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估值,PB估值,ROE折现估值,分红率估值,PEG估值,总市值估值法 对企业进行分类:有周期性企业,有成长性企业,有分红型企业,有困境反转型企业 稳定增长性企业(PE)PE估值,弱周期性的消费品行业和医疗保健品行业。20-30倍PE是合理估值范围,15-20倍PE是好的买入点。 消费、医药等发展相对稳定的行业,PE估值具有合理性,操作性比较强。 PS:品牌消费类股票在熊市中的极端估值为15倍PE,20倍以内的PE属于非常好的战略建仓期(东阿阿胶、双汇发展、伊利股份);医药类企业20倍PE是很不错的介入机会。 强周期性企业(PB)主要以PB估值为主,关注历史最低估值区域,一般估值给予1.0-1.5倍PB,结合历史低估值区域确定买入价格; 强周期类股票在熊市底部或者行业的低谷期估值在1-1.5倍PB左右,此时若基本面因素好转,股价会暴涨,属于非常好的战略建仓期。 对银行业来说,极端估值为0.8-1.0PB,此时跌无可跌,进入漫长的窄幅震荡期,也是重仓介入的时期; 对券商来说,极端估值为1.2-1.5PB,此时会进入漫长的窄幅震荡期,也是重仓介入的时期; 对保险业而言,极端估值为0.8-1.0倍内涵价值,此时跌无可跌,进入窄幅震荡期,也是重仓介入的时期。 三个大行业都可以用简单的PB估值法找到估值的底部区域,在银行业最不受待见的这7年里,在1PB左右介入,投资收益率也可以保持在15%以上,非常好的收益。 ps:中国神华的极端估值为0.9-1PB,此时跌无可跌,1PB以内属于重大的战略建仓期 分红型企业(分红率)5—6%的分红率是非常好的买入点,前提是业绩可以不增长但不能衰退,否则没有意义; 企业的成长性不是关注的重点,分红率是最重要的估值指标。当分红收益率超过5%时就是非常好的战略建仓期。 PS:福耀玻璃、双汇发展、大秦铁路等等,长期投资收益率一点都不低,而且运气好的话企业会换发第二春,比如福耀玻璃最近几年成长性明显加快,市场估值大幅提升,实现戴维斯双击,类似的还有宇通客车。 成长性企业(PEG)PEG指标最管用,成长性需要3年平均值,最高可以给到35倍PE,超过以后不碰。 困境反转型或者高科技类企业(总市值)总市值法最管用,最关键的是判断企业能否反转; 如果对企业和行业有了深入的了解,对企业的战略和执行力有所了解,对产品渗透率和行业的竞争态势有所了解,总市值估值法是最有效的。 零增长企业,10倍PE合理估值,在基础上可以对低增长性(5-10%)进行有效的估值。 PS:京东目前估值在300多亿美金,以阿里巴巴和亚马逊作为对标企业来看,未来市值做到千亿以上也是可以预期的,当然企业的前景都是预估的,准确与否考量的是一个人的商业智慧。 不管采用以上5种的哪一种估值方式,都必须对企业有深入的了解,估值以前需要回答三个问题: A、对企业未来的发展和成长性做出判断和评估 B、对ROE的未来多年的均值以及ROE的趋势做出有效的判断和评估 C、业绩衰退的可能性(短期的业绩衰退除外) ROE折现估值法用企业未来自由现金流折现估值法的简化模型——ROE折现估值法,是最通用的估值方法。 ROE的数值,可用5到10年的均值,也可用近1年的数值。 其次折现率选择4-5%、7%和10%三个指标。 对于企业成长性较高(20%以上)的采用4—5%的折现值 对于成长性中等的企业(10—15%)采用7%的折现值 对于成长性低或者无成长性的企业(0-10%)采用10%的折现值 总之是根据成长性指标选择相应的折现指标 7%折现值作为最基准的指标(隐含的是15倍PE) 10%的折现值对应的是零增长的企业估值(隐含的是10倍PE) 估值公式=ROE/折现值*PB,净资产收益率*净资产=每股收益,每股收益除以折现值就是股价 ROE估值折现法具有相当的实用性,对于可预测性较好的行业和企业非常适用,最关键的两个指标是ROE和折现指标,前者需要预测ROE的变化趋势以及稳定性,后者与成长性有关。 PS:2年以上的业绩衰退绝对是价值毁灭的典范,估值杀非常厉害,千万不能碰。 通过以上多种估值方式对能力圈内的企业可以得出有效的估值,其实我们并不需要太精确的估值,我们追求的是企业发展的钱,同时确保估值不受到向下的打击(至少3年以上的周期来看待),如果运气好的话顺便赚一点市场估值提升的钱,从经验上来看我们往往可以同时赚到这两部分的钱! 投资的本质第一课 资产配置 1、资产配置 2、仓位控制 3、具体标的的选择 第二课 选行业选龙头 寻找大行业,有发展前景行业里的龙头企业,行业内综合竞争力最强的企业。 明确行业是有优劣之分: 比如银行,医药行业个个赚的盆满钵满,但有些行业天生就是苦逼,比如火电行业、航空业、钢铁行业等 经过长期观察,满足大行业和好行业的有以下几个行业:消费品行业、医疗保健行业、能源行业、高科技行业、金融行业、优势制造业。 限定行业以后,下一步就是找行业龙头。一般来讲,行业发展具有三个阶段。 第1个阶段是野蛮生长时期。 这个阶段营收增长是主线条,利润增长并不重要,大家都在抢市场,抢到市场以后再考虑利润的问题。 PS:2006年之前国内的乳制品市场,伊利每年营收增长在40%以上,但利润增长仅在20%左右 第2个阶段是行业整合期。 这时候行业增速开始降低,但龙头企业开始整合市场,通过提高市场占有率开始挤压式增长,这个时期只有行业龙头可以获得确定性的增长,中小企业则纷纷被整合或者倒闭。 PS:2008年之后的空调行业,2014年之后的房地产市场,格力电器在2008年营收显著降低了,但利润开始高速增长 万科、恒大、融创从2014年左右开始爆发性增长 第3个阶段是胜者为王。 通过行业整合以后,行业内的竞争态势降低,竞争格局开始良性发展,行业龙头企业的毛利率和净利率水平开始快速提升,利润增速显著高于营收增速 PS:2012年之后的伊利股份以及2013年之后的美的和格力,利润都获得了爆发性的增长。 第三课 寻找错配的赌注 寻找错配的赌注。好公司很多,但好价格难寻,市场上一般是好公司好价格,差公司低价格,瞬间投资选择变的困难很多,无所适从。 1、熊市底部,基本上80%的股票都处于低估状态 2、行业陷入困境或者企业陷入困境的时候 3、即企业的成长性和成长的持久性远超市场的正常预期,即我们常说的超级白马股(比较难) 4、相对平庸的企业 管理层改善,从而大幅度的提升了企业的价值,这种投资模式里面管理改善是最关键的指标 每一个的侧重点是不一样的,有心理层面的,有管理改善层面的,有商业洞察力层面的,有长期跟踪功课做到位的,不一而足,但本质上都是寻找相对企业价值而言的低估值,俗称错位的赌注! 第四课 企业估值 企业估值,所有的投资策略都建立在对企业的正确估值上。 1、从财务指标上来讲,用ROE5年均值达到15%作为筛选指标 2、综合考虑行业的发展前景,行业的竞争格局,企业的综合竞争优势,企业的管理水准,对企业的成长性和竞争优势的持久性做出评估和结论。 3、综合估值法,对行业进行分类,不同的行业采用不同的估值方法,比全部采用自由现金流折现法要好用的多。 前三课是投资理念,相对好掌握,第四课是实操层面,是最难的,也是最花时间和精力的工作。 ——————————————————— 估值的艺术1、市场估值因素:只要长期跟踪市场,可以发现一般的股票都有一个估值中枢,只要确保在估值中枢的下限买入,基本上就不会受到估值向下的打压,运气好的话还可以获得估值向上的反弹空间。 2、分红因素:这个很好理解,简单计算分红收益率就可以了,分红高的企业收益率就高一些,低分红企业就差一些,不过获取分红收益不是市场的主流,反而会有意外之喜。 3、成长因素:估值不变,如果企业每年的利润增速是20%,那你的收益率也是20%,所以成长因素非常关键,直接影响你的收益率,是投资收益的关键要素。 简单总结就是:在不受到估值向下打压的前提下,尽量获取分红收益和成长性收益。 (1)通过长期的市场跟踪,找出估值的锚定因子进行估值,基本前提是估值不能受到向下的打压,不要求做什么贡献,保持中立就好。 (2)充分享受分红收益和成长性收益。 (3)运气好的话,进一步享受估值提升的快感,形成戴维斯双击。 (4)估值的本质就是保守性估值,宁可错过,不能耐受估值向下的打压。 @今日话题 @价值发现 $老白干酒(SH600559)$ $青岛啤酒(SH600600)$ $融创中国(01918)$
|