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紫禁城死局袁崇焕惨遭凌迟真相

 金贝壳bf6un0sx 2018-01-09

保和殿是北京紫禁城三大殿的最后一个大殿,保和殿后面有一个巨大的平台,明朝皇帝常常在这里召见大臣,被称为“平台召对”。在这里,明朝最后一位皇帝崇祯帝曾三次召见名将袁崇焕。从万千恩宠到被凌迟处死,保和殿的平台上究竟演绎了袁崇焕怎样的悲喜人生呢?

紫禁城死局袁崇焕惨遭凌迟真相

明朝崇祯元年(公元1628年)七月,紫禁城保和殿平台之上,崇祯皇帝庄重地坐在宝座上,此时的崇祯帝刚刚登基不久。几个月来,他在平台频繁地召对群臣,商讨国事。

平台召对,在保和殿的后门举行,它不同于平日的早朝,更像是君臣之间私底下秘密的接见。除去了繁缛礼节,君臣间可以说更多的心里话。而今天,崇祯皇帝对于召对之事更为重视,因为他要接见的是一位自己非常倚重的大将,蓟(音jì读“记”)辽督师袁崇焕。

袁崇焕是明末一位著名的将领,他喜欢与人谈论兵法,英勇善战,尤其是在明朝晚期,东北地区的后金政权(注:努尔哈赤在东北建立的政权,清朝的前身)不断对明朝发起攻击之际,更显示出他是不可多得的人才。不过,在明朝天启二年即明熹宗(崇祯帝的哥哥)在位之时,袁崇焕还只是一个小小的文官。袁崇焕能进入皇帝的视野,全因为他的一句豪言。

当时位于辽宁的广宁城失陷,大家认定,很快辽东就会丢掉,山海关迟早失守,朝廷上下一时间人心惶惶。恰在此时,袁崇焕站出来说了一句豪言壮语。他说:“予我兵马钱粮,我一人足守此。”岌岌可危的明朝廷宛如抓到了救命稻草,马上任命袁崇焕为正五品官员,山海关监军。

让明朝皇帝欣喜的是,在之后抗击后金的战争中,袁崇焕先后取得了宁远大捷、宁锦大捷,尤其是宁远大捷中,重击了后金领袖努尔哈赤。努尔哈赤一生征战,44年都是百战百胜,但在宁远之战中败给了袁崇焕。这是努尔哈赤一生唯一也是最后的败仗。这一年努尔哈赤67岁,袁崇焕42岁。

宁远大战一役,袁崇焕一战成名,但因他生性耿直,不肯投靠权倾一时的魏忠贤宦官集团,袁崇焕回朝后未受嘉奖,反被弹劾,最终辞官还乡。

明熹宗驾崩后,崇祯皇帝朱由检即位。面对辽东危局,崇祯帝刚一上任便马上重新起用袁崇焕,任命他为兵部尚书,兼右副督御史、蓟辽督师(注:全称是督师蓟、辽、天津、登、莱军务),整个辽东地区都归他管。

七月,崇祯皇帝便迫不及待地在保和殿平台召见袁崇焕,商讨平定辽东的方略。一见面,崇祯皇帝先夸奖袁崇焕忠心耿耿,义勇可嘉。然后便问他,关于平定辽东事宜,有何方略。袁崇焕又一次信心十足地回答:如果能够得到吾皇的恩准,臣冒昧地认为,用五年时间,就能够全部恢复辽东疆域。

这句话仿佛给崇祯皇帝吃了定心丸。崇祯帝高兴至极,当即给了袁崇焕数量庞大的粮饷、人马、铠甲、大炮、弓箭。

因为有之前阉党之祸的教训,袁崇焕又说,他驻守边境,担心有人在皇帝面前进他的谗言,他会受到排挤陷害。崇祯皇帝为了让他放心,想了想说,朕自有主张。之后,崇祯帝派人拿来一把尚方宝剑交给袁崇焕,让他关键时候可以先斩后奏。

此时的崇祯帝和袁崇焕,都有一种很兴奋的心境。崇祯皇帝刚继位,心怀报复,想励精图治,肃清后金之患,所以,他把宝押在了袁崇焕身上。而袁崇焕呢?感觉到有五年时间,灭掉后金,恢复辽东。此时此地,两个人不禁都有一个美好的愿景,相谈甚欢。

紫禁城死局袁崇焕惨遭凌迟真相

那么,袁崇焕有没有辜负崇祯帝的期望呢?第二次保和殿平台召见又发生了什么呢?

明朝崇祯二年(公元1629)年十月,由于袁崇焕把守的辽东地区戒备森严,皇太极(注:努尔哈赤第八子)亲率八旗大军和蒙古骑兵绕过袁崇焕的防区,也就是山海关、宁远、锦州防线,绕道从蒙古突破长城,攻陷遵化,直逼北京。

当得到皇太极逼近京城的军报时,袁崇焕心急如焚。当时,他身担的职务是:明朝兵部尚书、右副都御史、蓟辽督师,他的职责就是要抵御后金军队南进,守卫山海关,保卫北京城。

为此,袁崇焕心焚胆裂,愤不顾死,火速清点九千兵马,“士不传餐,马不再秣”,日夜兼驰,终于赶在皇太极之前,到达北京广渠门外。

当时的北京,正值寒冬,大营露宿,缺乏粮料,兵饥马饿。而袁崇焕率领援军,在这样极度不利的情况下,背依城墙,先后在广渠门外、左安门外,打退皇太极军队的猛烈进攻。

袁崇焕身先士卒,策马迎敌,甲胄上布满箭镞,如刺猬皮一般。当时的场面,马颈相交,挥刀厮杀,险象环生。一个后金军勇士一刀砍向袁崇焕,幸亏袁崇焕手下的副官用刀一格,才使他幸免于难。

在北京广渠门和左安门的两场恶战中,双方均有损失,而皇太极更重。战争之后,皇太极并没有率八旗大军撤退,而是仍在等待时机。

就是这样的背景下,十一月二十三日,崇祯帝于保和殿平台第二次召见袁崇焕。

此时,崇祯帝心事重重,万千担忧:老祖宗的江山不能毁在自己手上。很快,奉召的袁崇焕身着青衣来到了保和殿。见到皇上,袁崇焕再次强调了局势的危急。而崇祯帝则首先是对袁崇焕嘘寒问暖。为了表达体恤之情,崇祯帝还把自己身上的貂裘大衣解下来,亲自给袁崇焕披上,然后才向他征询作战策略。

袁崇焕向皇帝提出,连日征战,士兵马匹已疲惫不堪,是否能让士兵进入城内,稍事休整,补充给养。

而这下,崇祯帝毫不犹豫地拒绝了,他斩钉截铁地表示,不允许一官一兵进城,就是蓟辽督师袁崇焕,也不许住到城里。

第二次平台召见,虽然跟第一次平台召见只隔了一年时间,但是形势有了很大的变化。经过这一年多,辽东不仅没有恢复,后金的军队却打到了北京城。崇祯皇帝对袁崇焕表面虽善,但内心已经不满,他对袁崇焕有了猜忌。

紫禁城死局袁崇焕惨遭凌迟真相

无奈之下,袁崇焕军队只得继续在北京城外露宿,同皇太极军队战斗。当时仗打的很惨,隆冬时节,大地冰封,袁崇焕率领的军队却露宿城外,无粮无草,眼看就要支撑不住了。恰在这时,北京城里的崇祯皇帝派人来找袁崇焕,说请他进城商议军饷之事。袁崇焕一听非常高兴,当即答应。可是让他没有想到的是,这一次的召对,竟然送了自己的性命。

而这背后,皇太极起了很大的作用。

皇太极与袁崇焕有着难解的仇恨。有种说法认为,努尔哈赤正是在宁远城下被袁崇焕的红衣大炮打伤后饮恨而死的。后来,决心雪耻的皇太极又在宁锦战场上败给了袁崇焕。两次兵败的奇耻大辱,父亲丧命的深仇大恨,使得皇太极不能善罢甘休。

为此,在北京广渠门和左安门两战之后,皇太极的八旗大军没有撤退,而是伺机向北京城发动更强大的进攻。其中一招,就是使用“反间计”,离间明朝君臣。

时机很快来临。后金大军在广渠门战败后,偶然间俘虏了明朝提督大坝马房太监杨春、王成德,又偶然间让他们听到了一个惊天“秘密”。据《崇祯长编》记载:晚上,两人听到了隔壁传来看守士兵的低语。其中一人说,袁崇焕和咱们的皇太极,私底下早就有了城下之盟,很快会引导咱们的军队进城,然后里应外合,攻取北京指日可待。听到消息的两个太监为了表功,趁清兵“不备”,偷逃了出来,并禀告给了崇祯皇帝。

于是,就在保和殿平台之上的第三次召对,当袁崇焕刚想提军饷的事时,突然,几名锦衣卫一拥而上,将袁崇焕制服,然后将他的官服剥掉,戴上刑具,任袁崇焕怎么分辨都无济于事。平台上的崇祯皇帝一言不发,他挥了挥手,袁崇焕就被锦衣卫下了大狱。

八个月后,即崇祯三年(1630年)年八月十六日,袁崇焕惨遭磔(音zhé读“责”)刑,含冤离世。什么是磔刑呢?“磔”字本来不是用于人的。古代在祭祀的时候,把祭的牲肢解就叫“磔”,后来变成一种对人最惨烈的酷刑,也就是民间说的“千刀万剐”。

据明史载:崇焕行经法场前,刽子手一刀一刀割下其肉,沿途百姓因痛恨汉奸行径,于是,富户们大把扔钱向刽子手行贿,竞价争买崇焕之肉“生”食,穷人们则争相从刽子手手中抢来崇焕之肉生食,整个场面血腥而残酷。至法场时,崇焕已气绝,骨肉无存,只余一个头颅,而崇祯皇帝还命将其首传视九边(注:长城上的九个边防关口),以此震慑边将,以禁效尤。

然而,袁崇焕死后,明朝边事更加无人,加速了明亡进程。1644年,北京城破,崇祯帝朱由检在煤山上吊身亡。对此,史家曾评论,虽然皇太极的反间计的确促成了袁崇焕被捉拿,但是袁崇焕真正被杀,却不单单是一个反间计的问题。崇祯皇帝的性格弱点—刚愎多疑、嗜杀寡恩,才是最大的关键。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