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黄桂秋下海、拜师的风波

 壶都仙渗 2018-01-09
  黄

  桂

  秋

  黄派创始人黄桂秋拜师轶事

  朱永康


  黄桂秋《蝴蝶媒》

  1924年,18岁的黄桂秋手执北京汇文中学高中毕业证书,兴冲冲地走进河泊厂家门,看见父亲黄枉亭正在算帐,叫了一声“爸”未敢开言,就垂手侍立一旁,待乃父开口问及学校之事,才双手递上文凭,父见文凭后面的优异成绩,不禁喜上眉梢,说了声:“还算有出息”,他不大表扬儿子的。接着问:“今后有什么打算?”黄说“同学之父要介绍我入电话局任职。”父说:“那也好,电话局倒是个好单位。”黄仍不走,父问:“还有什么事么?”黄硬着头皮说:“我那同学喜唱丑角,要我陪他客串一出《苏三起解》。”乃父此时正在兴头上,随口说:“玩玩票未尝不可,但千万别当戏子。”玩票要花钱,有了家长的支持就不怕了,于是黄桂秋以“青绮客”之名,在当时北京的浙慈会馆演出了一出《苏三起解》,不想他那清脆甜润的嗓音一鸣惊人,引起了行家们的瞩目,一致认为是探好苗子,纷纷鼓励他正式拜师深造。当黄向父提出要下海时,乃父激怒了,狠狠地打了他一记耳光说:“你甘心当戏子,辱没我家门,真没出息,给我滚。”黄个性很强,为了学戏竟然违背父意离家而去,一面在电话局工作,一面托人觅良师。

  经廊房头条庆丰堂饭庄经理赵汉卿先生介绍,携黄晋见青衣宗师陈德霖,陈氏是该饭庄的常客,听了赵的介绍,又面试了一下黄的嗓音,再看他那眉清目秀的面孔和端端正正的举止,心中已经有了七分谱,准备收这个关门弟子了。

  仅隔一天,那位唱小丑的同学来约他,告知其父很欣赏他的嗓子,今天特来接他去拜会“通天教主”王瑶卿先生,黄当然不能不去。在王家宽畅的四合院中,黄拜见了慕名已久的王先生。王问了黄三个问题:“1.你家境富裕,为什么偏要下海唱戏,2.你觉得自己有本钱(指嗓子)吗?3.你看过我哪些戏?有什么体会?”黄说:“家父坚决反对我下海唱戏,我认为这是世俗之见,看低伶人,像大爷您,不是到处受人尊重吗?我并不认为唱戏的就卑下,而是唱戏者本身先要自重,而后人重之,所谓树正哪怕影子歪。”第二个问题:“我认为自己有本钱,但必须经名师的熏陶指点,才能有所成就。”最后一个问题:“我看过您很多戏,如《十三妹》、《虹霓关》、《南天门》……最大的体会就是您把自己融进戏中,把人物演活了,所以演什么像什么。”王氏听后频频点头,认为“孺子可教也”。

  几乎同时,黄收到两位介绍人的回音“同意收你为徒”这可使黄为难了,到底拜谁呢?于是请教一位清室皇族,对方认为黄的嗓音宜宗陈唱正工青衣,而王则兼重刀马和花旦,这样黄就决定拜在陈氏门下。而这时王也在准备写收黄为徒的帖子,忽然接到陈德霖率弟子黄桂秋的请帖,对此自然不满,但对亦师亦友的陈氏却又无可奈何,黄也无法向王解释,使王心中总有一个疙瘩,这也是造成黄桂秋后来定居上海的原因之一。

  

  黄桂秋《春秋配》

  

  【1947年百代唱片】

  袁杏宝京胡 、方琴生京二胡 、王燮元司鼓

  [西皮摇板]他一片至诚意令人钦敬,

  对奴家并无有半点斜心。

  劝乳娘休得要任意谈论,

  婚姻事全仗着堂上双亲。

  [西皮散板]好一位真君子言行不苟,

  回家来对母亲细说根由。

  [西皮流水]提起了这桩事世间少有,

  有少年到郊外走马闲游。

  不忍见女儿家在桑田行走,

  忙丢下了一锭银来把贫周。

  [西皮摇板]我和你准备着夤夜逃走,

  也免得到公堂遗丑含羞。


  黄桂秋《马嵬驿》

  黄桂秋(1906年5月7日—1978年9月11日)。他本名黄德铨,字荫清,自号桂荫轩主。他是下海的票友。

  他家境不错,父亲在北京经营豫康号洋货店。顾客中很多有钱人,既有北洋军阀,也有戏曲名伶。黄德铨1924年从北京汇文中学毕业之后,先后在在北京电话局担任话务员, 在哈尔滨铁路局任科员。一直做着明星梦,经常在北京天津玩票。黄爸爸开始觉得儿子很不像话,有天看了儿子的演出,被惊住了,态度立马转变,慷慨解囊给儿子添置了上好行头。

  1927年,黄桂秋通过三姐夫实业家赵汉卿介绍,正式拜师旦角陈德霖。 下海了!有趣的是,他的艺名黄桂秋,是他二姐的名字。

  当时北京城有两个最著名的旦角教师,一个是王瑶卿,一个是陈德霖。王瑶卿外号通天教主, 这外号有点厉害,四大名旦都是他的学生。陈德霖外号老夫子,听外行很像老好人的样子,是王瑶卿的师傅,他也教过梅兰芳。

  黄桂秋拜师之前,也考虑过拜王瑶卿为师,据说王都同意了,黄桂秋又觉得陈德霖更合适自己,改变主意拜了陈德霖。

  陈德霖很喜欢黄桂秋,1930年7月,陈德霖不顾自己的身状况体,应黃桂秋之邀到天津给徒弟助演《紅鬃烈馬》捧场, 7月13日演完之后,陈德霖第二天早上回北京,一病不起,不到半个月死于伤寒,这样北京城里就有了“陳德霖为培养徒弟而死”的说法。 黄桂秋非常内疚,感觉压力非常大。

  黄桂秋为陈德霖守完孝之后,准备再找个老师继续学戏。所以有天,黄桂秋托人向王瑶卿的徒弟程玉菁说项,表示想拜王瑶卿为师,请程介绍一下,黄准备孝敬王老200大洋。程玉菁满口应允。和黄桂秋一起举杯畅饮,喝高了,程玉菁才摇摇晃晃回去见师傅王瑶卿。

  王瑶卿很不高兴,程玉菁说自己已经答应了。王瑶卿火了:“你敢替我作主,你算老几?”从床上猛地坐起,手拿烟袋向程打来,程举手握着王的手腕,因借酒力握痛了王老便大喊了一声,外屋跑进来好几个人,以为程玉菁打师父!程是有口难辩,次日各报纸刊登了“程玉菁殴师”。事情闹大了,程玉菁,黄桂秋都在北京难以立足,先后到南方演出去了。

  看到文章分析说,程玉菁当时确实对王瑶卿有些意见,王瑶卿收女徒弟,有的女徒弟声名狼藉,甚至是众所周知的失足妇女,偏偏她背后的金主有权有势,王瑶卿不得不收。程玉菁看不惯,跑去跟师傅说,外面都叫您通天教主了!

  黄桂秋到南方之后,慢慢出了名气。而程玉菁勉强唱了几年,维持不下去,干脆退出了演艺圈,去了苏州纱厂工作, 47年,在纱厂当股长的程玉菁跟着老板上北京,和王瑶卿重归于好。1951年王瑶卿任中国戏曲学校校长后,请文化部把程玉菁调来北京教戏曲。程玉菁一直活到1995年, 近九十岁。

  1932年,黄桂秋到长春演出。滿洲国高官熙洽的姨太太大老徐提出要跟黄桂秋学戏,黄桂秋出入她家,滚上了床单。

  熙洽发现此事,把令人把黄绑在后花园树上,欲毁容,危机一触即发。这时大老徐奋不顾身,夺了一把刀对熙洽说:“你要是动他一根汗毛,我就死在你的面前,你如念在我们夫妻一场放了他,我还是你的人,终身侍侯你。”熙洽对大老徐绝对宠溺,心想毁了黄也丢了妾,倒不如顺水推舟依了她吧!于是痛斥大老徐一番,把黄撵出东北了事。

  黄桂秋回到北平,几个月之后,大老徐来到北平和他同居,又过了几个月,大老徐失踪。

  1940年秦瘦鸥小说《秋海棠》轰动一时,沪上盛传黄桂秋是秋海棠的原型。1942年,上海黄金大剧院老板建议周信芳、黄桂秋合排京剧《秋海棠》,由黄饰毁容前的《秋海棠》,周饰毁容后的「秋海棠」。黄桂秋觉得太尴尬,不肯演。

  秋海棠事件也有人说是炒作,说是黄桂秋的一朋友看中商机,一边炒黄桂秋就是秋海棠的原型,一边叮嘱黄桂秋本人接受采访时沉默。

  因为秋海棠的作者秦瘦鸥说,他从没有与黄桂秋交往过,只是看过他的戏。自然秋海棠是糅合了几位京剧演员的某些成分的,但不是黄桂秋,而是程砚秋、毛韵珂、何雅秋诸先生。如秋海棠毁容后隐身农村的情节,是受程砚秋先生抗战时隐姓埋名、躬耕田垅的事迹发展而来,至于生育梅宝的情节就全属虚构。

  1960年8月黄桂秋在青岛永安大戏院演《三堂会审》时,看见大老徐坐在第一排看戏。戏毕,她转身而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