是一大笔开销,你没有胆量再去面对未知的未来,哪怕是一点点的不确定。


有的时候你也会受不了,愁容满面,想要将心中的忧郁发泄出来。


你痛骂这狗屎的命运。


你痛骂为什么作为我这代人,一对夫妻要养活上面四个老人,下面两个孩子,还要为你们上一辈人炒起来已经虚高的房价接盘。


你痛骂这个时代,这个把你束缚住一生的枷锁。


你独自找到了一个最为黑暗的角落,抽着一根烟,蜷缩着身子,把头埋在手臂中低声哽咽,如果再给我一次选择的机会……


可惜没有如果。


在人生的最后,满脸皱纹的你躺在医院冰冷的病床上,回顾自己的人生:我辜负了最开始前三分之一的时光,中间三分之一的时光又被我自己的懒惰所浪费,等到终于明白了的时候,已无力他顾……


你渐渐闭上了眼,终究还是被生活的枷锁所束缚,在这场人生大戏的最后,喃喃道:人生,人生的意义又是什么……



(PS:一切过往皆为序章。本篇所有的一切都是下篇文章的铺垫,敬请期待落辰说重磅——固化的阶级)


文/凌落辰

尾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