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乡人拜读《道德经》——(第二十六章)

 浪子观心 2018-01-09

 
新风堂堂主
2017年3月28日
乡人拜读《道德经》——(第二十六章)

——乡人浅学,孤陋寡闻,不敢罔言,惟有拜读!


重 为 轻 根 , 静 为 躁 君 。是 以 圣 人 终 日 行 不 离 辎 重 ,虽 有 荣 观 , 燕 处 超 然 。奈 何 万 乘 之 主 , 而 以 身 轻 天 下 ?轻 则 失 根 , 躁 则 失 君 。


上一章论述“四大”,这一章论述“王大”的其中一个道理(在章节之间延续性看来,南怀瑾宗师的版本中“王大”倒是又比“人大”有道理了。哈哈)。

人法地嘛,所以要像大地一样,厚德载物。所以说,厚重沉静,就是轻渺众生的根基;安静祥和,是暴躁冲动的君王。大地以其厚重沉静的身躯作为万物生长的根基,人在性理方面便只有安静祥和才能驾驭暴躁冲动的“自见、自是、自伐、自矜”。人生世间,本就是心态决定了一切,“同于失者,失亦乐得之”。“静虚”的修为,才能更好的参悟道行。放在日常生活中,道理浅显易见,“冲动是魔鬼”便是躁的一个表象。人为什么会后悔,大多数情况下就是因为当初做某一个决定的时候不够冷静沉着。

所以说,圣人无时无刻不在提醒自己保持这种厚重沉静的状态。现在所说的“辎重”,大多是指实物。如果说把这句话理解成“圣人整天端着架势,随身物品一件不能少”那就有点“傻乎乎”了。既然是圣人,怎么会这么不懂事呢?为啥会给自己弄这么多累赘带在身边?不过儒家礼制中所提倡的“端庄”,倒是真有点“终日不离辎重”的字面所表达的那种迂腐意思,热死也得穿的周武郑王的。(纯属胡说,您别介意)

圣人无时无刻不保有这种厚重沉静的精神,虽然有豪华别墅住着,身边热闹非凡,但是依旧内心祥和,安静处之,状态超然物外。观,房子;燕,同“晏”,安静的意思。

又得提一下老子作《道德经》的时代背景,四百年的乱世。老子提出“道”以求解救世人的一种学说。所以这里后一句便是悲叹!

无可奈何,万乘之王,各方诸侯,都是以自身利益为重,而不在乎老百姓的死活。这章提出“以身轻提下”的悲叹,是在倡导“王”要重天下而轻自身。与第十三章的“贵以身为天下,若可寄天下。爱以身为天下,若可托天下”是相呼应的。但是又完全不同。只有爱惜自己的人,才能爱惜别人,但是只爱惜自己的人,却轻了天下。

为王者,必须有“是以圣人后起身而身先”的道行。才能“贵其身,爱其身,寄天下,托天下”。

之所以以身轻天下,就是因为当时的各方诸侯,不是圣人,只是贵自身,爱自身。以一己私利、为报江山社稷,不惜一切代价。

临济禅师评价老子:“一语中具三玄门,一玄门中具三要义”。读书,必须前后呼应着去读,否则根本了解不了其中的意义,有时还会自作聪明说作者前后矛盾。

太轻了,就会脱离厚重沉静的根本;躁则会失了静的驾驭,胡作非为。   


那么,到底是该轻还是该重呢?

没有答案,道法自然,该轻的时候轻,该重的时候重。其中玄妙,只有自己参悟了。

古人已经告诉了很多我们做人做事的道理,其中玄妙,只有自己领悟。“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