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戏说BAT的本质(中篇)

 火乐_ 2018-01-09

《戏说BAT的本质(上篇)》中,我们讲到自从人类社会出现以来,就存在某些最原始的活动,科技进步给这些活动带来新面貌,却没有改变它们的本质。所谓阿里的“电商”,腾讯的“社交”,百度的“搜索”,都不是他们的本质,真正的本质一定就在那些亘古不变的事物里,像穿衣吃饭一样平常。


本文是这一系列的中篇,我们探讨腾讯的本质,以及在此基础上腾讯的战略和未来。


腾讯的本质


1、腾讯的本质


有人说腾讯的本质是以社交和游戏之名,行收税之实;也有人说,腾讯的本质是互联网行业的“伯克希尔哈撒韦”。在我看来,税收也好,投资也罢,这都是结果,而不是原因。腾讯之所以能做到这些,是因为它有更本质的特性,赋予了他如此强大的影响力。


腾讯的本质是什么?我们仍然从人类社会最原始的活动说起。


从人类社会诞生时起,人与人就需要传递信息。最初是口耳相传,有了文字之后则是书信往来。后来寄信太慢,但可以通过专人把文字变成“滴滴滴”的代码发给对方,再由专人翻译成文字,这就是电报。后来专人翻译太麻烦,直接对着话筒说就行了,这就是电话。再后来担心电话脱口而出、口说无凭,于是可以在电脑上字斟句酌、白纸黑字,发给对方,这是电子邮件。守着电话不自由、不方便,就有了手机。等待邮件回复太慢,就有了即时通信——这就是QQ。后来电脑换成了智能手机,QQ也换成了微信。


在书信的时代,提供通信服务的是邮局;在电报电话的时代,提供通信服务的是电报局、电话局;在手机时代,提供通信服务的是运营商;而在QQ和微信的时代,提供通信服务的,则是腾讯。腾讯的本质也是一家通信运营商,与电话局没什么区别。


有人会说,腾讯做的是“社交”,因为腾讯有群、QQ空间、朋友圈,用户可以展示想法,别人还可以点赞互动,这不正是社交吗?


试想一下,如果中国移动推出了一个功能,手机用户可以录下座右铭、小秘密,然后别人给自己打电话时,电话里提示按“0”和机主通话,按“1”听座右铭,按“2”听小秘密……;听完之后,按“0”返回上一层,按“1”录制点评,按“2”听别人的点评。虽然用户体验很差,但这不就是电话版的朋友圈吗?如果中国移动推出了这个功能,难道它做的也是“社交”?


所以腾讯所谓的社交,只是通信的一个应用而已。


2、垄断的力量


通信行业具有天然垄断的特点,运营商可以凭借垄断地位损害用户权益。因此在任何一个国家,通信运营商都是政府重点监管的对象。美国电话电报公司(AT&T)被美国政府数次拆分,中国电信也被中国政府拆成了移动、联通、网通等公司,都是为了防止垄断。


其实早在2000年,马化腾就说过腾讯要做像电话公司一样的“运营商”,当时还被人们当做笑谈。然而2010年3月QQ同时在线人数首次突破1亿,2017年微信用户突破9亿,腾讯终于成了互联网通信的垄断者。


尽管如此,很多人(包括政府)都没有意识到,腾讯就是像电话局一样的通信运营商,也没有意识到腾讯的垄断地位。一方面,是因为腾讯弱化“通信”而突出“社交”,隐藏了真实身份。另一方面,腾讯与其他通信运营商不同,QQ和微信都是免费的——我都免费了,你还能指责我垄断吗?


垄断的力量虽然没有直接用于收费,但仍然无比强大。作为当今最主要的通信工具,如果不用微信,就意味着和很多人失去联系,所以腾讯对用户有高度粘性,而且能直接触达每个用户。微信不但垄断了通信网络,而且垄断了线上触达用户的触点,这正是腾讯王国的基石。


既然使用微信是免费的,那么腾讯就必然要寻找其他赚钱的途径。凭借对线上触点的垄断,腾讯向用户推介游戏、虚拟产品和推送广告,这构成了腾讯最主要的收入来源。游戏与社交互相促进,腾讯成了中国最大的互联网游戏公司。


如果中国移动直接拨通你的电话,向你推荐产品或广告,你一定会深恶痛绝。然而腾讯把它们巧妙的隐含在公众号里、朋友圈里,悄悄的呈现在你的眼前,你便欣然接受了。其实二者的本质是一样的。


此外,腾讯还借助对用户触点的垄断,压制其他互联网产品,很多面向C端用户的互联网产品都存在被腾讯“山寨”的焦虑。这种情绪终于在2010年集中爆发,《计算机世界》刊登封面文章《“狗日的”腾讯》,直指腾讯的“山寨”行为,腾讯的公众形象也跌至谷底。


此时,腾讯终于意识到“拥网自重”只会葬送自身。2011年,腾讯推出了“开放平台”战略,将自己触达用户的渠道与合作伙伴共享。通过这一调整,腾讯得以平息众怒、稳住阵脚。随后,腾讯大量投资互联网相关企业,用入股代替抄袭,用招安代替对抗,形成了自己的“腾讯系”。


然而另一方面,腾讯仍在推送自己的产品,甚至利用社交加速其传播。去年《王者荣耀》风靡全国,商业上取得巨大成功。但很多批评者认为,这款游戏让青少年沉迷其中,腾讯视而不见,忽略了社会责任。


通信网络历来是社会的重要基础设施,也是国家的“公器”,一旦用于私利,或用于恶意,后果不堪设想。腾讯掌握亿万用户的通信渠道,就好像掌握了亿万用户的家钥匙,已经不能再用普通的商业公司看待。《王者荣耀》事件,为社会敲响了警钟,也为腾讯敲响了警钟。


3、腾讯的野心与无奈


自从互联网公司诞生以来,大多数时候互联网公司只需要通过线上的接触,就可以服务好用户。比如电子邮件、在线游戏、视频直播等,电商尽管需要线下收货,但仍以线上交互为主,线下交互非常有限。


而伴随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对于更多的消费活动,则需要企业和用户经过线上、线下的一系列接触,提供一系列信息、产品和服务,才能完成整个服务过程。


此时,互联网公司如果只在线上触达用户,则无法为用户提供完整的服务。比如互联网医院能完成线上问诊的环节,却无法提供线下化验、治疗的环节;汽车电商可以完成线上订单的环节,却无法提供线下维修保养的环节,他们的服务都是不完整的。


2014年前后,正处在三足鼎立、多头混战中的阿里和腾讯,几乎同一时间认识到这一点。于是腾讯和阿里相继做出重大战略部署,腾讯推出了“连接一切”战略,阿里制定了“赋能平台”战略。可惜当时百度没有意识到这一点,最终和阿里、腾讯渐行渐远。


阿里的“赋能平台”战略是为线下商户提供客流、数据、金融、物流等支持,阿里希望用户无论在线上还是线下购买商品,都要经过自己(参见《戏说BAT的本质(上篇)》)。腾讯的“连接一切”战略,则要布局线下触点,届时无论用户在线上或线下的活动,都能藉由腾讯的网络触达。


在此背景下,微信先后推出了电子会员卡、电子发票、小程序等产品,试图利用线上的流量优势,吸引线下商家将信息系统与微信打通,从而成为微信在线下触达用户的触点。


其中,小程序被寄予最大的厚望。微信对小程序的定位是线下随用随走、线上不设入口,目标就是帮助微信建立线下触点。但至今小程序定位模糊、推广乏力,说明即便强大如腾讯,在线下也没有足够的实力。尽管已经有餐厅可以通过微信公众号点餐,有的医院可以通过微信公众号挂号,但距离腾讯的目标仍然非常遥远。


更加现实的方式,也许是寻找行业合作伙伴,由他们完成线下触点的布局,并与腾讯打通。腾讯负责线上触点,合作伙伴负责线下触点,大家共同实现线上、线下服务过程的全触达。



然而那时,在这个更加巨大的网络里,微信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微信还能像今天这样垄断触达用户的触点吗?失去垄断地位的微信,未来又会如何?


4、腾讯的对手与终局


2010年起,用户上网的主要方式逐渐从PC变成手机,QQ历时十年建立起来的通信网络,眼看就有被弃置的危险。


当时米聊正在迅速占领手机,QQ一旦失守,腾讯通过QQ建立的通信网络、网络上的用户触点、触点衍生的业务、业务搭建的腾讯帝国,都有土崩瓦解的危险。紧急关头,腾讯棋出险招,内部孵化出微信,及时击退米聊,建立了手机上的即时通信网络,完成了惊险的一跃。


如果互联网接入设备再出现一轮更迭,腾讯还能否立于不败?


这一定是马化腾心中最重要的问题。


因此,腾讯一边布局线下场景的用户触点,另一方面始终紧盯着线上接入设备的演变动向。


汽车被腾讯寄予厚望。早在2014年,腾讯就在BAT中率先进入车联网领域,推出了OBD设备腾讯路宝。在2017年互联网企业纷纷进入造车领域之后,腾讯更是重金投资特斯拉、蔚来、威马,显示出对于智能汽车——这一潜在下一代网络接入设备的重视。


然而,就在BAT抢占汽车入口的同时,还有一家公司却在用另一个思路悄悄布局下一代互联网入口,这就是小米。


小米的布局没那么显眼,手机、净化器、音箱、电视等等,都是一些不起眼的小家电。就算是造车,小米也是这个路数,与北汽合作仅3.9万元的低价电动汽车,与BAT价格几十万的新能源跑车相比,非常寒碜。


我相信雷军的布局背后,有他对下一代线上入口的看法。物联网的时代,用户在不同场景切换,使用不同的设备,但需要始终保持在线。用单一的设备保持在线,显然不如直接用每个场景的设备更高效。所以下一代接入设备,不是一个,而是一组,这也许正是雷军的逻辑。


BAT也许以为争夺汽车,就是争夺下一代入口的终局,而小米则以为,争夺汽车只是战争的开始,他已经在周围的各个山头布下了埋伏。


如果真的有一天,用户80%的时间都是通过小米的手机、电视、音箱等等接入互联网,即便汽车占有剩余的20%,是否也得乖乖就范?


那时,用户可能还会通过阿里购物,但是否还有腾讯的位置?


(此为《戏说BAT的本质(中篇)》,下篇将述及百度,敬请期待)





中骏资本是经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备案的私募基金管理公司,我们秉承“产业+资本+投行”的投资理念,深耕于汽车产业互联网及以汽车为主的高端智造领域,为企业打造全方位、一体化的资本投行服务,发现价值并创造价值。


网址:www.zj-capital.com.cn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