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育婴师培训教程PPT课件下载

 ShanMeiyuan 2018-01-09
育婴师培训教程
 职业道德
  1、育婴员定义:专门从事0-3岁婴儿生活照顾、护理和教育的人员。
  2、《育婴员国家职业标准》对育婴员的“基本要求”第一项就是职业道德,是每个人都必须懂得和具备的素质,也是育婴员、育婴师和高级育婴师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
育婴员职业道德规范
1、爱岗敬业,优质服务。
2、热爱儿童,尊重儿童。
3、遵纪守法,诚实守信。
育婴员职业道德规范
1、爱岗敬业,优质服务。是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最重要体现,是对从业人员的最基本要求。
(1)爱岗就是热爱自己的工作岗位,热爱本职工作,亦称热爱本职。爱岗是对人们工作态度的一种普遍要求。
 (2)敬业就是用一种严肃的态度对待自己的工作,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忠于职守、尽职尽责。敬业包含两层含义:一是谋生敬业。二是真正认识到自己工的意义敬业,这是高一层次的敬业. 
育婴员职业道德规范
2、热爱儿童,尊重儿童。
 (1)热爱婴幼儿必须了解婴幼儿,掌握婴幼儿在不同年龄阶段的生理、心理和行为特点,根据婴幼儿的生长发育规律给予科学的教育和指导。
(2)热爱儿童必须有爱心、耐心、诚心和责任心。学会站在婴幼儿昀角度上考虑问题。只有热爱婴幼儿,才能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实际工作中去.才能全心全意地为婴幼儿和其家长提供最优质的服务。
育婴员职业道德规范
(3)尊敬儿童主要是尊 重儿童生存和发展的权利,尊重儿童的人格和自尊心。用平等和民主的态度对待每一个婴幼儿,满足每一个婴幼儿的合理要求。
育婴员职业道德规范
3、遵纪守法,诚实守信。
(1)遵纪守法是每个从业人员必须具备的最起码的道德要求,是做好育婴工作的前提。一个具有高尚职业道德品质的人,肯定是一个模范遵守职业纪律的人。要做到遵纪守法,必须经常学习法律知识,做到懂法、用法、依法办事、依法律己、依法指导本职工作,不断增强遵纪守法的自觉性,模范地恪守职业道德守则。
育婴员职业道德规范
(2)诚实守信是做人的根本,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优良的职业作风。诚实是在职业活动中从业者应严格按照每道工序的操作程序去做,做到诚实劳动。守信是诚实的具体体现。在职业活动中,要遵守信誉,言行一致,表里如一。不轻许诺言,对婴幼儿及其家庭的有关资料保密,保护个人隐私,才能得到同行和家长的信任,建立和谐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育婴员工作守则
尊重婴儿的个性差异,促进其潜能的充分发展。
掌握婴儿生活照料、护理和教育的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
宣传科学育婴、保教并重的基本理念。
对婴儿家庭的有关资料保密,保护个人隐私。
根据家长和社会有关方面的意见,改进和提高工作质量。
与卫生保健、学前教育机构密切配合,协调一致,为婴儿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育婴员工作守则
认真履行工作职责,具有服务意识和奉献精神。
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婴儿,让他们充分享有安全感、自信心和自尊心。
掌握婴儿身心发育的特点和规律,用科学的方法进行喂养和教育。
坚持保教并重的原则,注重培养婴儿的个性、品德和行为习惯。
育婴员专业修养
学习勤奋
富有爱心、耐心、诚心和责任心
热爱儿童并尊重儿童
具有现代教育观念及科学育婴的专业知识
具有广泛的兴趣及宽广的知识
善于沟通,具有与人合作的能力
具有解决问题和研究问题的能力
身心健康
爱好清洁,做事有条理性
有进取精神
职业特点
育婴师(有别于其他婴幼儿看护人员)承担着一种社会责任。是为适应社会发展需要而产生的一种新的职业。
育婴师职业具有专业性强但又跨学科领域、社会性强的特点,是一项全新的、具有鲜明时代性和广泛群众性的社会事业、是一项蓬勃发展的朝阳事业。
选择育婴师职业的10个理由
1、收入高
2、发展空间大
3、越老越有资本
4、和最可爱的孩子们在一起
5、受到尊重
6、社交范围广
7、培养你有好的情感特征
8、接触的都是有爱心的人
9、工作稳定
10、改变我们的未来社会
育婴师的使命:
           让每个儿童都享有一个最佳的人生开端;接受良好教育;充分发掘自身潜力,成为一名有益于社会的人。
儿科基础知识前言
     0~3岁是一个人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智力发展的奠基时期,因此,要做好育婴工作就必须掌握好这一时期的婴儿生长发育特点。
婴儿生长发育的过程
发育的定义:是指人体从有生命开始,受遗传、环境、学习等因素影响,进行有顺序的、连续的、阶段性的、渐进的、有方向性的、由分化到完整的生理心理变化的过程。
婴儿发育变化的特征
   比例的变化:婴儿的身心发展有其独立的特性,并不是一个缩小的成人,比例上有明显的变化。
   胎儿头占身长的1/2,婴儿头占身长的1/4,成人头占身长的1/8。
婴儿发育变化的特征:
  旧特征的消失:在个体发展过程中,会因为成熟出现旧特征消失的现象,如乳牙的消失。
新特征的获得:婴儿会逐渐拥有一些新的能力,好奇,好问,出现恒牙,会说会跳等等。
发展的任务:
学习走路
学习食用固体实物
学习说话
学习控制排泄机能
学习认识自身器官和有关性别的行为
学习与人交往和控制情绪
学习判断是非
完成生理机能的稳定
形成社会与个体的简单概念
婴儿发展的主要特点:
年龄越小,生长速度越快
生长发育有一定的顺序和方向
婴儿时期要完成从自然人到社会人的转变
有一定的顺序与方向,不会越级发展
1)从整体到分化;
2)从不随意向随意;
3)方向与顺序           
            头尾原则
            近远原则
            大小原则
婴儿期的年龄段划分
1、儿童期:0—18岁
新生儿期
2、儿童期        婴幼儿期
     6个阶段       学龄前期
                          学龄期
                          少年期
                          青年期
婴儿期的年龄段划分
                                                                生活         新生儿期(0—1个月,适应外界
婴儿期   乳儿期(0—1岁,成人照料、
                      信任感的获得)
婴儿期(1—3岁,学会走路、
                           说话、独立)
消化系统
新生儿及婴幼儿口腔黏膜非常细嫩,血管丰富,容易受伤,清洁口腔时注意力度。
婴儿唾液腺发育差,分泌量少,口腔比较干燥。3-4个月是唾液分泌开始增加,5-6个月显著增多,由于口底浅,常发生流涎。又称生理性流涎。
消化系统
牙齿发育变化大,出生时乳牙尚未发育,乳牙4~10个月萌出, 12个月尚未出牙可视为异常,最晚2.5岁出齐,共20颗。
2岁以内乳牙的数目为月龄减4~6。
乳牙特点:牙釉质薄,牙本质松脆,容易被腐蚀形成龋齿。一旦发生龋齿,短时间即可穿透牙髓腔引起疼痛。
食管
食管:婴幼儿食管呈漏斗状,黏膜纤弱,腺体缺乏,弹力组织及肌层不发达,下食管括约肌发育不成熟,常发生胃食管返流,8~10个月症状消失。

胃:婴儿胃呈水平位,开始会走时位置逐渐变直。新生儿胃容量约30~35ml,1~3个月90~150ml,1岁时250~300ml.胃平滑肌发育不完善,胃底部肌张力低而幽门括约肌发育好,故易致幽门痉挛出现呕吐。

肠:新生儿肠的长度约为生长的8倍,婴儿超过6倍,而成人仅为4倍;婴幼儿肠黏膜细嫩,富有血管和淋巴管,小肠的绒毛发育良好,肠肌层发育差。系膜柔软而长,黏膜下组织松弛,易发生肠套叠及扭转。又肠壁薄,屏障功能差,肠内毒素易进入血管引起中毒症状。
肝、脾
肝、脾:年龄越小,肝脏越大,肝细胞再生能力越强,不易发生肝硬变,但肝细胞容易发生肿胀,变性,坏死,纤维 增生而肿大,影响消化功能。婴儿时期胆汁分泌少,故对脂肪消化吸收功能差。
泌尿系统-废物处理场
   包括:肾脏,膀胱,尿道
尿道:
新生儿女婴尿道仅长1厘米,与肛门接近,故易感染.
男婴尿道长,但常有包茎,也易引起感染。
运动系统-人体动力装置
     特点:
1、骨骼生长迅速,同时骨骼外层骨膜比较厚,血管丰富,有利于骨骼生长和骨组织的再生和修复。
2、骨骼数量多于成人,髓骨总数比成人多,主要是一些骨骼尚未融合连接成一个 整体。到七岁左右才逐渐骨化融合成为一块完整的骨头。
运 动 系 统
3、骨骼柔软易弯曲:骨骼含胶原蛋白等有机物多,骨骼柔软,弹性大,可塑性强。
4、头部骨骼尚未发育好:新生儿出生时头部骨头之间有很大缝隙,在颅顶前后囟只有一层结缔组织膜覆盖。
骨缝闭合:4~6个月,
后囟闭合:3个月
前囟闭合:1~1.5岁
运动系统
脊柱的生理弯曲:婴儿出生时脊柱是直的,随着动作发育弯曲逐渐形成。
3个月抬头---颈曲
6个月能坐出现胸曲
10~12个月学走出现腰曲
7岁前弯曲不固定,7岁后随着韧带发育完善后,弯曲才固定。
运动系统
腕骨的钙化
出生时腕骨都是软骨,6个月才逐渐出现骨化中心,10岁左右才全部钙化完成。因此婴儿手部力量小,不能拿重物。
关节发育不全:关节窝浅,关节韧带松弛,容易发生脱臼。
运动系统
足弓尚未形成:出生时脚没有脚弓,到站立和行走时才开始出现脚弓。由于婴儿的肌肉力度小、 韧带发育不完善,容易导致脚底的肌肉疲劳,韧带松弛,出现扁平脚。
肌肉力量小:肌纤维细,肌肉力量和能量储备少,肌肉收缩力较差,容易发生疲劳,不能负重。
运动系统
肌肉发育顺序:从上到下从大到小。
先颈部肌肉,然后躯干,再四肢。
先发展大肌肉群如腿部,胳膊;再发展小肌肉群如手部小肌肉。
婴儿先学会抬头、坐、立、行、跑、跳等,手部的精细动作到5岁左右才能完成。
婴儿动作发展顺序图
神经系统—人体指挥中心
特点:
1、脑发育迅速:大脑发育迅速,脑重量增长很快,
出生时350克
1岁950克
6岁接近成人水平,达1200克
成人1400-1500克
神经系统
2、大脑功能发育不全:
各种神经反射尚未完全建立,所以在运动、语言、思维等方面不及成人。
6岁大脑重量虽然接近成人,但功能不完善,需要大量的信息刺激,来帮助婴儿建立各种感觉通道。
神经系统
3、大脑容易兴奋、易疲劳:大脑皮层发育不完善,兴奋占优势,抑制过程形成缓慢,大脑对外界刺激非常敏感,容易兴奋。因此婴儿容易激动,注意力不集中,容易疲劳。
神经系统
4、小脑发育晚:出生时脑干、脊髓已发育成熟,但小脑发育较晚。3岁左右婴儿小脑功能才逐渐完善。
1~3岁左右平衡能力差,走路不稳,动作协调性差,容易摔倒。
感觉系统—人体与外界沟通的途径
皮肤的特点:
1、皮肤保护功能差:皮肤细嫩,角质层薄;真皮层的胶原纤维和弹性纤维少,细菌容易入侵,易感染。
2、代谢活跃:皮肤新陈代谢快,分泌物多,需要经常清洗。
3、体温调节能力差:皮肤的散热和保温能力都不及成人,容易受凉或中暑。
4、皮肤渗透性强:皮肤薄嫩,渗透性强,一些有害物质容易通过皮肤被机体吸收,引起中毒。
感觉系统
眼睛的发育特点:
1、眼睛发育不良:5岁前由于眼睛发育不良,眼球前后径短,物像往往落在视网膜后面容易造成儿童的生理性远视。
2、眼睛调节能力强:晶状体弹性好,调节能力强,尽管是生理性远视,但对于较近的物体仍能看得比较清楚。
3、眼睛容易近视:由于远视,看近物时需要收缩睫状体使晶状体突出,容易造成睫状体疲劳,眼睛调节能力下降,晶状体突度增大,使物象聚焦在视网膜前,看远物不清。
   0-3岁婴儿心理发展特点
一、婴儿心理发展过程
1、发展的连续性及年龄阶段性
2、婴儿心理发展年龄阶段的稳定性和可塑性
3、婴儿心理发展是整个儿童心理发展的早期阶段
感知觉能力的发展
感觉能力的发展: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眼、耳、鼻、舌、皮肤等感觉器官)
知觉能力的发展:不是单靠某一种感觉能完成的,是对某一事物的特性综合的认识。
记忆能力的发展
1岁前,记忆能力较差,5-6个月记住妈妈。
1岁后,能记住越来越多的东西,但无意识,缺乏明确的目的。
2岁左右,可以有意识地回忆以前的事件,这种能力的出现和言语的发展密切相关。
思维能力的发展
思维能力从发生、发展到成熟,大约要经历18~20年的时间。
0~1岁时婴儿思维方式的准备时期。
1~3岁阶段主要产生的是人类的低级思维形式,即感知动作思维,又称直觉行动思维。
3岁左右,逐步发展起具体形象思维,并在3~6岁的思维活动中占主导地位。
想象能力的发展
新生儿没有想象能力。
1~2岁的婴儿,只有萌芽状态的想象活动。如:喂布娃娃吃饼干,拍布娃娃睡觉。
3岁左右,产生带有简单主题和角色的游戏。
3岁前,婴儿的想象内容比较简单。属于再造想象的范围,缺乏创造性。
注意特性的变化
注意分为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两种
无意注意:是没有自觉的目的,不需要任何努力的一种注意。
有意注意:是有明确的目的,必要时需要意志力,努力维持的一种注意。
整个0~3岁阶段,无意注意占有主导地位,还处于萌芽状态, 3岁前的有意注意刚刚发展,水平较差,
人际交往关系的发展变化
0~3岁阶段主要发展两种关系:
0~1岁阶段:建立亲子关系。
1~3岁阶段,建立玩伴交往关系。常常是一对一的活动,要建立群体的玩伴交往关系还有一定困难。
自我意识的发展
自我意识是意识的一个方面。
包括:自我感觉、自我评价、自我监督、自尊心、自信心、自制力、独立性等。
1岁左右,认识作为生物实体的自我。
第二年到满3岁,逐步认识作为一个社会人的自我。
2-3岁儿童开始把自己当作主体来认识,突出的表现是变为用“我”这一代名词称呼自己。
0~3岁婴儿的情绪和情感的最大特点:冲动、易变、外露,年龄越小这个特点越突出。婴儿更多受外在环境变化的影响而变化,而不是稳定的主观心态来左右。
意志力的发展
新生儿的行为主要受本能的反射支配,没有意志力,饿了就要吃,困了就要睡。
2~3岁阶段,才会发生具有明显独立性的行为。“我要干什么,我不要干什么”
这时意志力水平较差,只处于萌芽状态。虽然可以控制自己的某些行为但时间很短。
气质特征
气质是儿童神经反应的特征。
既是稳定的,又是可变的。
气质只表现个人特点,,并无好坏之分。
婴儿气质特征是个性发展的最原始的基础。先天特性的部分是无法选择的,但后天环境、教育的影响也非常大,可以促进婴儿良好气质特征的发展。
言语的发展
0~3岁阶段,是言语发展的早期阶段,大致可分为两个时期。
(1)0~1岁:言语的发生期。
            包括:依依呀呀、听懂别人的话、自己开口说话三个阶段。
(2)1~3岁:言语的初步发展期。
              包括:词汇发展、句式掌握、口语表达能力等阶段。
三岁左右基本能掌握母语的全部发音。
词汇:
     1—1岁半,获得第一批词,
               约50个左右
     3岁约1000左右。
3、句子发展:     
单词句:用一个单词来表达一个比该词意义更丰富的意思。
            特点:
           1)与动作密切结合;
           2)意义不明确,须根据当时情境判断; 
           3)词性不定
  电报句:(18—20个月)电报句是指用简单语法将2—3个
         词串起来的句子。
完整句 :2岁  大部分句子是完整句
           3岁  完全是完整句
 儿童完整句的发展:
 无修饰语的简单句子 ——有修饰语的简单句——复杂句 ——复合句。
动作能力的发展
婴儿第1年是动作能力发展最迅速的时期。
动作能力发展包括两个方面:
大动作和精细动作
发展规律:
1、从整体动作到分化动作:最初常常是全身的、笼统的、弥漫性的,逐渐发展为局部的、准确的、专门化的动作。
2、从上部动作到下部动作:婴幼儿最早的动作是俯卧抬头,至于俯撑、翻身、坐爬、站立乃至行走,则是按一定的顺序发展起来的。
3  从大肌肉动作到小肌肉动作:婴幼儿首先出现的躯体大肌肉动作,如头部动作、躯体动作、双臂动作。腿部动作等,以后才是灵巧的手部小肌肉动作,以及准确的视觉动作等。
(4)从中央部位动作到边缘部位动作:婴儿最早出现的是头的动作和躯干的动作,然后是双臂和腿部有规律的动作,最后才是手的精细动作。这种发展趋势可称为“远近规律”,即靠近头部和躯干的部位先发展,然后是远离身体中心部位动作的发展。
(5)从无意动作到有意动作:婴幼儿动作的发展越来越多地受心理、意识的支配,呈现从无意动作到有意动作发展的趋势。
大动作发展特点与训练方法
0-1岁儿大动作发展
精细动作发展特点与训练方法
我国著名手外科专家顾玉东先生认为,人手能够完成27种复杂动作,是目前任何一台机器手所不能比拟的。这27种动作是:捏的动作,包括侧捏(开钥匙)、肚捏(写字)、尖捏(拾细物)、捻捏(辨物)、搓捏(点钱),握的动作,屈的动作,旋转动作,还有托、扭、拧、撕、推、抓、刮、拨、叩、压、挖、弹、鼓掌、夹、穿、抹、拍、摇、绕。能完成这么多动作的秘密在于人手有19块内部小肌肉共同协调运动。
一般来说,拇指与食指能完成相当复杂的精细动作,在大脑的运动中枢上占很大的面积,因为它需要有许多复杂功能的神经元支撑。也就是说,对手进行各种动作的训练,实际上使得大脑得到锻炼与刺激,脑与手的联系和脑内部的联系都得到加强,从而对改善脑功能起了积极的作用。要开发脑智慧,动手操作是一个不可忽视的方面。
0~3岁婴儿教育
0~3岁婴儿教育,是在对婴儿生活照料、护理和潜移默化的过程中完成的。
教育的职能:帮助婴儿发展强健的体魄、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把激发兴趣和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作为重点,为人的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促进婴儿全面、健康、和谐发展。
教育是否成功的判定标准:是看它是否“提供了有助于终身继续学习的动力和基础”。
0~3岁婴儿教育
婴儿教育的生理基础:大脑优于身体发育,已接近、达到成人 的成熟水平。
婴儿教育的心理基础:0~3岁时婴儿发展的关键期,又称“敏感期”。(大脑发展、言语发展、感觉发展、自我意识发展等关键期。
0~3岁婴儿教育
什么是敏感期
      孩子从呱呱落地后到会走路、说话、吃饭、写字……这是因为自然有赋予正在发育成长的生命以特有的力量。
      而孩子一切从无开始,又是如何完成这些“看似不可能的任务”以适应这个复杂的世界的呢?
      这是因为在生命的发展过程中,会对外在环境的某些刺激,产生特别敏锐的感受力,以致影响其心智的运作或生理的反应,而出现特殊的好恶或感受,这种力量的强弱,我们称之为“敏感力”。当敏感力产生时,孩子的内心会有一股无法遏止的动力,驱使孩子对他所感兴趣的特定事物,产生尝试或学习的狂热,直到满足内在需求或敏感力减弱,这股动力才会消失。蒙台梭利称这段时期为“敏感期”,有引起教育家则称为学习的关键期或教育的关键期。如果在这个年龄段对孩子实施某种教育,可以事半功倍,而一旦错过了这个年龄段,再进行这种教育,效果就明显差多了,有时不只是事倍功半的问题,甚至终身难以弥补。
0~3岁婴儿教育
语言敏感期(0-6岁)
秩序敏感期(0-3岁)
感官敏感期(0-6岁)
动作敏感期(0-6岁)
社会规范敏感期(2.5-6岁)
书写敏感期(3.5-5.5岁)
阅读敏感期(4.5-5.5岁)
对细微事物感兴趣的敏感期(1.5-4岁)
0~3岁婴儿教育
婴儿教育的误区:
1、把早期教育等同于智力开发
2、用成人的标准来要求
3、过早进行专业训练
婴儿教育的特点:
1、通过感官来进行学习
2、会主动进行学习
3、注意力不易集中
4、需要反复教育
0~3岁婴儿教育
婴儿教育的内容:
1、动作技能
2、语言表达能力
3、认知能力
4、社会性行为和情感
5、人格发展
6、艺术感受能力
0~3岁婴儿教育
婴儿教育的原则:
1、尊重婴儿发展权利的原则
2、促进婴儿全面发展的原则
3、以情感体验为主体的原则
4、保教并重的教养原则
5、关注个别差异、促进婴儿个体发展的原则
0~3岁婴儿教育
婴儿教育的方法:
1、重视婴儿的感受需求,认真观察并积极回应,让婴儿感受到被重视和关爱。
2、尊重婴儿的人格,尊重其生存和发展的权利。
3、经常训练婴儿的动作技能。
4、认真回答婴儿提出的每一个问题,满足婴儿的求知欲望。
5、注意培养婴儿探索外部世界的能力,鼓励其按照自己的意愿和生理心理的成熟度来参与力所能及的事情。
0~3岁婴儿教育
6、鼓励婴儿与同伴进行交往,培养他们与人沟通的能力、使之学会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7、培养婴儿独立思考的能力,让其在编故事、玩游戏的过程中锻炼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8、经常带婴儿接触社会和自然环境,结合日常生活让婴儿接受信息、开阔眼界,增长知识,了解社会。环境教育有潜移默化的作用。
9、培养婴儿早期阅读的兴趣和习惯。
10、对婴儿提出合理的要求。不强求样样通、处处都比别人强。
 0~3岁婴儿营养
营养行为包括择食行为、喂食行为、进食行为。
0-3岁婴儿正处于快速生长发育阶段,营养是保证婴儿正常生长发育、身心健康的重要因素。
自然食物,均衡食物,适度喂养 ,适量摄入是安全营养的重要原则。
营养素的基本知识
营养素指维持人类生存的六大类主要营养物质
           蛋白质
           脂肪
           碳水化合物
            矿物质
            维生素
            水
蛋白质:蛋白质缺乏将造成生长发育迟缓,免疫力低下。严重时可导致酸碱平衡、渗透压平衡失调。蛋白质缺乏所致营养不良严重时会使婴儿有生命危险。
来源于蛋、奶、瘦肉、鱼、豆制品及小麦、大米、干果、玉米等。
脂肪:脂肪缺乏将影响大脑发育,引起某些皮肤病(如湿疹),脂溶性维生素缺乏症及婴儿生长迟缓。过量会引起肥胖,增加心脏和其他器官的负担。
来源于植物油、动物油等。婴儿每日每公斤体重4克。
植物油含必需脂肪酸较动物脂肪丰富。
碳水化合物生理作用
供给能量:其是体内主要供能物质。是热量的“加油站”。神经系统机能活动所需的能量全部由碳水化合物提供。
其缺乏会造成生长发育迟缓或停滞,体重轻。摄入过量会引起肥胖。
主要来源谷物类、根茎类食物及食糖。
碳水化合物供能占全天总热量需求的55~60%
    矿物质
矿物质是人体代谢的“管家”,有维持和调节机体的功能。
容易缺乏的对婴儿生长发育影响较大的矿物质有:钙、铁、锌、碘。
钙的生理作用
钙是构成人体骨骼和牙齿的重要组成部分,参与凝血,参与心脏和肌肉收缩与舒张,完成神经冲动的传导,维持细胞膜的稳定,对多种酶有激活作用。
钙的代谢受维生素D、甲状腺素和降钙素的调节。缺乏维生素D,影响Ca吸收。
钙缺乏:会引起骨骼、牙齿发育不正常,可引起佝偻病和手足抽搐。
来源:服用奶及奶制品是补钙的最自然有效途径,且吸收率高。食物中钙磷比例1:1时,钙吸收率最高。
铁缺乏引起血红细胞减少,产生缺铁性贫血,使体格和智能发育受到影响。
动物性食物如肝脏、血和瘦肉内含的是血红素铁,含量高,最易被人体吸收。豆类、绿叶蔬菜、蛋中的铁也高,但属非血红素铁。乳类最低,但人乳中铁的吸收率高达50~80%,对婴儿十分有益。
婴儿对铁的需要量比成人多,新生儿从母体中获得的铁只够出生后约4个月生长发育的需要,应及时补充。
来源:猪肝 、鸡血 、蛋黄 、牛肉 、猪肉 、鸡肝 、猪肾 、大豆 。

锌是体内多种酶的组成部分,又是多种酶的激活剂。具有促进细胞分裂、生长的作用,是促进婴儿生长发育的重要元素。锌还与大脑发育和智力有关。锌对人体味觉功能也起重要作用。
锌缺乏会引起食欲减退、口味异常、生长迟缓,出现矮小
1岁以内婴儿每日需3-5毫克,1-9岁为10毫克。
来源:初乳、海产品、动物内脏、豆类、花生、小米、萝卜、大白菜等。

碘主要用于制造甲状腺素。碘缺乏会引起甲状腺功能不足(地方性甲状腺肿)、小儿发育迟缓、智力低下、呆傻等。
海产品碘含量高,如紫菜、海带和海盐等。
1岁以内婴儿每日需40-50微克,1-6岁为70微克。
维生素
.维生素 仅用少量即可发挥代谢功能的有机物质。是生命活动的“动力”。
   维生素A   维持正常的视觉功能,维持皮肤、眼睛、口腔、呼吸道、泌尿生殖道等正常生理功能,促进生长发育。
  存在于动物性食品中,肝脏、鱼肝油、蛋黄、奶类含量丰富
维生素B1  缺乏引起食欲差、精神不振、恶心、呕吐、腹胀,严重者可有惊厥、昏迷。
来源:瘦肉、牛肉、肝脏、粗制谷物食品及豆类,鸡蛋、鱼及一些新鲜蔬菜(芹菜叶)。
维生素B2   引起角膜充血和畏光,口唇干裂、口角炎、舌乳头增大、阴囊或会阴炎和生长发育迟缓等症状。
来源:心、肝、肾等动物内脏、蛋、乳类、绿叶蔬菜、全麦、豆类等含量丰富
维生素C
生理作用:促进组织胶原蛋白合成,维持血管、肌肉、骨、牙正常功能,大剂量使用可抵抗感冒,助伤口愈合,提高应激能力。
缺乏易患坏血症。
存在于新鲜水果、蔬菜和植物叶子中。
维生素D
生理作用:促进钙和磷的吸收和骨骼中钙的沉淀,有利于骨的钙化,促进牙齿和骨骼的生长。
缺乏引起儿童佝偻病。过量维生素D中毒,症状是厌食、呕吐、腹泻、头痛、嗜睡、多尿、血钙升高等。
来源于动物肝脏、鱼肝油、禽蛋类食物。奶中含量不高,但人奶的钙、磷比例合适,钙的吸收率高。(人工喂养需补充维生素D)
维生素E
生理作用:抗氧化,可以保护细胞膜的稳定性,具有防止细胞老化及被破坏的作用。
缺乏可引起新生儿、早产儿红细胞溶血性贫血。
存在于植物胚芽油,如花生油、玉米油。绿色蔬菜和豆类中含量也多。人乳含量较牛乳多6倍,初乳为成熟乳3倍,特别适合于早产儿。
生理作用:水是维持生命的必需物质,是生命的“源泉”。是营养物质和代谢产物的运输载体,还有调节提问的作用。
婴儿脱水达体重20%时即有生命危险。
  缺乏与过量:引起代谢紊乱,电解质平衡失调。(饭前饭后不宜大量饮水,挥稀释消化液,引起消化不良)
    婴幼儿供水量<60 ml/kg·d,可导致脱水。输水量过多,因肾功不良(尤其是新生儿)易致水中毒。
    1岁以内婴儿每日每公斤体重需120-160毫升,2-3岁为100-140毫升。
辅食添加指导
1.补充食物的重要性
补充母乳的营养不足:4-6月后,母乳相对有维生素B1、维生D、铁的不足。乳母的饮食营养影响乳汁的营养水平。
满足婴幼儿生长发育的需要
为断乳作准备:吸吮、吞咽是先天的,咀嚼、搅拌要后天刺激、训练、培养。
促进语言能力、认知功能的发育
培养不偏食、不挑食习惯。
辅食添加指导
辅食添加的原则:逐渐适应,勿操之过急
(1)从小量到适量:1/4蛋黄试喂                          1/3                             1/2                                     1只
(2)从一种到多种:试喂一种新食                  再试另一种
呕吐、腹泻、拒食→停喂,过些时候从小量试喂
(3)从稀到稠:米汤 → 稀粥 → 稠粥 → 软饭
(4)从细到粗:菜水 → 细菜泥 → 粗菜泥 → 煮烂碎菜 → 菜丝 → 菜块
(5)健康时尝试新食物:患病时、天气炎热时              不加新食物
(6) 添加辅食时应做到平衡膳食
(7)要用小勺喂
(8)味道清淡,不用味精。
(9)要坚持试喂           注意个体差异:
   ♣ 食物品种、味道、进食量均按小儿具体情况灵活掌握
   ♣ 不可攀比或强行喂食
辅食添加指导
添加辅食顺序
2-3个月:果汁、米汤、菜汁。
4-5个月:鸡蛋黄、米粉或代乳品、菜泥、果泥、鱼泥
6-8个月:蛋黄,粥或烂面条、鱼泥、肝泥、瘦肉沫、豆腐、饼干或馒头片,切成小块的水果碎菜
9-12个月:鸡蛋、软饭(稠粥),小饺子或小混沌,碎肉,蔬菜、豆制品小块蔬菜
辅食添加指导
第四个月  饮食注意:但应该灵活喂养,试探性给予,不要强迫。  添加食物:水、果汁、蛋黄、水果泥  
第五个月  应给予半流状食物,应注意适量,由稀到浓,循序渐进。 添加食物:水、果汁、蛋黄、水果泥、土豆泥、豆腐、鱼泥、肉泥、菜汤、米糊、米粉、鱼肝油  
第六个月  饮食注意:逐渐增加辅食量,种类。 添加食物:水、果汁、鸡蛋糕、水果泥、土豆泥、豆腐、鱼泥、肉泥、菜汤、    菜泥、婴儿饼干、米糊、米粉、面条、烂菜(胡萝卜煮烂)、鱼肝油  
第七个月  饮食注意:此月宝宝已可以添加各种辅食了,步入正常状态,因此应更为全面的添加辅食,保证婴儿营养价值的供应。  添加食物:水、果汁、鸡蛋糕、水果泥、土豆泥、豆腐、鱼泥、肉泥、菜汤、菜泥、婴儿饼干、米糊、米粉、面条、烂菜(胡萝卜煮烂)、猪肝、鱼松、肉松
第八个月  饮食注意:宝宝一日三餐已初步形成规律,注意饮食的灵活性,由单一的,逐步向复杂性发展,注重调节、搭配,不要喂调味浓或油煎的食物。  添加食物:水、果汁、鸡蛋糕、水果泥、土豆泥、豆腐、鱼泥、肉泥、菜汤、菜泥、婴儿饼干、米糊、米粉、面条、烂菜(胡萝卜煮烂)、猪肝、鱼松、肉松、鱼汤、肉沫
辅食添加指导
第九个月  饮食注意  宝宝的全天饮食各类具备,营养搭配,至少有两餐以辅食为主,注意不要偏食,每周加一种新的肉类食物,让婴儿用手,取食切成小块的水果、面包等  添加食物:水、果汁、鸡蛋糕、水果泥、土豆泥、豆腐、鱼泥、肉泥、菜汤、菜泥、婴儿饼干、米糊、米粉、面条、烂菜(胡萝卜煮烂)、猪肝、鱼松、肉松、鱼汤、肉沫  各类辅食均可给予,制作上更进一步复杂化,向断奶婴儿发展,但刺激性食物、坚果、太甜、太腻、太咸的食物不宜喂。  
第十个月  饮食注意:禁喂不宜消化的食物,给婴儿勺子,练习让他自己取食。  添加食物:八宝粥、面包、面条、馒头、软饭、蛋、鱼、肉、蔬菜、海带、各种水果。   
第十一个月  饮食注意:此月可考虑断奶,禁喂不宜消化、刺激性强的食物。  添加食物:八宝粥、面包、面条、馒头、软饭、蛋、鱼、肉、蔬菜、海带、各种水果、各种易消化炒菜、炖菜。
第十二个月饮食注意:调整饮食,营养结合,给有营养的小吃,一天可有1-2次,如葡萄干、水果块、饼干、三明治、乳酪等,限制高热量小吃,如薯条、薯片、冰淇淋、巧克力、甜食。  添加食物:八宝粥、面包、面条、馒头、软饭、蛋、鱼、肉、蔬菜、海带、各种水果、各种易消化炒菜、炖菜等。
6.加工方法
为婴幼儿烹调时要选新鲜易咀嚼的原料,又要色、香、味、形俱全。
一般不宜选择笋类,鱼则应选择刺少肉多的海鱼或淡水鱼;其次在初加工前,鱼、虾要充分漂洗以减少腥味,去骨去刺。土豆、胡萝卜要切得符合婴幼儿口型。
辅食添加指导
烹调方法
1)炒  如肉浆,肉丁加入蛋清、淀粉上浆后,在温油锅中滑油,用小火焖煮片刻,约15分钟左右,使肉类的纤维组织疏松断裂,然后加其他配菜炒制。
2)蒸  先上笼蒸熟,然后用刀切成丁、丝、小块,加入其他配菜一起炒。也可将上浆后的肉末制成肉圆上笼蒸熟。
3)焖   将猪、牛肉、鸡、鸭等切成小块加入较多汤汁,上火长时间焖煮使其酥烂。
不用或少用炸、煎、烤等方法。
1.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
2.定时、定位进食进食前要有准备:定时进食可形成饥饱分明的条件反射规律,食前有饥饿感,进食时食欲就较好。婴幼儿进食应有固定的餐具,并有固定的位置。
3.良好的进餐环境 :进餐时环境要安静,心情愉快,思想集中,细嚼慢咽,不要看电视,玩玩具,不要在进餐时训斥、打骂婴幼儿。
4.进食各种食物,不偏食、不挑食,饮食多样化。
5.控制吃零食,饭前一个半小时内不吃零食。
6.注意饮食卫生和就餐礼貌。
第五节  相关的法律、法规知识
一、公民的基本权利
二、《母婴保健法》的相关知识
三、《未成年人保护法》的相关知识
四、《儿童权利公约》的相关知识
五、《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01-2010》有关知识
六、《食品卫生法》的相关知识
七、《劳动法》的相关知识
母婴保健法
   1、婚前保健服务:        
                 婚前卫生指导
                 婚前卫生咨询
                 婚前医学检查
母婴保健法
2、孕产期保健:
母婴保健指导
孕妇、产妇保障
胎儿保健
新生儿保健
医疗保健机构为产妇提供科学育儿、合理营养和母乳喂养指导
医疗机构对婴儿进行体格检查和预防接种,逐步做到对新生儿疾病筛查,婴儿多发病和常见病预防提供医疗保健服务。
未成年人保护法
1、未成年人享有的人身权利
定义:未成年人指未满18周岁的公民。
生命健康权    是公民最基本、最重要的权利
姓名权
肖像权
名誉权
荣誉权
隐私权
受抚养权
未成年人保护法
2、未成年人享有的财产利益
财产所有权   指未成年所有人依法对自己的财产享有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
收赠权 即接受别人赠与的财务的权利
知识产权 指国家依法保护未成年人的智力成果和荣誉权不受侵犯。
继承权  指未成年人依法享有的、能够无偿取得死亡公民遗留的个人合法财产的权利。
未成年人保护法
4、未成年人享有的受教育权利
5、未成年人享有的劳动权利
6、未成年人享有的诉讼权利
儿童权利公约
1、四大原则
儿童最大利益原则
尊重儿童生存发展权利的原则
无歧视的原则
尊重儿童观点的原则
儿童权利公约
儿童最大利益原则
儿童的生存权
儿童的受保护权
儿童的发展权
儿童的参与权
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01- 2010年)主要内容
1、儿童与健康    降低新生儿窒息和5岁以下儿童肺炎、腹泻等构成主要死因的死亡率。
          婴幼儿家长的科学喂养知识普及率达到85%以上。
           婴儿母乳喂养率以省为单位达到85%,适时、就、合理添加辅食。
2、儿童与教育     发展0-3岁儿童早期教育、 发展特殊教育。
  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01- 2010年)主要内容
3、儿童与法律保护  依法保障儿童的生存权、发展权、受保护权和参与权。
           依法打击侵害儿童合法权益的违法犯罪行为。
           禁止虐待、溺弃儿童,特别是女婴和病残儿童。
        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01- 2010年)主要内容
4、儿童与环境   为儿童提供必需的闲暇、娱乐时间,保障儿童参与家庭、社会和文化生活的权利。
           提高儿童食品、玩具、用具和游乐设施的质量,保证其安全无害。
           基本达到每个地级市有1所具有养护、医疗康复、教育能力的儿童福利院。
食品卫生法的相关知识
1、食品卫生 
食品应当无害、无毒,符合应当有的营养要求,具有相应的色、香、味等感官性状。
专供婴幼儿的主、辅食品,必须符合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指定的营养、卫生标准。
食品生产经营过程必须符合卫生要求。
禁止生产经营的食品。
食品卫生法的相关知识
2、食品添加剂的卫生
3、食品容器、包装材料和食品用工具、设备的卫生
4、法律责任
谢谢聆听!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