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话说天津》·自然馆往事

 网罗天津卫 2018-01-09

  这是一座典雅的、透露着博物馆尊严的建筑;这是一个弥漫着神秘悠远气息的空间;这是一个引起人们对生命奥秘无尽遐想的地方。这些在时间的长河中孕育的珍宝使这座历史悠久的博物馆散发着不同寻常的魅力。在历经九十年的风雨后,天津自然博物馆现在已经成为中国馆藏最丰富的自然博物馆。

天津自然博物馆位于马场道206号

  从天津自然博物馆的书库里取出一本书册,掀开泛黄的书页,穿越历史的风尘,我们回望到了近一个世纪以前自然博物馆那段尘封已久的往事。

  1914年,法国神甫黎桑穿过欧亚大陆来到天津,开始了他对中国北方广大疆域的探察活动。这个有着生物学博士学位的法国神甫来中国后起了一个中文名字叫桑志华。桑志华打着一面旗子,依靠法国教会的支持,在中国北方采集了大量的动植物化石标本。每次采集经过的地方,桑志华都绘成了路线图,而采集来的标本化石则存放在一个叫崇德堂的地方。

  现在天津市和平区营口道二十号这座建筑就是当年的崇德堂。当时经过数年的挖掘,桑志华采集的化石标本源源不断地运往这里,以至崇德堂的所有房间和地下室都堆得满满的,再也无法容纳,于是就建起了著名的北疆博物院。也称黄河白河博物院。

  桑志华的采集活动一直持续到1940年前后,迫于中国的战乱形势,他回国了。这些来发掘中国资源的外国人最终没能带走中国土地上的珍宝,数万件标本化石大多数都留存下来,客观上为北疆博物院的馆藏打下了一定的基础。新中国成立后,北疆博物院经过几次机构名称调整,从1974年开始正式定名为天津自然博物馆。1997年天津市政府投资一亿元人民币建设了现在这座融合中西方文化韵味的新馆舍。

  建国五十多年来,天津自然博物馆的化石标本专家们栉风沐雨、风餐露宿,足迹踏遍中国大江南北,为博物馆采集整理着一件又一件珍贵的馆藏品。38万件馆藏标本,1305件一二级珍品,200余件国家珍惜濒危植物标本,这些数字显示着博物馆的雄厚积累,也注解着博物馆人的奔波敬业。

  现在,这些珍贵的自然遗产愈加显示出它们的价值。人们越来越发现,这些生命的定格正在显示着生物的多样性;这些历史的遗痕正在丰富着生命的基因库;这些永远的雕像正在成为研究新物种的参照物。

  渐渐地人们对自然与生命有了更多的尊重,而在尊重自然与生命的同时,又多出了一份对自然博物馆的兴趣,来自全国乃至国外的观众接踵而至。前不久,自然馆的日参观人数达到了历史最多水平:一万人。历经了近一个世纪的风雨之后,天津自然博物馆在新世纪里创下了新的纪录。

  (天津电视台国际部提供文稿 北方网整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